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
回首页

陈德星堂

陈德星堂
*
陈德星堂三川门假四垂屋顶为陈应彬所擅长的设计
资产类别: 古迹-寺庙
所在地址: 台北市大同区宁夏路27号
公告日期: 1985年08月19日
创建/起源年代: 大正元年(西元1912年)
经 纬 度: 121.51592,25.05569
指定/登录机关: 台北市
公告文号: 七十四台内民字第338095号
资产保存者: 财团法人陈德星堂

指定/登录理由

具有保存价值。

主题导览

陈德星堂为台北陈氏宗亲宗祠,原址位在清朝台北城内文武街文武庙东邻,日本政府拟在陈德星堂土地范围建立台湾总督府,於是以现址土地与陈氏宗亲交换,陈氏宗亲集资在大正元年(西元1912年)兴工重建宗祠,重建由台湾知名木工匠师陈应彬(西元1864-1944年)承揽,在大正3年(西元1914年)竣工。

陈德星堂主体建筑的平面布局属於二落二廊及二护龙之建筑格局,面宽为七间,中轴主体建筑面宽三间,为典型「七包三」的型式,三川门的龙柱为全台较早出现双龙式龙柱,三川门的屋顶采假四垂型式,屋顶高低错落,使建筑立面显现得更加气派华丽,三川门的建筑木结构展现木结构之力学美感,陈德星堂可说综合了名匠陈应彬的匠艺精髓。

发展源流

陈德星堂又称陈氏大宗祠或舜帝殿,地方俗称为陈祖厝。陈姓之渊源,最早出自妫姓,周武王灭商後封舜的後裔妫满为陈侯,妫满逝世後諡号胡,後曰陈胡公,被後世封为陈氏始祖,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被陈宣帝追封为颖川侯,尊称为颖川始祖。陈德星堂创建於清朝咸丰10年(西元1860年),「德星」为堂号,源自清朝时期举人陈维英在大龙峒老师府供奉三座祖先的神位,神位分别是汉太丘长颖川郡侯文范公暨德配荀夫人、唐开漳将军忠毅文惠广济王元光公暨德配种夫人、唐赐进士出身太子太傅忠顺王邕公暨德配赵夫人,每年由各地陈姓宗亲轮流祭拜,至清朝光绪18年(西元1892年)陈姓宗亲在台北城内的文武街文武庙东邻建立宗祠,供奉祖先神位。

日治後,原位於台北城内文武街的陈德星堂改作为武德殿使用,祖先神位迁出,後来日本政府欲在陈德星堂土地范围建立台湾总督府,於是以大稻埕下奎府町的陆军用地交换,陈氏宗亲筹资在大正元年(西元1912年)兴工重建宗祠,并委由名匠陈应彬承揽,於大正3年(西元1914年)竣工,重建後陈德星堂迎请三座祖先神位入祀,并加祀陈姓始祖舜帝。

陈德星堂竣工後,又历经数次整修,第1次为昭和10年(西元1935年),第2次为民国45年(西元1956年),第3次为民国87年(西元1998年),最近一次整修则是在民国96年(西元2007年),历经6年的修复工程,在民国101年(西元2012年)竣工。

陈德星堂的二护龙目前作为德星幼稚园的教室、老师办公室以及董事长办公室使用,德星幼稚园的前身是创办在大正6年(西元1917年)的爱育幼稚园,昭和16年(西元1941年)再辨培育幼稚园,民国35年(西元1946年)办理德育补习班,民国44年(西元1955年)设立规模较完备的德星幼稚园至今。

主要特色

陈德星堂的建筑方位为坐东北朝西南,主体建筑的平面布局属於二落二廊及二护龙之建筑格局,二落即三川门与正殿,二廊即连接三川门与正殿的廊道,二护龙是左右护室,建筑左右对称,是典型传统汉式中型寺庙建筑的平面配置。主体建筑前方设置前埕,三川门正前方立有一座照壁,照壁之内辟有庭院,主体建筑的左侧建造门楼。

陈德星堂的结构墙体均采砖石造,建筑构造为抬梁式构造及硬山搁檩承重墙系统混合,三川面宽三开间,三川门的墙面以石材组成,檐口柱为全台首次施作的一柱双龙式龙柱,屋顶采假四垂型式,所谓的假四垂是将「歇山式屋顶」跨在「硬山式屋顶」上的构造,屋架进深共九架,屋顶铺设素烧筒板瓦,屋脊为翘脊,屋脊布满剪黏。

正殿面宽三开间,作不装设门扇之敞厅式,前後用六柱,前面二柱构成部口,檐口构架为一通叠斗柱栋架,叠斗柱顶起卷棚顶的双脊檩,檐口柱为八角石柱,中央点金柱栋架架内采三通五瓜叠斗式,但三通之上采用斗座草,後面二柱为神龛,全部进深共十七架,屋顶采双坡水应山单檐翘脊式屋顶,屋顶铺设素烧筒板瓦,屋脊为翘脊。

陈德星堂的正殿分为正中、左昭、右穆三个神龛提供陈氏宗亲进主安奉祖先牌位,使各地的陈氏後人来此上香凭吊,展现陈德星堂的公众性质。正中神龛前的供奉太始祖重华公神像,左昭神龛前的供奉忠顺王神像,右穆神龛前供奉开漳圣王神像,重华公即是帝舜。右护龙一室供奉掌土尊神与天上圣母。 陈德星堂保存不少历史文物,重要的有清朝光绪17年(西元1891年)的古钟,以及大正3年(西元1914年)各地方人士为庆祝陈德星堂竣工所敬献的器物,包括署名众裔孙的「德星堂」匾、日本总督佐久间左马太「汉唐柱石」匾,署名陈悦记的供桌,摆放在正殿的人物带骑锡灯,造型罕见、作工精巧,是台湾重要的锡制宗教文物,这些仪礼器物塑造正殿的神圣氛围,也兼具了陈姓家族历史文化传承的功用。

每年春祭为农历2月15日、冬祭为农历11月15日,依照古礼举行三献礼,场面隆重、肃穆。
正殿墙面书写有「礼义廉耻」等文字
正殿墙面书写有「礼义廉耻」等文字
连接三川门与正殿的廊道
连接三川门与正殿的廊道
三川门正前方立有一座照壁,照壁之内辟有庭院。
三川门正前方立有一座照壁,照壁之内辟有庭院。
中间供桌为陈悦记家族所敬献
中间供桌为陈悦记家族所敬献
三川门与正殿的内埕于平日是幼童嬉戏的空间,春秋二祭则由陈姓子孙在此祭祖。
三川门与正殿的内埕于平日是幼童嬉戏的空间,春秋二祭则由陈姓子孙在此祭祖。
陈德星堂神龛所供奉之神主牌位姓名与位置对照表,表格悬挂于正殿以方便陈姓子孙找寻祖先牌位。
陈德星堂神龛所供奉之神主牌位姓名与位置对照表,表格悬挂于正殿以方便陈姓子孙找寻祖先牌位。
陈德星堂的正殿分为正中、左昭、右穆三个神龛。
陈德星堂的正殿分为正中、左昭、右穆三个神龛。
陈德星堂保存的清代石雕龙柱
陈德星堂保存的清代石雕龙柱
清朝光绪17年(公元1891年)古钟
清朝光绪17年(公元1891年)古钟

文献资料

  • 1.李乾朗(2003)。臺北三級古蹟陳德星堂調查研究與修復計畫。臺北市 :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环景连结

    周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