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大众庙为八里区着名的民间信仰庙宇,供奉的主神为大众老爷,所谓的大众老爷指的是无後代祭祀的无主孤魂,因为指称的是无数亡魂,而以大众老爷统称。每年农历5月1日为大众老爷的圣诞,这日八里大众庙举办绕境,俗称八里大拜拜,绕境范围分为顶庄、中庄、下庄、长坑村、下罟村,是八里区的重要民俗活动。
八里大众庙分为义塚与祠庙两部分,义塚位於淡水河边,墓碑书写「万善同归坆墓」,义塚型式简朴而显得哀戚,祠庙的建筑平面布局属於一殿两厢的三合院建筑格局, 正殿前方兴建有拜亭,中轴线上建造门楼,其旁以院墙连接门楼与护龙,院墙与门楼界定出内埕与外埕的空间。
八里大众庙主祀神为大众老爷,所谓大众老爷也就是俗称的万应公、有应公、老大公等称号,指无後代祭祀的无主孤魂。台湾汉人社会重视生命终止的状态,畏惧死不得其所、其法、其时,汉人在台湾的开发史有许多单身只影渡台,天灾人祸、疫病传染、族群冲突,导致许多先民罹难,这些无後代或非自然死亡的亡魂会成为游荡的孤魂滞魄,《左传》「鬼有所归,乃不为厉」的观念千年来根深柢固。八里旧称八里坌,相传八里大众庙创建於清嘉庆元年(西元1796年)4月6日,这一年八里坌发生水灾,造成不少人罹难,生养於台湾这片土地的汉人,基於悯念孤魂无人祭祀、畏惧孤魂作祟,由发善心者为其掩埋建祠祭祀。
依据今日八里大众庙保留的建筑构件推测,八里大众庙分别在清道光17年(西元1837年)、光绪12年(西元1886年)、日治明治39年(西元1906年)进行修建。民国60年(西元1971年)以前的八里大众庙主体建筑格局为传统三合院配置,正殿前面建造有一座拜亭,民国60年(西元1971年)由前任乡长郭永贤(生卒年不详)为首的地方人士发起募资重修,委由出身八里的陈清标(生卒年不详)司傅整修庙宇,并建造门楼。
八里大众庙在民国95年(西元2006年)拆除重建,新建的庙宇延续旧庙的建筑格局,但建筑结构已改为钢筋混凝土,庙中仅保留原清代石柱。
八里大众庙主体建筑的平面布局属於一殿二厢的三合院建筑格局,正殿前方兴建有拜亭,大众庙的正殿明间神龛供奉大众老爷、谢将军与范将军神像,左次间神龛供奉福德正神、地藏王菩萨、中坛元帅神像,右次间神龛供奉「功德堂上开基历代先贤本境无主男女孤魂等之神位」神牌,两侧墙前供奉谢将军与范将军神将,神将共有两对,左廊间供奉「地狱公之神位」神牌,右廊间供奉马赛爷神像,马赛爷原是大众庙旁祠庙的祀神,祠庙拆除後将神像迁入。右护龙作为乩童降坛的神坛,室内供奉大众爷神像。另外在八里渡船头附近有一座修建於清道光7年(西元1827年)的义塚,义塚的墓碑铭文「万善同归坆墓」,义塚型式简朴而显得哀戚。
八里大众庙既存文物有清道光17年(西元1837)与清光绪12年(西元1886年)石柱,以及日治大正12年(西元1923年)「威灵赫濯」匾额一方,日治昭和8年(西元1933年)铜铸三足鼎式香炉,这一件铜炉是台北地区现存仍在使用的日治时期大型铜铸香炉,见证日治时期金属铸造技术与八里大众庙之信仰发展。
八里大众庙的重要祭仪,最主要的是每年农历5月1日所举办的绕境,庆贺大众老爷圣诞,并有绥靖地方的信仰意涵,这场绕境俗称八里大拜拜,范围分为顶庄、中庄、下庄、长坑村、下罟村,农历5月2日下午在庙埕举办过火,由参与绕境之神像、谢将军神将、范将军神将踏过金火,象徵去除污秽。
正殿两侧墙前供奉谢、范将军的神将,照片是范将军神将。
正殿明间辟三堂门,每堂安装扇门,这种型式又称为「三关六扇门」。
左廊间供奉「地狱公之神位」神牌,神牌后方安置骸骨。
八里大众庙的铜炉为日治昭和8年(公元1933年)铜铸三足鼎式香炉
大众庙的正殿明间神龛供奉大众老爷、谢将军与范将军神像。范谢将军又称为黑白无常,此二尊神手执脚镣手铐,专职缉拿鬼魂、协助赏善罚恶。
八里大众庙主体建筑的平面布局属于一殿两厢的三合院建筑格局,正殿前方兴建有拜亭。
「张怡记」是清同治、光绪年间大龙峒富商张梦星的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