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
回首页

九如乡九块厝三山国王庙左右护龙

九如乡九块厝三山国王庙左右护龙
*
九如三山国王庙位于九块厝(现为九如乡九块村),又称九块厝三山国王庙,是屏东九如三山国王信仰的重地。
资产类别: 历史建筑-寺庙
所在地址: 屏东县九如乡九明村仁爱街174号
公告日期: 2012年11月20日
创建/起源年代: 日昭和2年(西元1927年)
经 纬 度: 120.48508,22.73069
指定/登录机关: 屏东县
公告文号: 屏府文资字10136884200号
资产保存者: 屏东县九如乡九块厝三山国王庙管理委员会

指定/登录理由

左右护龙之闽南瓦、白灰壁甚具价值,与古蹟本体(山川、拜亭、正殿、後殿)在型制上息息相关。登录为历史建筑使三山国王庙之整体空间型制更为完整,对整体风貌之展现有极大助益。符合两项历史建筑审查基准:表现地域风貌或民间艺术特色者、具建筑史或技术史之价值者。

主题导览

九如三山国王庙位於九如乡九块村,创建历史可追溯至清朝初期,是当地粤籍文化信仰的代表,也是屏东平原重要之信仰中心。每年过年前,九如乡三山国王庙的大王爷夫人会回到麟洛乡的老家暂住几日,并且绕境保佑合境平安的祭典仪式,称作「九如王爷奶转後头」,是九如、麟洛的当地特色节庆活动。

九如乡九块厝三山国王庙左右护龙於日昭和2年(西元1927年)重修时增建之,以闽南瓦与白灰壁为主,左右护龙与古蹟本体的山川殿、拜亭、正殿、後殿在建构上息息相关,因此於民国101年(西元2012年)登录为历史建筑,让九如三山国王庙的整体空间风貌更为完整。

发展源流

九如三山国王庙位於九块厝(现为九如乡九块村),又称九块厝三山国王庙,是屏东九如三山国王信仰的重地,历史可追溯至清领初期,是当地粤籍文化信仰的代表,亦是屏东平原重要之信仰中心,而且是全台历史最悠久、保存完整的三山国王庙。

「三山国王」是粤东地方的守护神,原指广东潮州府附近的三座名山(独山、明山、巾山),「三山国王」就是这三座名山的镇山神,进而成为客家族群(潮州人)之普遍信仰,并传及海外生根。根据当地流传说法,九如三山国王原为明末清初,潮州移民从广东霖田祖庙带来当地。由於当地居民混杂,除潮州移民外,漳、泉移民亦多。为了凝聚力量,各籍移民结盟为「九如十三庄」(原为18庄,後因聚落衰退,缩减成13庄)。

九如三山国王庙为三进单护龙格局的传统庙宇建筑,於清乾隆43年(西元1778年)在武洛溪南岸完工建庙,将原奉於民宅内的三山国王香火立庙奉祀,也成为九块厝的庄庙。在大约清嘉庆初年(西元1796-1807年)当地洪水泛滥,冲毁整个村落,三山国王庙宇亦遭冲垮,庄民仅带着三山国王神像,前往武洛溪北岸重建聚落,於现址建造新庙,并在清嘉庆12年(西元1807年)竣工。

清同治5年(西元1866年)在仕绅号召下庙宇开始第一次重建,至日本时代庙身因年久失修,後殿倒塌,前殿也濒临危险,在当地两位保正带领募捐下,於日昭和2年(西元1927年)开始第二次重修,其左右护龙就在此刻增建,後经历多次整修,於民国71年(西元1982年)将护龙室内墙面贴上磁砖,均掩盖其日治时期所建之原貌。经历多次地震後,庙宇及左右护龙损害严重,民国105年(西元2016年)获得文化部补助经费修复,使左右护龙修复成闽南瓦、白灰壁的原始样貌。

主要特色

九如三山国王庙规模为三殿式,後殿两侧为对称厢房,三川殿面宽三开间,左右两侧为日昭和2年(西元1927年)新建之护龙。建筑风格呈现闽粤混合的风格,由於建庙时间早,加上未遭严重破坏或拆除重建,所以庙的建筑风格仍保留传统砖造及木构造。

建筑装饰可分为木雕、石雕、彩绘、剪黏、泥塑等,木雕与彩绘集中於三川殿与拜殿;石雕几乎集中在三川殿步口空间;剪黏泥塑则以屋面为表现空间。这些装饰的位置除了可显示空间之属性外,也表达空间的尊卑层次,越是重要的空间,其装饰也越繁复与精致,这些装饰也能反映世俗生活背後的传统文化思想与观念。

护龙指的是台湾传统房屋建筑,例如:三合院、四合院等,中位於正身(正身:传统厝屋位於中间最主要的建筑物,又称为大厝身、正间、本堂、正堂)左右之房屋,与中轴线互相平行且对称的建筑物,在客家地区也称为「横屋」,还有其他名称,例如:护室、护厝、室仔、榉头、伸手、间仔等。护龙的地位及等级皆次於正身,因此形式、用料与做工没有正身那麽考究。九如三山国王庙的左右护龙,以闽南瓦与白灰壁为主,甚具价值,与古蹟本体的山川殿、拜亭、正殿、後殿在建构方面与空间上息息相关。

九如乡三山国王庙前於民国93年(西元2004年)登录为历史建筑,民国101年(西元2012年)「九如乡九块厝三山国王庙左右护龙」登录为历史建筑,让庙的整体空间更为完整,对整体风貌展现有极大助益。此外该庙「九如王爷奶转後头」的宗教民俗也因具地方特色被指定为无形的文化资产
正殿上方悬挂「威震海东」匾额,为清乾隆43年(公元1778年)所立。
正殿上方悬挂「威震海东」匾额,为清乾隆43年(公元1778年)所立。
九如三山国王庙的左右护龙,建筑以闽南瓦与白灰壁为主。护龙是台湾传统房屋建筑,例如︰三合院、四合院中位于正身左右的房屋。
九如三山国王庙的左右护龙,建筑以闽南瓦与白灰壁为主。护龙是台湾传统房屋建筑,例如︰三合院、四合院中位于正身左右的房屋。
清乾隆39年(公元1774年)的定界碑,于旧巴辘庄渡船头发现,为左证九如三山国王庙历史的重要文物。
清乾隆39年(公元1774年)的定界碑,于旧巴辘庄渡船头发现,为左证九如三山国王庙历史的重要文物。
天公炉的外观非常特别,是青斗石方形大香炉。
天公炉的外观非常特别,是青斗石方形大香炉。
屋顶的精致剪黏艺术,许多庙宇喜欢用龙来装饰,象征注雨以济苍生,有祈雨避邪压制火灾的作用。
屋顶的精致剪黏艺术,许多庙宇喜欢用龙来装饰,象征注雨以济苍生,有祈雨避邪压制火灾的作用。
三川殿的门神为国宝级庙宇彩绘大师潘丽水(公元1914-1995年)所绘。
三川殿的门神为国宝级庙宇彩绘大师潘丽水(公元1914-1995年)所绘。
左侧护龙入口,有「明堂光彩」的字样与交趾陶点缀。
左侧护龙入口,有「明堂光彩」的字样与交趾陶点缀。
右侧护龙入口,「灵池生花」的字样,屋顶有延续三川殿的交趾陶点缀。
右侧护龙入口,「灵池生花」的字样,屋顶有延续三川殿的交趾陶点缀。
与后殿连结的八角门,亦是过水(大屋之间的小亭,做为穿廊之用)的一种形式。
与后殿连结的八角门,亦是过水(大屋之间的小亭,做为穿廊之用)的一种形式。

文献资料

  • 1.九如三山國王廟(2004)。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摘自: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monument/20040527000001
  • 2.薛琴(2009)。護龍。文化部臺灣大百科全書。摘自: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5101
  • 3.九如鄉九塊厝三山國王廟左右護龍(2012)。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摘自: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historicalBuilding/20121120000001
  • 4.九如王爺奶轉後頭(2014)。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摘自: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 ew/folklore/20140912000006

条目参照

环景连结

    周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