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
回首页

嘉义城隍庙

嘉义城隍庙
*
嘉义城隍庙三川门的屋顶为假四垂式
资产类别: 古迹-寺庙
所在地址: 嘉义市东区民族里吴凤北路168号
公告日期: 2015年05月05日
创建/起源年代: 清康熙54年(西元1715年)
经 纬 度: 120.45399,23.47866
指定/登录机关: 文化部
公告文号: 文授资局蹟字第10430037611号
资产保存者: 财团法人台湾省嘉义市城隍庙

指定/登录理由

1.具历史、文化、艺术价值:为清代一府三县的县级城隍庙,现地保存良好,见证台湾城市发展与地方宗教信仰。
重要历史事件或人物之关系:诸罗知县周锺瑄造像。
2.各时代表现地方营造技术流派特色者:庙内众多名师的交趾陶、彩绘、神像、神轿、碑记档案等保存良好,具地方各类艺术的流派的特色。
3.具稀少性,不易再现者:清初一府三县,唯一保存的县级城隍庙,庙内保存碑记,及匠师名家作品皆不易再现。
4.具建筑史上之意义,有再利用之价值及潜力者:王锦木的执篙首件作品,完整保留各时期的构材。除维持原功能庙宇使用外,亦可宣扬宗教教育及文资教育。
5.具其他古蹟价值者:碑、匾文物附於建筑见证古蹟价值与年度之民俗节庆,及自定之住民公约。

主题导览

嘉义旧称诸罗,清朝设置诸罗县,在今日嘉义市兴筑县城,城隍原是城池的守护神,从自然神进而演变为阴间司法体系的司法神,凡是筑城必会营建城隍庙,因而嘉义城隍庙自创建以来在当地享有崇高信仰地位,每年农历6月底到7月1日举办为期数日的普度法会,随着城隍庙普度法会的举行,嘉义市各地也会展开为期1个月的普度活动,
城隍庙建筑为三川门、拜亭、正殿的三落带拜亭之建筑格局,为昭和15年(西元1940年)改建而成,正殿墙堵施作交趾陶日文和歌,融合台日文化展现时代历史意义。

发展源流

嘉义旧称诸罗,诸罗县城隍庙是县令周锺瑄(西元1671-1763年)发起兴建,清代历次兴修也都与官方有关。日治时期城隍信仰从严肃的官方性质转变成民间信仰。日治昭和11年(西元1936年)由嘉义地方首长担任改筑委员长,并於昭和15年(西元1940年)建成三落带拜亭之建筑格局,今日的三川门、拜亭、正殿即为此次重建之样貌。

日治昭和年间,城隍庙的相关人士开始讨论改筑一事,昭和11年(西元1936年)5月31日举行「改筑奉告祭」,在诸位士绅及众多信徒捐款下於翌年动工,神像移至戏台供奉,昭和15年(西元1940年)10月竣工。此次重建奠定了城隍庙的建筑格局与庙貌,主体建筑为三落带拜亭之格局,三落即三川门、正殿、後殿,拜亭位於三川门与正殿之间,拜亭的两侧附有龙、虎天井,这种空间组构,是在两建筑之间藉由拜亭作联系,形成连贯性的空间。

日治昭和12年(西元1937年)日本当局进行寺庙整理工作,开始将嘉义境内的寺庙进行祭祀与财产的调整,许多寺庙都被迫废除,各祀神遂被请入城隍庙内。嘉义城隍庙在战後最主要的修建纪录是民国69年(西元1980年)将原後殿建筑拆除改建,民国74年(西元1985年)竣工,各楼层供奉不同祀神。

主要特色

百年悠久历史的嘉义城隍庙保存为数不少的文物,嘉义市政府在民国97年(西元2008年)公告「嘉邑城隍庙道宏化育匾额」与「嘉邑城隍庙武轿」为古物,民国107年(西元2018年)公告「台洋显佑」匾为古物。「道宏化育」匾是出自王得禄(西元1770-1842年),「台洋显佑」匾则源自清光绪12年(西元1886年)嘉义地区发生大旱,适逢嘉义城内迎请北港朝天宫妈祖入城,北港朝天宫、嘉义城隍庙与东门龙王庙共同祈雨,隔日便天降甘霖,巡抚刘铭传(西元1836-1896年)遂奏请光绪皇帝(西元1875-1908年在位)分别赐予三间庙宇不同题字的御匾,如今仅嘉义城隍庙、北港朝天宫尚保留御匾。

嘉义城隍庙前埕右侧靠近牌楼的区块原为戏台,日治时期为求庙前空间的灵活运用,戏台面临被拆除的命运,建筑构件被林文章(西元1894-1983年)买下重组,内部格局也重新设计规划为民宅。民国98年(西元2009年)嘉义市政府登录「原嘉义城隍庙戏台(林宅)」为历史建筑。

戏台原址在今城隍庙前埕右侧靠近牌楼的区块,日治时期为求庙前空间的灵活运用,戏台面临被拆除的命运,推测在日治昭和15年(西元1940年)10月之後遭到拆除,戏台的建筑构件被林宽敏之子林文章(西元1894-1983年)买下重组,拆迁的戏台被林文章重新设计,内部格局也重新规划,成为民宅。民国98年(西元2009年)嘉义市政府登录为历史建筑。

嘉义市有句俗谚「城隍爷放鬼,地藏王收鬼」,意思是嘉义城隍庙负责每年农历7月初的鬼门开普度,地藏王庙负责7月末日的鬼门关普度。嘉义城隍庙每年循例由九大柱(9个神明会)协力,在农历6月底到7月1日举办为期数日的普度法会,随着城隍庙普度法会的举行,嘉义市各地也会展开为期1个月的普度活动。
城隍庙正殿左右墙面方堵,堵内为交趾陶制作日文和歌,墙前排列家将神像,形塑城隍庙融合台日文化的特色。
城隍庙正殿左右墙面方堵,堵内为交趾陶制作日文和歌,墙前排列家将神像,形塑城隍庙融合台日文化的特色。
正殿主祀城隍,两侧分别立着文判官、武判官、侍者神像。
正殿主祀城隍,两侧分别立着文判官、武判官、侍者神像。
「台洋显佑」源自清光绪12年(公元1886年)巡抚刘铭传奏请光绪皇帝颁赐,民国107年(公元2018年)公告为古物。
「台洋显佑」源自清光绪12年(公元1886年)巡抚刘铭传奏请光绪皇帝颁赐,民国107年(公元2018年)公告为古物。
用于城隍出巡的执事牌,「绥靖侯」为清朝对于州级城隍的封号。
用于城隍出巡的执事牌,「绥靖侯」为清朝对于州级城隍的封号。
嘉义城隍庙平面布局属于三落带拜亭之建筑格局,三川门、拜亭、正殿形成连贯性的空间。
嘉义城隍庙平面布局属于三落带拜亭之建筑格局,三川门、拜亭、正殿形成连贯性的空间。
城隍庙内供奉的开漳圣王,原是圣王庙的祀神。日治时期推行「神佛升天运动」,整并拆除台湾旧有民间信仰的寺庙,并将没入神像集中焚毁。当时道教的神尊如开漳圣王等神尊集中合祀在城隍庙。
城隍庙内供奉的开漳圣王,原是圣王庙的祀神。日治时期推行「神佛升天运动」,整并拆除台湾旧有民间信仰的寺庙,并将没入神像集中焚毁。当时道教的神尊如开漳圣王等神尊集中合祀在城隍庙。
嘉义城隍庙门神为陈玉峰所绘,具珍贵历史文化价值,庙方委托修复师团队修复,历经三年于民国106年(公元2017年)修复完成。
嘉义城隍庙门神为陈玉峰所绘,具珍贵历史文化价值,庙方委托修复师团队修复,历经三年于民国106年(公元2017年)修复完成。
城隍神轿为镇庙之宝,是大正13年(公元1924年)聘请名匠黄顺财为神轿雕刻主事者,于大正15年(公元1926年) 完工。
城隍神轿为镇庙之宝,是大正13年(公元1924年)聘请名匠黄顺财为神轿雕刻主事者,于大正15年(公元1926年) 完工。
清朝道光27年(公元1847年)嘉义知县王廷干所立「灵阴堂」碑,灵阴堂是供奉客死异乡的幕僚等人士灵位。
清朝道光27年(公元1847年)嘉义知县王廷干所立「灵阴堂」碑,灵阴堂是供奉客死异乡的幕僚等人士灵位。

文献资料

  • 1.閻亞寧主持,卓克華、陳昶良協同主持(2010)。嘉義市「市定古蹟嘉義城隍廟」調查研究。嘉義: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 2.閻亞寧主持,簡雪玲、波多野想協同主持(2011)。嘉義市歷史建築原嘉義城隍廟戲臺(林宅)修復再利用計畫。嘉義: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条目参照

  • 原嘉义城隍庙戏台(林宅)

环景连结

周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