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
回首页

竹山连兴宫

竹山连兴宫
*
竹山连兴宫正面照
资产类别: 古迹-寺庙
所在地址: 南投县竹山镇竹山里下横街28号
公告日期: 2000年08月09日
创建/起源年代: 创建年代有两种说法,一为清乾隆7年(西元1742年),另一为乾隆21年(西元1756年)。
经 纬 度: 120.68522,23.75626
指定/登录机关: 南投县
公告文号: 投府民宗字第89122292号
资产保存者: 连兴宫管理委员会

指定/登录理由

具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各时代表现地方营造技术流派特色者。
具建筑史上之意义,有再利用之价值及潜力者。
具其他古蹟价值者。

主题导览

竹山地区古名「沙连堡」、「水沙连」,位於竹山镇闹区内的连兴宫在清咸丰年间重修後,以「水沙连兴旺」之寓意更名之。至於兴建年代则不只一种说法,但可确定连兴宫於清乾隆年间已建立,是南投县历史最悠久之妈祖庙,亦是竹山、鹿谷地区民众主要信仰中心。

宫内仍保有诸多古物,如清乾隆41年(西元1776年)所立的「福布山海」古匾;乾隆43年(西元1778年)所立的「正堂马示」石碑;清道光4年(西元1824年)的「李振青谕示碑」等。庙内前殿还奉祀有福州匠师所雕刻之妈祖本尊与千里眼、顺风耳神像,此外亦供有一尊社寮地区常驻连兴宫、已有300多年历史之软身黑面妈祖,甚具特色。也正因与竹山地区之开发史与文化史息息相关,连兴宫深具保存之价值。

发展源流

连兴宫位在古名「沙连堡」、「水沙连」的竹山地区,原名为天上宫,在清咸丰年间历经重修之後始以「水沙连兴旺」之意更名之。

根据文献记载,连兴宫兴建年代可能有二:一为《彰化县志祀典志》中所述创立於清乾隆7年(西元1742年);二为《云林县采访册》所述建立於乾隆中叶。另传乾隆21年(西元1756年)居民对香於北港朝天宫(或斗六受天宫)募捐创建。但不管哪种说法,皆可证明连兴宫在乾隆期间已建立。

漳南移民於清代来到竹山地区,此地虽四面环山,但先民仍秉持平安渡海的感念精神侍奉妈祖,加上自古人们将船视为领航者、聚宝盆,连兴宫就如同港口般的存在,能保财富满门、平安满家。

连兴宫石壁外墙有着两块清代石碑,一为立於清乾隆43年(西元1778年)的「正堂马示」石碑,描记乾隆27年(西元1762年)彰化知县胡邦翰(西元1712-?年)勘察水沙连,谕告居民未报垦纳赋者,应照缴年租约2,000文,配入连兴宫香灯。以及立於清道光4年(西元1824年)的「李振青谕示碑」中描述,当时清水溪、浊水溪未淤积,竹农会将山产之竹木綑绑成排,顺水而下至北斗市场出售,此碑记载为解决押送竹排的「排夫」被勒索的纠纷,约定每排抽200文充为连兴宫及元帅庙香灯,并规定双方不可再无理滋事。两块石碑皆可佐证连兴宫自清朝时期起就为竹山、鹿谷地区民众主要的信仰中心。

连兴宫自创建以来共经过5次主要修建,历经清代、日治及战後等时期,创建状态虽不可考,但可研判清咸丰6年(西元1856年)的改建,受到地方头人与匠师的影响,与原乡相仿。日治时期因西化影响,在庙宇建筑上产生融合现象,日治明治40年(西元1907年)的整修,在整体格局与大木架构上虽保持传统,但於局部的柱头、装饰纹样等部分适度转化,也发展出新的时代风格。战後亦多次整修,此时添加设立需多新设施。身为南投县历史最悠久的妈祖庙。连兴宫不仅见证竹山、鹿谷地区开发史,也保留诸多庙宇建筑及文物,具文化保存价值。

主要特色

连兴宫为二进带两廊的街屋格局庙宇,受其腹地规模影响,第二进结合了正殿与拜殿的功能,形成双连山墙的特殊形式。虽经多次修建,但墙壁仍为古老土角砖造,颇具特色,庙身则雕梁画栋、琉璃瓦顶、燕尾飞龙,建物神像均被薰成漆黑,古色古香;後殿为三层钢筋混凝土造建筑,在构造部分均已改为现代材料。外观已焕然一新,但若细观结构格局,仍保有古朴、典雅、内敛且庄严的风貌,形成传统与现代并构的情形。表现手法上亦维持一般庙宇风貌,木构架部分虽不若一般庙宇装饰富丽堂皇,但受原乡风格影响,仍表现出精致细腻的技巧。

宫内保有多种古物,如神龛门首於清乾隆41年(西元1776年)所立的「德布山海」古匾;石壁外墙边乾隆43年(西元1778年)所立「正堂马示」石碑;清道光4年(西元1824年)的「李振青谕示碑」;宫门两侧石狮及其基座,和正门及其左右的门脚石、宫内圆柱柱础,还有梁上飞狮座、斗拱、瓜桶等,为清嘉庆年间所设,皆为深具历史意义之古物。

值得一提的还有妈祖左右协护千里眼与顺风耳两尊神像,为福州工匠杰出作品。庙内前殿奉祀妈祖本尊外,庙内黑面二妈祖更是奇特,是一尊有着300年历史的神像。追溯当年,神像自原乡携台不易,雕刻师采软骨式工法,神像四肢关节部份以文武榫接合,可拆解分开後再组合,设计精巧。神像除四肢可活动外,脚缠裹脚布,三寸金莲穿上绣花球、耳戴耳环,虽为木雕但肢体可活动屈折,为罕见的「软身妈祖」,原为本镇社寮地区武德宫的妈祖娘娘,日治大正元年(西元1912年)时因修庙暂驻连兴宫,後妈祖圣示愿常驻本宫,因此每年有社寮地区例行前来迎回软身妈巡视的活动。此外连兴宫还有另一特色,就是不但供有注生娘娘,还有12位助产士,一般称为「十二婆姐」,神像各具姿态,各司其职,保佑妇女生产安全及婴幼儿平安成长,极为特殊。
山门檐口左右列龙柱,龙柱有林凤池(公元1819-1867年)举人的记载
山门檐口左右列龙柱,龙柱有林凤池(公元1819-1867年)举人的记载
神龛门首的「德布山海」古匾
神龛门首的「德布山海」古匾
长生禄位,有清代李振青、胡邦翰两位彰化知县、历任连兴宫住持以及「竹山义勇保安队」的罗记入先生。
长生禄位,有清代李振青、胡邦翰两位彰化知县、历任连兴宫住持以及「竹山义勇保安队」的罗记入先生。
宫门两侧的石狮及其基座
宫门两侧的石狮及其基座
右壁外墙边的「正堂马示」石碑
右壁外墙边的「正堂马示」石碑
前殿右壁外立于清道光4年(公元1824年)的李振青谕示碑
前殿右壁外立于清道光4年(公元1824年)的李振青谕示碑
福州工匠制作的顺风耳神像
福州工匠制作的顺风耳神像
福州工匠制作的千里眼神像
福州工匠制作的千里眼神像
山门檐口石柱与古朴的门脚石
山门檐口石柱与古朴的门脚石

文献资料

  • 1.閻亞寧(2002)。南投縣縣定古蹟竹山連興宮修護調查研究。南投縣:南投縣政府文化局。
  • 2.竹山連興宮(2000)。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摘自::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monument/20000809000001。
  • 3.竹山鎮公所觀光景點內容(2018)。摘自:http://www.chushang.gov.tw/editor_item/u_editor_v2.asp?id=%7B448e7dab-3818-4962-851b-d84936895e01%7D&editor_id=65&PageNo=1。
  • 4.李豐旗(2009)。竹山連興宮。文化部臺灣大百科全書。摘自: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8069。

环景连结

    周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