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
回首页

壹善堂

壹善堂
*
今日壹善堂由廖家第四代孙廖世藩所传承管理,经过两次的马路拓宽,原本传统三合院的建筑形制,目前仅剩正身部分。
资产类别: 古迹-寺庙
所在地址: 台中市南屯区忠勇路59号
公告日期: 2012年05月11日
创建/起源年代: 清光绪8年(公元1882年)
摄影者: 赵守彦
经 纬 度: 120.61453,24.14458
指定/登录机关: 台中市 政府
公告文号: 府授文资字第1010076914号
资产保存者: 壹善堂

指定/登录理由

1.「壹善堂」为臺中地区的重要斋教建筑之一,具历史、文化价值。  

2.其座落于大肚山麓,为臺中地区客家族群聚集地之一,见证臺中地区客家族群开发史。  

3.建物同具清代传统构法、彩绘、木凋等特色,及日治时期洋风细部与日式和风彩绘,深具特色;见证清领时期至日治时期该地区的发展史,极具文化资产价值。   

4.于臺中市南屯地区具稀少性,不易再现。

发展源流

位于台中市南屯区文山里忠勇路59号的壹善堂,座西向东,总面积60坪,建坪13坪,系土墼木造寺堂,奉祀观世音菩萨及三宝佛,堂内佛像、法器、经典俱全。由于开山创建者为廖勃,前称「廖壹善堂」,传承至今仍由其后第4代孙廖世藩所管理。壹善堂的存在,不仅为台中最早设置的佛教道场之一,其位置设于台中最早开发的地区(南屯,旧称犁头店),同时见证台中佛教发展历程以及聚落发展。

隶属龙华派的壹善堂创建人俗名廖勃(生卒年不详),故此堂前称「廖壹善堂」。廖勃在壹善堂前,曾于清光绪初年独资创建「中和堂」于彰化县过沟仔,直至光绪8年(公元1882年)8月15日,复在现址创建壹善堂。廖勃曾至福建鼓山涌泉禅寺出家,法号「智深」,一说壹善堂所奉佛像即为廖勃自该寺迎回。创办人于晚年重回福建后,堂内事务由其妻杨奇楠(生卒年不详)主持,而廖家子孙仍持续立持迄今。

壹善堂内供奉3座牌位,可帮助了解该堂源起历史:第1位「第1代比丘僧智深和尚长生禄位」,为创建人廖勃;第2位「敕赐鼓山涌泉禅寺住持释法号怀忠和尚」,怀忠和尚(生卒年不详)乃福建鼓山涌泉寺第125代住持,依据时空推估,极可能为廖勃出家皈依师父;第3位「壹善堂开山道场第1代优婆夷普芳杨氏妈长生禄位」则是前文所述,廖勃俗家时的夫人杨奇楠。

壹善堂虽为斋堂,但在日治时期未被日本政府强制纳入纳入日本佛教禅宗临济宗1支,主要原因是当时壹善堂以廖姓冠之,称「廖壹善堂」,被视为私人佛堂之故。民国初年的壹善堂可能曾有法师住持,并接受皈依,其名叫陈普池(日治僧侣是用俗家本姓,故用「陈」,而非「释」为姓,生卒年不详);而系出雾峰林家家族的玠宗法师(1897-1987),未出家前亦曾留在壹善堂皈依三宝。更可看出壹善堂在台中佛教文化所扮演的角色及地位。

壹善堂曾一度被台中市政府列为古迹保存,编属第6号,并立下古迹简介碑:「清光绪8年廖勃先生独资在现址奉祀观世菩萨及三宝佛」,然因壹善堂整修屋檐,被有关机关判定已失去原有价值而撤销。直到民国101年(公元2012年),经「台中市府古迹历史建筑及聚落文化资产审议委员会」重新勘察认定,该堂虽部分建筑已遭修改,但仍具有相当高的文化意涵,因此同意将其指定为市定古迹,名称也正式定为「壹善堂」。

主要特色

壹善堂原为清代传统三合院的建筑形制,然因都市更新马路拓宽,两侧护龙已不复见,今日的壹善堂范围为其仅存的正身建筑。壹善堂除了屋瓦更新之外,其主要结构仍保有百余年前模样,内部空间木雕装饰多以传统基本几何图案组成,朴实无华,反映其私人佛堂的特色。为避免损害主体结构,壹善堂横梁装饰以彩绘进行装饰,虽因长期焚香熏染,色彩图案已日渐模糊,然仍可辨识其非中式传统着重水墨晕染画,绘师采用平涂技法,线条勾勒匀整,呈现日治时期引进的东西洋画风格。

大雄宝殿前悬挂「慈云普济」匾额,小字书写:「光绪丙戊年巧月吉旦,赐进士出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潘炳年敬书」。光绪丙戊年恰为光绪12年(公元1886年),显示此古匾乃自创堂初期高挂至今。现壹善堂所在乡里,仍流传关于此匾额的传说,虽不可考证,但此乡里传说,却不失为反映壹善堂在当地宗教地位的写照,而传说中以慈禧太后为主角,亦反映宗教传播常以帝王名人为号召的特性。

壹善堂「慈云普济」匾额传说:「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因重病得不到良药医治,佛祖特化为老妇到皇宫为其治病,病愈之后慈禧太后问老妇来自何处欲往报答,老妇答说:来自台湾「壹善堂」就离开了。后慈禧太后派翰林院进士到台湾寻访老妇人的住处,就在遍寻不着之时到佛堂休息,抬头一看;正堂上的佛像不就是医治好太后的老妇人吗?于是赶回皇宫向慈禧太后报告。慈禧太后为感谢,特派木匠用上等的檀木刻了1块『慈云普济』的匾额,由进士亲自送到台湾省山仔脚「壹善堂」。」

壹善堂规模虽较小,却存诗偈颇多,虽诗偈对联并未题有出自何家之手,然文句流畅并嵌入堂名、保存颇佳,仍深具宗教文化价值。例如有:「壹是修身心似觉照;善哉率性命之圆明」、「壹力打破机关即悟人天彼岸;善心求个解脱自了色相自空」、「壹尘不到菩提地;善念同归般若门;横批,心灯明合室」等。

壹善堂的沿革发展涵盖了清领时期至日治时期的历史,从其建物不难看出具有清朝时期传统构法、彩绘及木雕等特色建筑;到了日治时期,同时也受到日本建筑特色的影响,有洋风细部与日式和风彩绘出现,深具特色及文化资产价值。
壹善堂规模较小,今日范围为其仅存的正身建筑,内部空间木雕装饰多以传统基本几何图案组成,朴实无华,反映其私人佛堂的特色。
壹善堂规模较小,今日范围为其仅存的正身建筑,内部空间木雕装饰多以传统基本几何图案组成,朴实无华,反映其私人佛堂的特色。
壹善堂,座西向东,总面积60坪,建坪13坪,系土墼木造寺堂,奉祀观世音菩萨及三宝佛,堂内佛像、法器、经典俱全。
壹善堂,座西向东,总面积60坪,建坪13坪,系土墼木造寺堂,奉祀观世音菩萨及三宝佛,堂内佛像、法器、经典俱全。
堂内大雄宝殿前,悬挂「慈云普济」匾额,小字书写:「光绪丙戊年巧月吉旦,赐进士出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潘炳年敬书」。 
堂内大雄宝殿前,悬挂「慈云普济」匾额,小字书写:「光绪丙戊年巧月吉旦,赐进士出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潘炳年敬书」。 

文献资料

  • 1.文化部文化资产局(不着年代)。文化资产个案导览〈壹善堂〉。2015年9月12日上网。
  • 2.林惠敏编(1999)。《典藏犁头店: 古今乡土文化田野调查汇集》。台中:财团法人万和文敎基金会。
  • 3.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数位典藏(1959)。宗教调查数据库《廖壹善堂》。2015年9月10日上网。

条目参照

环景连结

    周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