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
回首页

开化寺

开化寺
*
开化寺的位置在兴建之初就位于彰化市区的核心地区,在建造时当地已有民家聚居,如今更为热闹街市,形成「街屋式庙宇」。
资产类别: 古迹-寺庙
所在地址: 彰化县彰化市光华里中华路134号
公告日期: 1985年11月27日
创建/起源年代: 清雍正2年(公元1724年)
摄影者: 赵守彦
经 纬 度: 120.54090,24.07877
指定/登录机关: 内政部
公告文号: 74台内民字第357272号
资产保存者: 开化寺

指定/登录理由

1.开化寺位居彰化城之中央位置,主体建筑两侧受限于土地利用的关係,因此基本上呈现出街屋式庙宇的原型。开化寺是彰化的第1座寺庙,有见证彰化传承历史之重要代表性古蹟。

2.庙内立有清道光20年「重修观音亭碑记」,乾隆39年「渡世慈航」、乾隆59年「宝殿圆通」、道光年间「慈心保赤」、道光12年「圣德慈心」、同治10年「现大慈悲」、光绪10年「慈航普渡」等古匾及古联对,均属重要文物。

发展源流

开化寺又名「观音亭」,雍正2年(公元1724年)由彰化第 1任知县谈经正(生卒年不详)倡议兴建,是彰化地区的第1座寺庙,虽然是知县倡议兴建,但并非由官方出资兴建,故开化寺属于民庙,而非官庙。

开化寺主祀观音,旁祀十八罗汉,后殿祀有文昌帝君、三官大帝、注生娘娘和痘公痘婆、福德正神等,左、右厢房供奉地藏王菩萨及施主长生禄位及城隍爷等。

开化寺迄今经过多次灾祸,历经不同时期多次修建而有今天规。首先于清朝就经历5次修建:乾隆18年(公元1753年)街民捐资重修但重修内容不详;乾隆58年(公元1793年)因为「林爽文事件」,彰化市区遭受波及,开化寺同样无法幸免于难遭到毁损,事件平息后由地方士绅黄元世、王光寅出任董事,并捐款重修寺庙,由黄元世独资兴建正殿,王光寅出资创建后殿,增奉医神「痘公、痘婆」,其余捐款用于增建左右厢房。

道光15年(公元1835年)9月18日开化寺火灾,由彰邑士绅出资重修,依旧址拓建开化寺的规模,目前后殿石柱尚留有「道光丙申年立、邑内监生郑廷贵、黄兆祥敬奉」等字样。道光18年(公元1838年),由于庙身日久失修土地又被占据,信徒募捐筹款进行大规模重修,至道光20年(公元1840年)开化寺才告落成并举行落成大典,并镌石铭记于庙右陇石。道光28年(公元1848年),台湾中部发生大地震,开化寺三川殿倒塌严重,由陈元吉(生卒年不详)、林文察(1828-1864)出面整修;咸丰10年(公元1860年),开化寺发生大火灾受损严重,由黄镛(生卒年不详)、曹回禄(生卒年不详)发起重建,系为第4次重修,一直到同治8年(公元1869年)才告落成。

接着在日治时期因台湾总督府在台湾实行都市计划,将既有过于狭窄的道路拓宽到标准宽度,在拓宽西门大通(今中华路)时,开化寺的三川殿及前庭至山门都被拆除,庙方只好重修并将山门改建成今日葫芦造型。

国民政府迁台之后,开化寺历经3次重修,第1次于民国34年(公元1945年),因为战前盟军轰炸,开化寺正殿后殿及墙门遭到波及,国民政府迁台之后由地方仕绅施能达(生卒年不详)、黄妙火(生卒年不详)等人倡议重修,并于民国35年(公元1946年)6月19日完工;第2次于民国57年(公元1968年)重修正殿神龛彩绘;第3次于民国88年(公元1999年)因为921大地震,让开化寺屋脊倒塌,木造架构倾斜,墙壁严重龟裂,并于民国91年(公元2002年)完成修复工程,民国93年(公元2004年),开化寺后方增建礼佛堂,在顶楼安置8公尺高铜制观音塑像,于民国98年(公元2009年)落成,形成今天所见风貌。

主要特色

由于开化寺是由彰化第1任知县主导建立,虽然不是官方兴建的庙宇,但与官方有很深的连结,例如开化寺的庙址在兴建时就选在当时县署的右侧,因此在彰化就有「开彰第一县公,首建开彰第一寺院」之说。也因为开化寺的位置在兴建之初就位于彰化市区的核心地区,在建造时当地已有民家聚居,建筑受到周边建筑的限制,无法有开敞的格局,只能隐身在街市之中,形成「街屋式庙宇」,开化寺的特色在于其面宽只有1间房屋的宽度,格局为前院、前殿、后殿、后院的二进二院式格局,让信徒有狭长而深远的感觉。在历次改建中腹地没有扩大,反而保留了早期街屋式庙宇的特色。

开化寺自雍正2年(公元1724年)起即矗立在彰化市区,从历朝历代的翻修、重建及保存至今的匾额可见开化寺对彰化居民的重要性。而这些匾额、对联至今也成了开化寺的重要历史文物,诸如道光20年(公元1840年)「重修观音亭碑记」,乾隆39年(公元1774年)「渡世慈航」、乾隆59年(公元1794年)「宝殿圆通」、道光年间「慈心保赤」、道光12年(公元1821年)「圣德慈心」、同治10年(公元1871年)「现大慈悲」、光绪10年(公元1884年)「慈航普渡」等等。

此外,开化寺也见证了彰化地区的发展史,在开化寺后殿祀有「痘公、痘婆」两位神明,相传祂们是清朝治台时期在彰化地区行医的夫妻,治愈许多染天花的民众。夫妻身故之后,信徒便塑像祭拜,感念其恩德。时至今日,许多女性会拿美容产品到后殿找「痘公、痘婆」加持,祈求能美丽永驻,或有家长带子女来拜拜,希望可以治疗青春痘,十分特别。

开化寺附属有2个宗教团体:「彰化县彰化市开化寺观世音菩萨居士会(观世音菩萨会)、「社团法人彰化县安澜念佛会」。观世音菩萨会成立于建寺之初,迄今每年会于农历2月19日观音菩萨圣诞、农历4月8日佛诞日、农历6月19日观音菩萨成道纪念日、农历9月19日观音菩萨出家纪念日等节日举办法会、庆典,并举办义诊活动造福乡里。安澜念佛会成立于民国46年(公元1957年),固定于每周日晚间念佛共修,每周3晚间请居士讲经,并且不定期举行冬令救济、募款、施棺等活动。

开化寺至今的活动仍十分活跃,可见开化寺至今仍是彰化地区不可或缺的精神信仰中心。
开化寺后殿祀有「痘公、痘婆」2位神明,相传祂们原为清朝治台时期在彰化地区行医的夫妻,治愈许多染天花的民众。
开化寺后殿祀有「痘公、痘婆」2位神明,相传祂们原为清朝治台时期在彰化地区行医的夫妻,治愈许多染天花的民众。
开化寺矗立在彰化市区至今已有290余年,从历朝历代的翻修、重建次数、清代保存至今的匾额可见开化寺对彰化居民的重要性。 
开化寺矗立在彰化市区至今已有290余年,从历朝历代的翻修、重建次数、清代保存至今的匾额可见开化寺对彰化居民的重要性。 
开化寺的特色在于其面宽只有1间房屋的宽度,称为单开间,格局为前院、前殿、后殿、后院的二进二院式格局,让信徒有狭长而深远的感觉。
开化寺的特色在于其面宽只有1间房屋的宽度,称为单开间,格局为前院、前殿、后殿、后院的二进二院式格局,让信徒有狭长而深远的感觉。

文献资料

  • 1.文化部文化资产局(无日期)。文化资产个案导览〈开化寺〉,上网日期2015年8月15日。
  • 2.彰化市公所寺庙室暨所属庙宇网站。室属寺庙巡礼〈开化寺〉,上网日期2015年8月15日。

环景连结

    周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