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
回首页

风神庙

风神庙
*
风神庙外有接官亭石牌坊与石亭
资产类别: 古迹-寺庙
所在地址: 台南市中西区民权路3段143巷8号
公告日期: 1985年11月27日
创建/起源年代: 清乾隆4年(西元1739年)
经 纬 度: 120.19598,22.99700
指定/登录机关: 台南市
公告文号: 台内民字第357272号
资产保存者: 风神庙管理委员会

指定/登录理由

依中华民国73年2月22日颁行之文化资产保存法施行细则第67条综合评定之

主题导览

风神庙为台湾唯一主祀风神的庙宇,被誉为清代台湾府城七寺八庙之一。风是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本身无善恶,但人们却会因为风而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於是民间信仰认为有神职司控制风势的大小强弱。清乾隆4年(西元1739年),台湾最高行政长官道台鄂善以台湾地处外海,船只往来的安危系於风神的庇佑,所以建庙专祀风神,庙址在南河港右安澜桥边。

日治大正7年(西元1918年) 风神庙遭到部分拆除,日治大正13年(西元1924年)信徒集资重建风神庙成为今日所见的庙貌。风神庙主祀风神而闻名,民间信仰咸信风神司掌风雨阴睛,所以特别受到航海业者、渔民的祭拜。

发展源流

清雍正3年(西元1725年)清政府在台南的赤崁地区建造台湾府的府城,府城是一座非完全封闭的木栅城墙,在西面临海处留下缺口,缺口建了一座西城门做为进城的入口意象,并在赤崁街大井头设置「接官亭」。接官亭可谓清代台湾府城的入口意象,在清代具有浓厚的政治意义,这里成为从福建乘船来台的官员在抵达後之下船处,在台的官员於此进行了送往迎来的礼仪,从北京下颁的圣旨也在这里经海路而进到台湾,圣旨穿过城门即象徵颁入台湾。

清乾隆4年(西元1739年)台湾道台鄂善有意在接官亭後方建风神庙,庙址位於南河港右安澜桥边,但随着接官亭一带逐渐陆化,已经不能在大井头接送官员,所以将接官亭西移到现址,从此接官亭与风神庙成为一体,风神庙是一座四落的建筑,第一落是大门、第二落是官厅、第三落是风神殿、第四落是大士殿。清代的风神庙是由官方维护、定时祭拜,具有官庙的性质,祈求护佑往来台海船只的安全,也同时是官方祈雨的场所之一。清乾隆42年(西元1777年)知府蒋元枢在风神庙左侧购地兴建公馆,做为来往官员临时过夜之所、修筑码头石阶方便登岸上船,并在接官亭正前方临岸之处竖立石造牌坊。

日本时代风神庙从清代官庙性质转变成民间信仰的香火庙,风神庙的维护与修建由民间主导。日治大正7年(西元1918年) 由於推行市区改正、开辟道路,陆续拆除风神殿、大士殿,以及庙左的公馆。日治大正13年(西元1924年)信徒集资重建风神庙,这次的重建奠定了今日风神庙的建筑格局与庙貌。

主要特色

风神庙主体建筑的基本格局是以分金线为中轴线,左右对称配置,属於传统三合院配置,以正殿为主,两侧配以护龙,中轴线上竖立接官亭牌坊,正殿平面型制采三开间格局,其前设置拜亭,拜亭为四柱两坡水型制,屋顶采双坡水硬山单檐翘脊式,屋顶铺设板瓦,拜亭的後屋坡与正殿的前屋坡之间设置天沟。

正殿的建筑构造在明间为为穿斗式,建筑立面采用板门与隔扇的组合,正殿的内檐装修最主要是表现在供奉神像的神龛与牌楼看架,神龛中间以抱柱分隔成三间,每间皆装设花罩,中间是主祀风神的神龛,左侧供奉雷公,右侧供奉电母。

风神庙是以主祀风神而闻名,民间信仰咸信风神司掌风雨阴睛,所以特别受到航海业者、渔民的祭拜。风神之所以能自由控制风势的大小强弱,是因为持有一只蕴藏大气的葫芦,葫芦口一出气即可成风,因而风神庙供奉的风神神像是左手持葫芦、右手持如意。民间信仰也认为风神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的总管者,手下有火神、水神供其差遣。风神神像呈现坐姿,两旁分别供奉立姿的火神与水神,两尊神像上半身皆着断袖衫,胸前绑着布结而露出胸膛,下半身在长裤外佩带前挡与左右挡铠甲,手插腰、光着脚。火神更是面目狰狞,右手持拂尘;水神面目平和,右手持龙头蛇身。

正殿两侧墙前供奉的雷公、电母。雷公、电母的神职是司掌雷电,民间信仰同时认为雷公、电母有惩恶扬善之职。雷公手执斧凿惩戒世间罪人,电母手握明镜照亮人间是非善恶,两尊神像为木雕,雷公神像为男性形象,颜面有鸟嘴,双脚脚掌为鸟爪,上半身赤膊、下半身着裤,裤外围着虎皮,左手高举持斧、右手持凿,站在皮鼓上方。电母神像为女性形象,上半身着衫、下半身着裙,双手持圆镜,站在云上。
接官亭石牌坊为四柱三间重檐式构造,后额「鲲维永奠」,前额「鳌柱擎天」。
接官亭石牌坊为四柱三间重檐式构造,后额「鲲维永奠」,前额「鳌柱擎天」。
石亭于民国105年(公元2016年)2月6日南台湾大地震震毁,照片为重组之情形。
石亭于民国105年(公元2016年)2月6日南台湾大地震震毁,照片为重组之情形。
民国106年(公元2017年)于接官亭石牌坊前搭建临时行宫。
民国106年(公元2017年)于接官亭石牌坊前搭建临时行宫。
风神庙为台湾唯一主祀风神的庙宇,风神左手持葫芦,前方两侧则站立水神、火神。
风神庙为台湾唯一主祀风神的庙宇,风神左手持葫芦,前方两侧则站立水神、火神。
风神庙前檐装修做三关六扇
风神庙前檐装修做三关六扇
风神庙配祀广泽尊王,俗称为圣王公,相传祂童年成神,盘腿升天时被拉住左脚,因而神像雕塑成幼童脸庞,右腿盘腿、左脚下垂的形像。
风神庙配祀广泽尊王,俗称为圣王公,相传祂童年成神,盘腿升天时被拉住左脚,因而神像雕塑成幼童脸庞,右腿盘腿、左脚下垂的形像。
民国107年(公元2018年)风神庙委请专业文物修复师整修庙内神像,照片为整修后之电母。
民国107年(公元2018年)风神庙委请专业文物修复师整修庙内神像,照片为整修后之电母。
风神庙配祀天上圣母,俗称为妈祖,为航海的守护神,妈祖神像前方有千里眼与顺风耳神像。
风神庙配祀天上圣母,俗称为妈祖,为航海的守护神,妈祖神像前方有千里眼与顺风耳神像。
风神庙供奉之雷公、电母为台湾知名神像,照片为雷公。
风神庙供奉之雷公、电母为台湾知名神像,照片为雷公。

文献资料

  • 1.周宗賢、陳信樟建築師事務所(1898)。臺閩地區第三級古蹟風神廟與接官亭修復計劃。臺南市:臺南市政府。
  • 2.黃秋月建築師事務所(1996)。臺閩地區第三級古蹟「接官亭暨風神廟修復工程」記錄與施工報告書。臺南市:臺南市公所。
  • 3.陳冠妃(2016)。從碑亭到鐘鼓樓―談臺南接官亭風神廟石亭的「修復」問題。歷史臺灣第11期。臺南市: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环景连结

    周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