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
回首页

龙潭圣迹亭

龙潭圣迹亭
*
圣迹亭为石条砌成的3层建筑,底层有8面象征八卦,中层为4面象征四象,顶层是代表六气、六合的六角形,屋顶中央则是安放葫芦宝座。
资产类别: 古迹-寺庙
所在地址: 桃园市龙潭区凌云村竹窝子段20号
公告日期: 1985年08月19日
创建/起源年代: 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
摄影者: 邱俊铭
经 纬 度: 121.20780,24.86650
指定/登录机关: 内政部
公告文号: 台内民0740335694号
资产保存者: 桃园县龙潭乡公所

指定/登录理由

為臺灣目前面積最大、規模最完整的惜字亭,為古代惜字風俗代表性文物,具有保存價值。

发展源流

圣迹亭,又称惜字亭、敬字亭。古人认为写有文字的纸张不可随意丢弃,需以虔诚的心向制字先师仓颉致意,因而诸多地方建有惜字亭,并定期举办送字纸灰活动,多分布于客家地区。台湾地区从清初开始就有敬惜字纸的风气,清领时期各地处理字纸灰的方式大都大同小异,只是各地所定恭送圣迹的时间有所差异,其中有些地区一年一次,有的则长达12年。全台各地均有建造圣迹亭之类的建筑,而桃园龙潭圣迹亭是现存的此类建筑中较具规模而保存较为完善的。

龙潭圣迹亭的兴建始于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监生古象贤(生卒年不详)等人认为因为文字的创造,得以透过文字的撰写,使历史得以延续、文化得以发展,学问得以流传,因而对于仓颉造字备极尊崇,感念其造字之艰难,发起于龙潭建造圣迹亭。清领时期龙潭地区文风兴盛,诸多文士先后成立「文光社」、「拿云社」、「崇文社」等文会来促进当地文风,为龙潭三大师社,在文会成员杨凤池、古象贤、邓观奇、邓逢熙及黄龙蟠(生卒年皆不详)等努力下,募得足够经费以建造圣迹亭。

清光绪18年(公元1892年)圣迹亭由地方人士首度重建,但是重建规模不可考。日治大正14年(公元1925年)再次重修,重新移基砌石,将炉台的座向改为「干山向」(座西北朝东南),第二进设置两旁石灯,但仍保留原有中轴对称的三进庭院格局。修建规模较光绪年间更加宏伟,现存圣迹亭即是此次修建后所保留下来。民国68年(公元1979年)年地方人士再次发起重修,添建牌楼和地砖,此次工程涉及范围较广,但幸好未对圣迹亭主体建物造成变动与破坏。

圣迹亭建筑中的石砌浮雕,所保有的文字对联,说明了龙潭地区的惜字文化,更可以藉此缩影,看到清领时期台湾地区对文字的敬重程度,也因此内政部于民国74年(公元1985年)将龙潭圣迹亭列为古迹,妥善保存与维护,将此文风流传后世。民国88(公元1999年)年12月,台积电公司同意认养圣迹亭,成为企业界关心文化资产的良好范例。

主要特色

龙潭圣迹亭整体的格局是呈现凸字型,沿着中轴线贯穿,形成左右对称的格局;而空间的布局上,则采三进庭园的方式。第一进,有山门及山墙,山门是界定内外的建筑,山墙则记载着圣迹亭的兴建及游客参观的规则。第二进,中门前有两只石狮,只不过母狮携子像已遭窃,中门两侧有文昌石笔。第三进是主要的祭祀空间,中有供台及祭台,主要祭拜仓颉,右侧有日治时代的石灯,圣迹亭的炉台位于祭台后方的1个方形基座上。

圣迹亭为石条砌成的3层建筑,底层为8面,象征八卦;前方3面墙堵,中间刻有「麟吐御书」代表文风的图像,左右刻有狮子衔剑、凤鸟衔书,3面浮雕图案合起来有「文武双全」的意涵;中层为4面,象征四象,4面以石板砌之,正面开有圆拱形炉口,左侧石板上刻有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的〈亭序〉,右侧石板则刻有日治大正14年(公元1925年)的〈重建圣迹亭志〉,此为圣迹亭发展重要的史料左证;炉口上方镌刻「文运宏开」与「过化存神」,旁有「文章到十分火侯,笔墨走百丈银澜」以及「鸟喙笔锋光射斗,龙潭墨浪锦成文」的对联,象征敬字以增进文风的意义;顶层是代表六气、六合的六角形,正面刻双龙座,并刻有圣迹2字,但字迹以因风化不易辨识,屋顶中央则是安放葫芦宝座。

随着时代变迁及惜字风俗的淡化,清领时期的圣迹亭多半已废弃不用,送字纸的仪式也随之消逝。龙潭圣迹亭是至今仍少数保有送字纸灰仪式的地方,每年于农历3月28日仓颉圣诞举办。仪式进行方式,由地方仕绅、文人雅士向神明上香,并请礼生高声颂念「送字纸灰请神」;请神后,再由一人手持「恭迎圣迹」牌在前,制字先师仓颉牌位后,将炉口内字灰取出,然后沿途以鼓吹、唢吶、仪仗开路,文人雅士与地方居民跟随其后,一路带到祭祀地点;完成祭祀念完〈送字纸圣迹文〉后,将取出的字灰倒置于河流之中,随着河流送出大海,回向天际之意。

龙潭圣迹亭是1处具备景观与户外祭祀空间的建筑体,其整体建筑风格给予人舒适的空间感,三进的格局中,均有其特色与意涵于其中,让人省思建造时的用心与所想表达的意境,亭身保存完整,是台湾现存最完整最大的惜字亭。
龙潭圣迹亭整体的格局是呈现凸字型,沿着中轴线贯穿,形成左右对称的庭局格局。亭身保存完整,是台湾现存最完整、最大的惜字亭。
龙潭圣迹亭整体的格局是呈现凸字型,沿着中轴线贯穿,形成左右对称的庭局格局。亭身保存完整,是台湾现存最完整、最大的惜字亭。
第二进中门前有2只石狮,然母狮携子像已遭窃,图为仅存的石狮。
第二进中门前有2只石狮,然母狮携子像已遭窃,图为仅存的石狮。
圣迹亭第一进有山门及山墙,山门是界定内外的建筑,山墙则记载着圣迹亭的兴建及游客参观的规则。
圣迹亭第一进有山门及山墙,山门是界定内外的建筑,山墙则记载着圣迹亭的兴建及游客参观的规则。

文献资料

条目参照

环景连结

    周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