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
回首页

关子岭碧云寺

关子岭碧云寺
*
关子岭碧云寺坐落于「半壁吊灯火」风水灵穴
资产类别: 古迹-寺庙
所在地址: 台南市白河区仙草里火山1号
公告日期: 1998年02月13日
创建/起源年代: 清嘉庆13年(西元1808年)
经 纬 度: 120.48085,23.32524
指定/登录机关: 台南市
公告文号: 府民礼字第24704号
资产保存者: 财团法人火山碧云寺董事会

指定/登录理由

1.碧云寺本体保存尚称完整,为全台闻名古刹之一,具有保存价值。
2.碧云寺内供奉观世音菩萨,建物大部分构造仍保存闽南及日式混合的风格,正殿及山门之剪黏、泥塑极具地方特色,正殿龙柱、石狮、神桌皆为名师之作,极具艺术价值。

主题导览

关子岭碧云寺又称火山碧云寺、新岩,是一座供奉观世音菩萨的佛教道场,坐落於关子岭的山腰,背倚秀丽的枕头山,面迎宽广开阔的嘉南平原,环境优美,相传清嘉庆元年(西元1796年)应祥禅师堪舆此处为「半壁吊灯火」的风水灵穴,而奉请观世音菩萨正二妈神像到现址草创佛寺。

「东山碧轩寺迎佛祖暨遶境」是东山、白河山区每年过年前後最壮丽的民俗活动,清朝道光24年(西元1844年)火山碧云寺因兵燹而遭毁,东山庄民迎请碧云寺正二妈避难,与邻近白河镇庄民共同兴建东山碧轩寺供奉,并视碧云寺为「祖家」,至今东山碧轩寺每年农历12月23日迎请正二妈回关子岭碧云寺过年,至隔年农历正月初十迎请回东山碧轩寺。

发展源流

碧云寺的开山主持为应祥禅师(生卒年不详),清乾隆57年(西元1792年)应祥禅师自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迎请观世音菩萨像来台,这尊佛像俗称为正二妈。应祥禅师来台後辗转来到关子岭,礼大仙寺住持鹤龄禅师为师,他注意到枕头山南腰为一处「半壁吊灯火」的风水灵穴,在清嘉庆元年(西元1796年)应祥禅师获得鹤龄禅师同意,独自一人迎请正二妈前往今日碧云寺现址建茅草屋修行。

清嘉庆年间由林启邦(生卒年不详)等人在应祥禅师茅草屋旁搭盖草寮,研读闱墨,时相请益,相传众人皆考取功名,购田作为寺产,并兴筑殿宇,嘉庆13年(西元1808年)竣工。因为新寺坐落环境碧绿青翠,云烟飘渺,故命名为「碧云寺」,又为了与同坐落於关子岭的大仙寺区别,而称大仙寺为旧岩、碧云寺为新岩,兼之关子岭又称火山,所以碧云寺被称为火山岩。

清道光24年(西元1844年)碧云寺因兵燹而遭毁,嘉义县营参府洪志高(生卒年不详)发起募捐,洪志高在咸丰元年(西元1851年)重修碧云寺并在寺旁建天公坛。碧云寺在清代重修有史料纪录的有同治8年(西元1869年)与光绪5年(西元1879年)两次。

日治初期因林添丁(生卒年不详)等人以碧云寺作为抗日据点,致使碧云寺遭到日军破坏,至明治37年(西元1904年)重修,但在明治38年(西元1905年)因地震而倾倒大半。昭和6年(西元1931年)碧云寺与大仙寺各自独立经营,碧云寺由番社庄长陈按察(生卒年不详)负责管理,由陈按察主持碧云寺重建工程,这次重建奠定今日碧云寺规模。

战後碧云寺修建主要有民国38年(西元1949年)增建山门等多处附属设施,并将洪志高在清咸丰元年(西元1851年)兴建的天公坛迁建至碧云寺左侧,庙名称为「清虚宫」。民国59年(西元1970年)在正殿後方山坡兴建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於民国64年(西元1975年)竣工,形成大殿主祀观世音菩萨,具有民间信仰色彩,大雄宝殿则专为僧侣修成之场所。

主要特色

碧云寺座落於关子岭山腰,主体建筑的基本格局类似传统三合院配置,以正殿为主、两侧配护龙,正殿与护龙之间以配殿衔接,中轴线上建造山门,其旁以院墙连接山门与护龙,院墙与山门界定出内埕与外埕的空间。

山门面宽三开间,作法采取开辟3个门洞的三门型式,即1中门2偏门,山门屋顶施作翘脊。正殿平面采三开间格局,其前设置独立的拜亭,拜亭为四柱两坡水型制,屋架为二通四瓜卷棚式,屋顶采双坡水硬山单檐翘脊式,屋顶铺设筒板瓦,拜亭的後屋坡与正殿的前屋坡间设置天沟。正殿的建筑构造为抬梁式构造及硬山搁檩承重墙系统混合,作不装设门扇的敞厅式,正殿有4点金柱,前附2龙柱,後设2副点金柱,中央点金柱栋架架内采三通五瓜叠斗式,全部进深共13架,屋顶采双坡水硬山单檐翘脊式屋顶,屋顶铺设素烧板瓦。

两百余年历史的碧云寺留下不少文物,今悬挂在正殿神龛上方的「碧云传香」匾是清道光24年(西元1844年)嘉义县营参府洪志高所献,匾额记录迎请正二妈的历史。此外碧云寺还辟有文物典藏室,收藏早期仪礼与生活器物,碧云寺现存最久的石碑为清嘉庆16年(西元1811年)的「玉枕火山碧云寺募为缘业碑记」,而大殿的供桌、神龛制作年代主要集中在日治昭和9至11年(西元1934-1936年),十八罗汉的神龛融合西洋装饰元素,文物见证昭和年间碧云寺的重修,具有历史价值。

碧云寺为一座观音道场,源自应祥禅师迎请正二妈来台,今日正殿的明间神龛主祀观世音菩萨,胁侍善财、龙女,镇殿观世音菩萨为大妈,大妈前方手持如意的是三妈。「东山碧轩寺迎佛祖暨遶境」是东山、白河山区每年过年前後最壮丽的民俗活动,清朝道光24年(西元1844年)火山碧云寺因兵燹而遭毁,东山庄民迎请碧云寺正二妈避难,与邻近白河镇庄民共同兴建东山碧轩寺供奉,并视碧云寺为「祖家」,至今东山碧轩寺每年农历12月23日迎请正二妈回关子岭碧云寺过年,至隔年农历正月初十迎请回东山碧轩寺。
祖师厅供奉关子岭碧云寺历代住持莲座,前方供奉的文兴宫清水祖师像相传为应祥禅师。
祖师厅供奉关子岭碧云寺历代住持莲座,前方供奉的文兴宫清水祖师像相传为应祥禅师。
正殿两侧沿着墙面供奉十八罗汉,神龛与台座展现日治时期精致的木工与洗石子工艺技术。
正殿两侧沿着墙面供奉十八罗汉,神龛与台座展现日治时期精致的木工与洗石子工艺技术。
正殿观世音菩萨像为大妈,开基佛像供奉于镇殿佛像内部,大妈前方为三妈。
正殿观世音菩萨像为大妈,开基佛像供奉于镇殿佛像内部,大妈前方为三妈。
正殿明间神龛供奉观世音菩萨
正殿明间神龛供奉观世音菩萨
关子岭碧云寺大殿,后方为新建之大雄宝殿。
关子岭碧云寺大殿,后方为新建之大雄宝殿。
山门内侧门头堵「小西天」,寓意此处为人间的佛国净土。
山门内侧门头堵「小西天」,寓意此处为人间的佛国净土。
位于山门左侧的出米洞,相传曾流出白米。
位于山门左侧的出米洞,相传曾流出白米。
位于拜亭的的施食台,为每日僧侣在中午、傍晚出食所使用。出食是佛教仪式,藉由加持的水米普施法界众生令其饱满。
位于拜亭的的施食台,为每日僧侣在中午、傍晚出食所使用。出食是佛教仪式,藉由加持的水米普施法界众生令其饱满。
正殿通往配殿的门洞做成花瓶门形状
正殿通往配殿的门洞做成花瓶门形状

文献资料

  • 1.黃明雅(2002)。關仔嶺碧雲寺。臺南: 臺南縣政府。
  • 2.徐裕健(2006)。臺南縣第三級古蹟關子嶺碧雲寺修復工程工作報告書。臺南:臺南縣政府。

条目参照

  • 东山碧轩寺迎佛祖暨绕境

环景连结

    周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