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
回首页

五股西云寺

五股西云寺
*
五股西云寺四周环境清幽
资产类别: 古迹-寺庙
所在地址: 新北市五股区西云路185巷3号
公告日期: 1985年08月19日
创建/起源年代: 清朝乾隆17年(西元1752年)
经 纬 度: 121.44609,25.09658
指定/登录机关: 新北市
公告文号: (74)台内民字第338095号
资产保存者: 西云寺管理委员会

指定/登录理由

具有保存价值。

主题导览

五股西云寺主祀佛教观世音菩萨,又称西云岩、龟山岩、外岩,位处山麓,可眺望淡水河,环境优美。相传清朝乾隆17年(西元1752年)有福建福州鼓山涌泉寺僧人省源在现址修行,清朝乾隆25年(西元1760年)永定县贡生胡焯猷及林作哲捐地兴建佛寺,西云寺的兴建见证客家人在五股的开垦历程。
五股西云寺主体建筑的平面布局属於一殿两厢的三合院建筑格局,是典型传统汉式中型寺庙建筑的平面配置,今日西云寺仍保留数尊「西国三十三所观音灵场」巡礼石佛,见证日治时期台湾本土佛教与日本佛教之间的信仰文化交流。

发展源流

五股西云寺又称西云岩、龟山岩,地方民众认为西云寺位於近山,为对应位於观音山上的凌云寺,称西云寺为外岩、凌云寺为内岩。 西云寺主祀佛教观世音菩萨,相传清朝乾隆17年(西元1752年)有福建福州鼓山涌泉寺僧人省源在西云寺现址盖茅草屋奉佛修行,清朝乾隆25年(西元1760年)成书的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大士观:在新直山西云岩。乾隆十七年置。」是年永定县贡生胡焯猷及林作哲捐地兴建佛寺。清朝乾隆45年(西元1780年)加里珍庄的刘姓粤籍垦户亦捐献田园给寺方。这些史料显示西云岩与五股一代粤籍人士的开垦有关。

清朝嘉庆16年(西元1811年)林武宗、陈朝为担任首事,由林阿成等劝捐重修,刘建昌施舍埔园以及山下渡船,渡船费用用於佛寺的经营,这次重修史料见於〈重修西云岩〉石碑,以及清朝同治10年(西元1871年)成书的陈培桂《淡水厅志》:「西云岩寺:即府志云大士观,嘉庆十六年林阿成等捐修,刘建昌施舍埔园及山下渡船为香灯费;寺绝尘埃,亦一异也」。

清朝咸丰2年 (西元1852年)游世泵、刘掌成等五十四人捐置八里坌堡大窠庄田(今日泰山区大科里一带),租谷所得作为西云寺经营之用,清朝光绪9年 (西元1883年)西云寺再度重修。

日治时期明治37年(西元1904年)由地方士绅、街庄长陈养源、陈玉源、陈石溪等主事发起重修,应该是在清朝光绪9年(西元1883年)的结构上再作修护,昭和14年(西元1939年)再次重修。战後有几次涉及到建筑本体的整修纪录,主要的有民国34年(西元1945年)改建过水廊,以及屋架等的整修,民国62年(西元1973年)在原有右护龙外再增建护龙,民国63年(西元1974年)将位於寺後原由石头堆叠而成的伯公坛改建为庙宇,并陆续增建藏经阁、图书馆、香客大楼等建筑,形成今日所见西云寺的建筑群。

主要特色

五股西云寺主体建筑的平面布局属於一殿两厢的三合院建筑格局,两侧护龙与中轴的正殿之间共设置四个过水廊相连,是典型传统汉式中型寺庙建筑的平面配置,主体建筑前方设置前埕。

五股西云寺的结构墙体均采砖石造,建筑构造为抬梁式构造及硬山搁檩承重墙系统混合,正殿面宽三开间,排楼面由一斗三升组成,立面采用板门与隔扇的组合,前後用四柱,全部进深共15架,前以硬挑出檐之步口连接前埕,出檐承莲花吊筒以龙首作收,前面二柱构架为一通叠斗柱栋架,叠斗柱顶起卷棚顶,中央点金柱栋架架内采三通五瓜叠斗式,中梁下再置一梁於三通上穿过瓜筒成双梁,此种构造方是常见於潮州籍匠师建造之建筑,主要功能在增强屋价稳定性。屋顶采双坡水硬山单檐翘脊式屋顶,屋顶铺设素烧筒板瓦,屋脊翘脊平缓,装饰较少。

正殿明间於後点金柱之间设置木隔屏,作为神龛安奉观世音菩萨、善财、龙女、十八罗汉,左次间原供奉韦驮尊天护法、右次间原供奉伽蓝圣众护法,後将两尊护法像移到明间。西云寺为一座以佛教观世音菩萨为主祀神的佛寺,寺里除供奉佛教诸佛菩萨之外,正殿後方盖有土地公庙,庙内供奉土地公与四海龙王,左过水廊供奉药师佛,右过水廊供奉注生娘娘,注生娘娘为民国62年(西元1973年)所增祀。

今日寺内古物有艋舺学海书院院长陈维英於清朝同治4年(西元1865年)撰写对联:「观音山观音坑抱观音寺顽石头头尽为观音点首;和尚洲和尚港对和尚门净波面面好为和尚洗心」上联书写西云寺位在观音山麓,寺内主祀观世音菩萨,下联书写西云寺山下环境,和尚洲为今日芦洲的旧称。西云寺日治时期文物最有名的是「西国三十三所观音灵场」之巡礼石佛,目前西云寺附近仍分布有第三番、第六番、第七番、第八番、第九番石佛,「西国三十三所观音灵场」巡礼石佛见证日治时期台湾本土佛教与日本佛教之间的信仰文化交流。
五股西云寺主体建筑的平面布局属于一殿两厢的三合院建筑格局
五股西云寺主体建筑的平面布局属于一殿两厢的三合院建筑格局
正殿的鳌鱼插角
正殿的鳌鱼插角
右护龙作为放置神主牌位的功德堂
右护龙作为放置神主牌位的功德堂
立于户外的清代石碑详载历次重修的捐献者姓名
立于户外的清代石碑详载历次重修的捐献者姓名
战后新增建之纳骨塔
战后新增建之纳骨塔
位于寺左的「西国三十三所观音灵场」巡礼石佛
位于寺左的「西国三十三所观音灵场」巡礼石佛
放置于正殿外的石柱是僧侣每日进行施食的施食台
放置于正殿外的石柱是僧侣每日进行施食的施食台
西云寺正殿主祀观世音菩萨
西云寺正殿主祀观世音菩萨
过水廊于战后改为祀神空间
过水廊于战后改为祀神空间

文献资料

  • 1.徐明福、徐福全、黃斌、張嘉祥(1994)。臺北縣三級古蹟五股西雲寺調查研究及修護計劃。臺北縣:臺北縣政府。
  • 2.梁明昌主持(2000)。臺北縣第三級古蹟五股西雲寺修護工程工作報書暨施工紀錄。臺北縣:臺北縣政府。

环景连结

    周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