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
回首页

鹿港兴安宫

鹿港兴安宫
*
鹿港兴安宫为三川门面宽一开间,入口做三门的建筑。
资产类别: 古迹-寺庙
所在地址: 彰化县鹿港镇长兴里兴化巷64号
公告日期: 1985年11月27日
创建/起源年代: 清康熙23年(西元1684年)
经 纬 度: 120.43568,24.05254
指定/登录机关: 彰化县
公告文号: 74台内民字第357272号
资产保存者: 鹿港兴安宫管理委员会

指定/登录理由

1.为长条型的庙宇建筑:传统街屋式庙宇属於一种小型寺庙,隐身於民宅之间,庙的格局为两殿式建筑,面宽只得单开间,第一进为三川殿、第二进为拜殿及正殿,全庙使人感觉狭长而深远,是鹿港最早的妈祖庙之一。
2.蕴藏百年古物、文化至宝:清初木雕之软身圣像,「开台兴安宫全貌」彩绘古图为庙内现存最为珍贵之古文物。另外,正殿神房内悬清咸丰2年(西元1852年)「奠安山海」匾,门楣上的清光绪13年(西元1887年)「慈航普渡」匾,以及记载当年庙产之「奉宪勒碑」皆弥足珍贵。

主题导览

鹿港兴安宫主祀天上圣母,俗称妈祖。创建於清康熙23年(西元1684年),是由清代福建省兴化府奉请妈祖香火来台在鹿港建庙供奉,取「兴化平安」、「兴化安宁」之意而将庙名命名为「兴安宫」,是鹿港的第1座妈祖庙,清代时兴化宫也作为兴化府人士的会馆,由於具有强烈的祖籍人群意象,因而其供奉的妈祖又被称为兴化妈,庙宇也被称为兴化妈祖宫。

建筑规模受到鹿港街的发展影响,且基於土地利用原则,而将土地分割成狭长型,使得鹿港兴安宫夹於左右邻之间,属於街屋型态的庙宇建筑。庙前为庙埕,建筑平面布局属於两落带拜亭之建筑格局,空间由前至後依序为三川门、拜亭、正殿,拜亭与正殿形成相连的空间。

发展源流

根据清道光16年编纂的《彰化县志》:「一在鹿港海墘,乾隆五十五年,大将军福康安倡建,庙内有各禄路位,……一在鹿港北头,乾隆初,士民公建,……一在鹿港新兴街,闽安弁兵公建。」所描述的3座鹿港妈祖庙中,位於新兴街者就是兴安宫。

兴安宫又称兴化妈祖宫,兴化指的是清代福建省兴化府,清康熙23年(西元1684年)兴化府人士奉请妈祖香火来台,在鹿港建庙供奉妈祖,取「兴化平安」、「兴化安宁」之意而将庙名命名为「兴安宫」,成为在鹿港的兴化府人士信仰中心。

鹿港兴安宫也作为兴化府人士的会馆,从庙内保存的清咸丰2年(西元1852年)「奠安山海」匾,匾额有一钤印上书「兴安会馆」即可证明。另外庙内清光绪13年(西元1887年)的〈奉宪示禁〉碑中,也可了解到清代兴安宫的相关情形,该碑是由赏戴花翎郎补清军府代理中路抚民理番鹿港海防总捕分府龙景淳(生卒年不详)所立,碑文显示兴安宫经历戴潮春之乱,庙产陆续被窃占,因而竖立石碑为用於告示租用兴安宫庙产者,应缴纳租金作为庙方董事办理庙务与祭祀的经费。

兴安宫的修建纪录主要集中於清代,分别有清嘉庆3年(西元1798年)兴安宫在地震中倒塌,由士绅周文川发动兴化籍人士募款重修,以及清咸丰9年(西元1851年)、清光绪4年(西元1878年)、光绪18年(西元1892年)、光绪20年(西元1894年)都修建过,但日治时期以後未有修建纪录。民国82年(西元1993年)由政府提拨经费进行古蹟修复工程,民国85年(西元1996年)竣工。

主要特色

鹿港兴安宫的建筑方位为坐东北朝西南,受到鹿港街的发展影响且基於土地利用原则,故将土地分割成狭长型,以获得更多的沿街户数。可如此一来每1户皆比邻而居,同样都是面宽窄而纵深长,两两相间拥有极长的共同壁,兴安宫就夹於左右邻之间,属於街屋型态的庙宇建筑,庙前为庙埕,建筑平面布局属於两落带拜亭之建筑格局,空间由前至後依序为三川门、拜亭、正殿。

兴安宫的结构墙体均采砖石造,表面粉刷灰泥,山墙的附壁式构架作三通式栋架,三川门全部进深共九架,屋顶采双坡水硬山单檐翘脊式屋顶,屋顶铺设素烧筒板瓦,屋脊翘脊平缓,装饰较少。

三川门面宽一开间,立面装设板门,入口作3门,中间2扇的尺寸较大,左右的尺寸次之,中间的板门绘画秦叔宝与尉迟恭门神、两侧板门绘画太监门神。

正殿的建筑构造为硬山搁檩承重墙系统,面宽1间,立面装设隔扇门,入口作3门,中间两扇的尺寸较大,左右的尺寸次之,全部进深共12架,屋顶采双坡水硬山单檐翘脊式屋顶,屋顶铺设素烧筒板瓦,屋脊为翘脊,屋脊翘脊平缓,装饰较少。

正殿的隔扇门隔心作直棂,於平日隔心露空,隔扇门於裙板後方装设活动式拉板,将拉板拉起可将隔心封闭。室内设置供奉神像的神龛,以抱柱分隔成中港间与小港间,中港间的尺寸较大,左右的尺寸次之,中港间装设花罩,供奉主神为天上圣母。小港间无装设花罩,左侧的小港间内有门可通往後殿,右侧的小港间内供奉城隍尊神。

拜亭和正殿为相连的空间,拜亭山墙附壁式构架作二通四柱式栋架,为双脊檩卷棚顶,全部进深共6架,屋顶铺设素烧筒板瓦,拜亭的後屋坡与正殿的前屋坡之间设置天沟。

庙後邻房作为後殿,殿内供奉玉皇上帝神牌与三官大帝神像,旁边供奉观音佛祖与善财、龙女神像。
鹿港兴安宫创建于清康熙23年(公元1684年),庙方于庙名前冠上「开台」,显示庙宇历史悠久。
鹿港兴安宫创建于清康熙23年(公元1684年),庙方于庙名前冠上「开台」,显示庙宇历史悠久。
墀头为传统建筑山墙伸出至檐柱之外的部分,突出在两边山墙边所做的一种装饰,兴安宫的墀头摆放石狮。
墀头为传统建筑山墙伸出至檐柱之外的部分,突出在两边山墙边所做的一种装饰,兴安宫的墀头摆放石狮。
妈祖出巡的仪仗,执事牌分别书写鹿港兴安宫、天上圣母、肃静、回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护国佑民、文武官香。
妈祖出巡的仪仗,执事牌分别书写鹿港兴安宫、天上圣母、肃静、回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护国佑民、文武官香。
正殿的入口作三门,装设隔扇门。
正殿的入口作三门,装设隔扇门。
鹿港兴安宫夹于左右邻之间,属于街屋型态的庙宇建筑。
鹿港兴安宫夹于左右邻之间,属于街屋型态的庙宇建筑。
清光绪13年(公元1887年)匾额落款「莆阳」,莆阳为兴化的别名。
清光绪13年(公元1887年)匾额落款「莆阳」,莆阳为兴化的别名。
正殿中港间神龛供奉天上圣母
正殿中港间神龛供奉天上圣母
清咸丰2年(公元1852年)「奠安山海」匾上书「兴安会馆」,证明鹿港兴安宫作为兴化府人士的会馆。
清咸丰2年(公元1852年)「奠安山海」匾上书「兴安会馆」,证明鹿港兴安宫作为兴化府人士的会馆。
后殿主祀玉皇大帝神位,配祀三官大帝,观音佛祖、善财、龙女神像。
后殿主祀玉皇大帝神位,配祀三官大帝,观音佛祖、善财、龙女神像。

文献资料

  • 1.李政隆建築師事務所(1986)。鹿港興安宮修護計劃。臺北市:詹氏總經銷。
  • 2.周璽總纂、臺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編(2006)。彰化縣志。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环景连结

    周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