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定/登录理由
1.创建於西元1927年,原为基督教圣公会,战後改为长老教会,具有宗教史上的意义。
2.仿英国哥德式教堂设计,十字型平面、尖拱、屋架转角石与扶壁等,保存完整,具有建筑价值。
主题导览
中山基督长老教会日本时代原为「日本基督教圣公会」,称为「大正町教会」,创立於西元1927年,供当时住在大正街一带日本人教徒礼拜之用。
二战後,圣公会教事随之瓦解,西元1947年经「基督教台北中会」许可,成立「台湾基督教长老教会中山教会」,聘郭马西(西元1892-1966年)为首任牧师。教堂建筑本体为西元1937年3月落成,其风格仿英国哥德混乡村哥德教堂设计,平面型态呈对称十字型,东侧街角设计立面钟楼,外墙木质门窗采尖拱式,边框施以洗石子收边装饰,并设有具结构作用的扶壁柱、转角柱,外加石砌分割装饰,整体风格优美,於台湾极为特殊。
发展源流
中山基督长老教会前身为「台北圣公会大正町教会」,於西元1927年创立,大桥麟太郎为宣扬基督真理,於「台北市御成町一丁目十八番地」住宅中心区设立,隶属於「台北圣公会」。
圣公会源自英国圣公宗(Anglican Church),台湾则源起於西元1895年,日本基督教不分教派的「基督信徒一致会」开始展开对台湾各地的宣教,教会的设计秉持全世界圣公会教堂特色,教堂圣台建筑中,左为司会,右为证道的配置方式。日本时代圣公会在台湾之工作,以牧养日籍教友为主,台籍人士受洗与坚信者不多,且日籍教友多以军、公、教人员及其眷属为多数,不难看出当初礼拜堂坐落於「台湾总督府」各州厅高级人员宿舍集结地区之原因。
本体建筑落成於西元1937年3月,原本以民房暂时充当教堂的教会,决定在原址兴建新建堂,并由当地台籍基督徒与日籍基督徒合力筹募,成为台湾首座台、日基督徒共同作礼拜的处所。
二战後,此地圣公会教事随之瓦解,西元1947年经基督教长老教会台北中会许可,成立「台湾基督教长老教会中山教会」,聘郭马西为首任牧师,日後历经20余年奔走努力向国民政府申请捐赠,西元1982年於立法院三读通过,正式归入「财团法人台湾省台北市中山基督长老教会(现更名为财团法人台北市中山基督长老教会)」名下。与此同时,原本中山教会所属的圣公会组织体系,在西元1953年时由美国圣公会派夏威夷教区主教甘纳德( Bishop Harry Kennedy, 西元1954-1960年)兼掌台湾区主教,圣公会才又重返台湾。
主要特色
中山基督长老教会之建造,起自日治时期原本专供日籍基督徒使用的「幸町」教会已不敷使用,教团遂於时属「大正町」的林森南北路交会处起建新教堂,在规划上讲求符合传统圣公会教堂之特色,并充分反映在建筑本身上头。中山基督长老教会坐西朝东,具有尖塔、钟楼、彩绘玻璃窗,尖拱式门窗及具有结构作用之扶壁柱、转角柱,其风格为仿英国哥德式混乡村哥德式,高处往下看,可见教堂主体建筑呈对称十字型,东侧入口街角为三层楼的钟塔建筑,有着银白发亮的外墙,大门拱柱并刻有「1937年3月奠基」的石牌。
教堂结构主要以钢筋混凝土加强砖造与木屋架混合构成,屋内的悬挑式英国椽尾屋架支撑(Hammer-beam)承载屋面,形成宽阔的礼拜堂,教堂外观墙体为砖造,外表粉刷水泥漆,门窗采洗石子收边装饰线角,作工十分精致,修复时保留旧式的清水洗子石,藉由昔日泥水匠师技艺,完整刻划出当代艺术精华。
目前墙体及屋架均为初建原物,只有屋顶及地板於西元1980年代曾整修过,将原水泥地地板改为大理石,又添加吊灯等现代化装置,现仅有部分踏阶为现代材料,层面改变为瓦的材料,其余大体保持原样。此外,醒目的三层楼的钟楼及屋内的悬挑式英国椽尾屋架,此两种特色,为台湾罕见,也是中山基督长老教会建筑的两大亮点,另保有旧风琴、洗礼池等重要遗物,是为台北市历史性建筑。
中山基督长老教会是一座标准哥德式建筑风格的教堂,有彩绘玻璃窗、尖塔、钟楼及扶壁等特色。
文献资料
- 1.李重耀(2003)。台北市市定古蹟中山基督長老教會調查研究報告書。台北:重耀建築師事務所。
- 2.王文珊(2009)。文化部臺灣大百科全書【中山基督長老教會】,取自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7866
- 3. 中山基督長老教會(2018)。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摘自: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monument/19981014000003
环景连结
周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