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
回首页

鹿港地藏王庙

鹿港地藏王庙
*
鹿港地藏王庙是民间少见以地藏菩萨作为主祭神的祠庙
资产类别: 古迹-寺庙
所在地址: 彰化县鹿港镇街尾里力行街2号
公告日期: 1985年11月27日
创建/起源年代: 清康熙2年(西元1663年)
经 纬 度: 120.43697,24.04833
指定/登录机关: 彰化县
公告文号: 74台内民字第357272号
资产保存者: 鹿港地藏王庙管理委员会

指定/登录理由

根据现存於鹿港天后宫的「重修鹿港圣母宫碑记」记载,地藏王庙於清嘉庆20年(西元1815年),由鹿港八郊以重建天后宫余资,拨银建庙,由此项记载得知地藏王庙迄今有190年的历史。
鹿港以北有天后宫,南据地藏王庙,代表鹿港南北一司天、一司地的聚落族群信仰观。地藏王信仰在鹿港深受重视,可说是从早期就关系着鹿港移民、宗教、信仰而深具历史意义的古庙。

主题导览

鹿港地藏王庙是民间少见以地藏菩萨作为主祭神的祠庙,由鹿港八郊及地方仕绅重修鹿港天后宫时,以部分捐银重修地藏王庙。庙中现存重要文物有清嘉庆8年(西元1803年)的地藏王菩萨、清光绪4年(西元1878年)的「天竺尊严」匾及三川殿虎边壁上嘉庆23年(西元1818年)所立之「重兴敬义园捐题碑记」等。

地藏菩萨是台湾民间常见信仰,在鹿港深受重视,从祀神而论,地藏王庙是一典型民间寺庙,在宗教属性上继承明清以来地藏信仰的混淆性特徵。在鹿港「北有天后宫,南据地藏王庙」一说,代表鹿港南北一司天、一司地的聚落族群信仰观,其背景与鹿港移民、鹿港绅商、宗教、信仰、社会教化事业息息相关,深具历史保存意义。

发展源流

地藏菩萨信仰在隋末唐初(约西元600年代)时,具有拯济幽冥的大悲阐提特质,至唐宋时期(约西元900年代)地藏菩萨渐以「幽冥教主」化身发展之,明清时期(约西元1600年代)则渐定型化,地藏菩萨成为佛教在中国的四大菩萨,分属佛、道二教的神明同并祀於庙宇,祭仪与经典也并用。

台湾的地藏信仰随汉人移民垦拓步伐传入,延续闽粤地区地藏信仰之混淆特质,台湾地藏菩萨造型与其信仰也常带有冥司审判与劝善教化之色彩。

鹿港在清领台湾以前,即因地理上的优越性而成为台湾重要港口之一。台湾入清版图後,清乾隆49年(西元1784年)正式开港,成为中国福建沿海居民渡台的主要登陆港口之一,地藏王庙信仰也因移垦进入鹿港。

鹿港地藏王庙为早期极具代表性的阁港庙,原本只是间土葛草茅小庙,清乾隆22年(西元1757年),四川省天竺尊岩恭请地藏王金身到庙,因神灵显赫而香火鼎盛,於是地方人士倡言重修。清嘉庆20年(西元1815年),由当时八郊用重修天后宫所得余资拨款重建,始建立今日地藏王庙之基本格局。目前,在天后宫内仍立有一块清嘉庆20年(西元1815年)之重要石碑「重修鹿港圣母宫碑记」,其内即描述当代输银修庙之情形。

所谓鹿港八郊,为集合当时重要的8种商业同业工会而产生的团体,即来往於泉、厦或广东、南洋从事贸易的泉、厦、南三郊,以及从事各种杂粮货物贩卖的油、盐、糖、布、染等五郊,总计八郊。八郊成立的主要意义,除商业利益联合外,也从事各项慈善事业,当然也包括修庙,八郊当时不仅修筑地藏王庙,也修筑了天后宫和大众庙。

清光绪4年(西元1878年)地藏王庙曾重修,庙内即保存「天竺尊严」匾。日治时期官方於地藏王庙内设置国语(此为日语)传习所,至明治30年(西元1897年)才将国语传习所迁至彰化。战後地藏王庙曾於民国49年(西元1960年)重修神房、正殿,至民国60年(西元1971年)再修两廊,并聘请鹿港书法家施文炳(西元1931-2014年)、施招泽(西元1930年-)等人於木屏挥毫,增添庙宇文风。尔後历经多次修复,始为今日之样貌。

主要特色

鹿港地藏王庙采坐东朝西方位,三间起二进式规模,平面依中轴左右对称而盖,由前而後除庙前广场外,配置依序为三川殿、丹墀、拜殿和正殿。台基以正殿为最高,三川殿与左右廊次之,然後是拜殿,而丹墀最低,三川殿为三间起的建筑,左右为山墙,中间为四点金柱,拜殿与正殿合在一起构筑。正殿亦为三间起,由22根柱子构成,平面配置遵循传统庙宇,祭祀神明处及神龛奉置神明的位置上无桁条穿过。三川殿为四燕尾翘脊式屋顶,拜殿采用歇山式屋顶,正殿则采用一条龙式屋顶,在构造方式则采用抬梁式与穿斗式的构架型式,并利用前後点金柱的移动,使屋顶的桁条变奇数,卷棚式的桁条成偶数,产生四点金柱间相反的桁条架构数出来,富有变化。

木雕方面,神龛左右的螭虎窗雕工细密,造型亦圆熟,显系出自名匠手笔。庙中存有清嘉庆年间的地藏王神像,清光绪4年(西元1878年)的「天竺尊严」匾,及右侧壁上嘉庆23年(西元1818年)所立之「重兴敬义园捐提碑记」。至民国93年(西元2004年)鹿港地藏王庙整修,雕刻师傅在修护十殿尊王其中一尊「都市王」神像时,发现金身内有嘉庆7年(西元1802年)版刻春牛图之喜庆文献,由此证明地藏王庙建庙至少已200年以上。

鹿港北有天后宫,南据地藏王庙,代表鹿港南北一司天、一司地的聚落族群信仰观。鹿港居民每逢喜庆酬神或遇病痛灾厄,会恭请地藏王菩萨分身到家中坐镇,也会跪求帮忙消灾解厄。由於地藏王菩萨被视为「幽冥教主」,下统十殿阎罗,专判人士生前善恶,管理阴间一切鬼魂,自然在民心中有威服力量。鹿港习俗的农历1月9日为天公生日,拜完玉皇大帝後一定也敬地藏王菩萨,称为「有天有地」。而每年农历7月更是合港庙地藏王庙的重头戏,领导全镇普度祭典,兰盆盛会必先在地藏王庙举行放庵及放水灯等仪式。

鹿港多保有清代传统建筑,未受现代文明破坏,地藏王庙即名列於合港庙之中,深具历史意义,背後代表早期鹿港移民、宗教、信仰等文化,值得珍惜与维护。
十殿阎罗王分别供奉于鹿港地藏王庙的左右殿,图中为右殿之卞成王、秦山王、都市王、平等王、转轮王、牛头、马面与土地公等众神明。
十殿阎罗王分别供奉于鹿港地藏王庙的左右殿,图中为右殿之卞成王、秦山王、都市王、平等王、转轮王、牛头、马面与土地公等众神明。
正殿木雕翘头桌,为日治大正5年(公元1915年)信徒捐献,桌面刻有教化意义的图案共15幅,上方供奉地藏王、道明和尚、闵公、功曹、阴公、阴婆等众神明。
正殿木雕翘头桌,为日治大正5年(公元1915年)信徒捐献,桌面刻有教化意义的图案共15幅,上方供奉地藏王、道明和尚、闵公、功曹、阴公、阴婆等众神明。
鹿港地藏王庙之正殿照,旧式红砖与柱体搭配,整体使人感觉古朴庄严。
鹿港地藏王庙之正殿照,旧式红砖与柱体搭配,整体使人感觉古朴庄严。
三川殿为四燕尾翘脊式屋顶,拜殿采用歇山式屋顶,正殿则采用一条龙式屋顶。
三川殿为四燕尾翘脊式屋顶,拜殿采用歇山式屋顶,正殿则采用一条龙式屋顶。
三川门披麻彩绘门神
三川门披麻彩绘门神
清光绪4年(公元1878年)的「天竺尊严」匾
清光绪4年(公元1878年)的「天竺尊严」匾
清嘉庆7年(公元1802年)藏于都市王神像出土的春牛图。春牛图为农村社会供农民耕作了解当年节气之用。
清嘉庆7年(公元1802年)藏于都市王神像出土的春牛图。春牛图为农村社会供农民耕作了解当年节气之用。
主祀神地藏王菩萨,已有200多年历史。
主祀神地藏王菩萨,已有200多年历史。
清嘉庆23年(公元1818年)所立之「重兴敬义园捐提碑记」
清嘉庆23年(公元1818年)所立之「重兴敬义园捐提碑记」

文献资料

  • 1.韓興興(2006)。彰化縣第三級古蹟鹿港地藏王修復工程工作報告書暨施工紀錄,頁1-1~1-8。
  • 2.符宏仁(2008.05)。彰化縣第三級古蹟導覽叢書鹿港地藏王廟,頁5-58。
  • 3.張志相(2015)。從地藏信仰源流看鹿港地藏王創建沿革與祀神,庶民文化研究第11期,頁61-105。
  • 4.鹿港南柯園地藏王菩薩官網(2018)。摘自:http://www.tiwan.com.tw/about.php
  • 5.鹿港地藏王廟(1985)。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摘自: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monument/19851127000023
  • 6.春牛圖(不著年代)。國立歷史博物館。摘自:https://www.nmh.gov.tw/zh/creative_6_41_17_105.htm

环景连结

    周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