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
回首页

南屯文昌公庙

南屯文昌公庙
*
南屯文昌公庙正面照
资产类别: 历史建筑-寺庙
所在地址: 台中市南屯区文昌街100号
公告日期: 2010年10月14日
创建/起源年代: 清嘉庆2年(西元1797年)
经 纬 度: 120.63865,24.13794
指定/登录机关: 台中市
公告文号: 府授文资字第0990294658号
资产保存者: 财团法人台中市文昌公庙

指定/登录理由

具历史文化价值。
1.先贤曾玉音於清嘉庆2年募款发起兴建「犁头店文昌祠」并设置「社学」,延聘硕儒教化士民,为台中地区教育之发祥地,深具民间信仰与社会教育之文化价值。
2.文昌祠陆续设有新兰社、文林社、崇文社、大观社(台中目前仍营运中之最久社学社团),显示清代地区性「社学」发展与传承历史。
具其他历史建筑价值,包括下列事项:
1..庙中保有多座清代古匾、二对拜亭石柱与二幅「栋对」,见证历史建筑的文化意涵。
2.日治初期,该庙曾做为南屯公学校的校舍。至今仍继续推展各项文化教育,建筑虽改为「回廊楼阁」的文庙样式,唯其保存过程及所发挥之文化功能殊值肯定,并具良好传统文昌信仰教化功能,展现历史建筑之价值。

主题导览

文昌公庙於清嘉庆2年(西元1797年)由地方募捐建之,期初为「犁头店文昌祠」并设「社学」,为台中地区教育发祥地。文昌祠陆续设新兰社、文林社、崇文社、大观社,庙中保有多方清领时期古匾、二对拜亭石柱与二幅「栋对」,显示清代社学发展。

日明治31年(西元1898年)文昌公庙曾被日本政府借用做为「犁头店公学校」校舍。大正10年(西元1921年)政府提倡皇民教育,本地之仕绅为保存传统汉文教育而付出心力,响应台湾新文化运动组成「南屯昌明会」。

至今文昌公庙仍继续推展文化教育,建筑虽於民国61年(西元1972年)改「回廊楼阁」的文庙样式,惟其保存过程及文化功能殊值肯定,展现良好传统信仰、历史建筑与社会教育之价值。

发展源流

南屯区昔为平埔族巴布萨族猫雾社之猎场,清代汉人入垦日盛,本地为昔日半线城(今彰化)至葫芦墩街(今丰原)的中途站,因以打制犁头等农具闻名,故称「犁头店街」。文昌公庙前身即为「犁头店文昌祠」,由岁贡曾玉音(西元1744-1827)於清嘉庆2年(西元1797年)发起倡建、村民集资,由简姓族人以其先祖之名义捐献基地,择址於今南屯市场处建庙,与西螺街外之文昌祠同为彰化县内最早建立之文昌帝君祠,为今台中地区文化之发祥地。

後来各有地方头人於不同时期创设乡学,聘请地方硕儒执教,推动地方文风,培育英才。像是清嘉庆19年(西元1814年)创设「新兰社」、清嘉庆24年(西元1819年)创立「腾起季」(又名文林社)、清同治6年(西元1867年)成立「崇文社」、清光绪2年(西元1876年)成立「大观社」。由各社集资购置田地,其放租与收成所得,於文昌祠厢房设置乡学。并每年在文昌祠举行两次乡试,颁发膏火(学费),促使地方人才辈出。而大观社为文昌宫庙唯一仅存之祠会,每年农历8月10日於此举行祭典,亦是台中目前仍营运中之最久社学社团。

日明治28年(西元1895年)乙未割台後,日人不断提倡皇民教育,为保存传统汉文教育,当地仕绅以学田之田租充作文昌庙的教育以及祭祀之经费。至明治31年(西元1898年)政府曾借用文昌庙作为「犁头店公学校」校舍,明治38年(西元1905年)始迁至今南屯国小现址。大正13年(西元1924年)南屯地区为响应「台湾文化协会」推行之新文化运动,地方仕绅於文昌祠组成「南屯昌明会」并设立「汉文研究部」(汉学私塾)曾在文昌祠之庙埕进行文化讲演活动。

於民国61年(西元1972年)庙方购置农地迁建於现址,隔年重新竣工文昌公庙,将庙宇规画成两层回廊楼阁式建筑,1楼前设有正中筑双垂阶梯,供来宾与信众登上2楼正殿参拜,於1楼创设「聘三图书馆」,嘉惠地方莘莘学子。

主要特色

日治大正年间调查之《宗教台帐》记载,当代文昌祠的建物格局,已发展为坐东北朝西南三开间正殿带拜亭及左右两厢房,庙前并有一堵照壁,整体占地则约660坪,庙域堪称宏敞。而当时所奉祀之主神,仅有梓潼帝君、朱衣帝君、魁斗星君等三尊神像。

民国61年(西元1972年)庙方迁建於现址,将南屯文昌公庙以回廊楼阁式的两层建筑为主体,方位坐西朝东,基於供奉主神为文昌帝君,属於文教性庙宇,故依循孔庙建筑架构,为其建造蓝本。装饰的工艺艺术风格,亦不以华丽的剪黏、交趾陶为表现,木雕装饰皆以单一的朱色或朱红色为主,在在显现儒家朴实、典雅且庄重的建筑风格。屋顶采「歇山式」施作,并铺设黄色的琉璃瓦,屋脊采平直的马背式,两端饰以琉璃瓦制成的「脊兽」。

为了充分运用空间,将正殿地面基地抬高,施采「回廊楼阁」方式,分为上下两层的阁楼。一楼庙前正中央筑有双垂梯,上可连接二楼正殿,彷如登上城楼般,具有「登高望远」之含意,也符合孔庙大成殿,由侧边上下的格局。立面为较大尺寸之「三开间」格局,室内空间采大跨距无梁柱的作法,极具特色。正殿中门延用孔庙「棂星门」之作法,门板绘以朱红底漆,门上有108颗门钉,108为礼制中之最大者,表徵无比的威严及尊崇,藉以营造出文人的特有气息。

新庙落成後,殿内除奉祀开基的三尊主神外,庙方决增祀关圣帝君与孚佑帝君,始成供奉五圣文昌之庙宇,并於民国63年(西元1974年)举行庆成大典。民国65年(西元1976年)为健全庙务管理,向台中市政府申请办理「财团法人台湾省台中市文昌公庙」之法人登记(现更名为财团法人台中市文昌公庙)。

民国72年(西元1983年)一楼再增建两旁侧殿,隔年,於一楼左侧再恭祀观世音菩萨,右侧祀关圣帝君;并於二楼正殿前两侧,恭祀释迦如来大佛像、关圣帝君大神像。同年5月,为便利信众进出,完成文昌街开通工程,并於黎明路、文昌街口及本庙南侧入口,各建造牌楼一座。
文昌公庙「回廊楼阁」式两层阁楼
文昌公庙「回廊楼阁」式两层阁楼
「天下文明」匾额,年代虽已无从考据,但于日治大正13年(公元1924年)之《宗教台帐》记载本庙已有此匾。
「天下文明」匾额,年代虽已无从考据,但于日治大正13年(公元1924年)之《宗教台帐》记载本庙已有此匾。
南屯文昌公庙主祀文昌帝君,属于文教性庙宇,庙内的珍藏「文昌赐笔」。
南屯文昌公庙主祀文昌帝君,属于文教性庙宇,庙内的珍藏「文昌赐笔」。
「文昌公庙」牌匾
「文昌公庙」牌匾
殿侧大佛
殿侧大佛
大殿正面之石柱与正门外香炉
大殿正面之石柱与正门外香炉
照壁两侧题有「文德宏敷仰握权衡于天上,昌期大启欣布福禄在人间」。
照壁两侧题有「文德宏敷仰握权衡于天上,昌期大启欣布福禄在人间」。
旧文昌祠的拜亭石柱
旧文昌祠的拜亭石柱
殿外的关圣帝君塑像,于新庙落成后增祀。
殿外的关圣帝君塑像,于新庙落成后增祀。

文献资料

  • 1.臺中市文昌公廟(2018)。臺中市文昌公廟創建與遷建。摘自:http://www.wcgt.org/web/history/detail.php?scid=1&sid=1
  • 2.南屯文昌公廟(2010)。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摘自: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historicalBuilding/20101014000002

环景连结

    周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