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
回首页

鹿港金门馆

鹿港金门馆
*
金门馆原为鹿港士绅许乐三(生卒年不详)之住宅,建筑体应于乾隆52年(公元1787年)前即存在,于嘉庆10年(公元1805年)改建住宅以奉祀苏府王爷。
资产类别: 古迹-寺庙
所在地址: 彰化县鹿港镇金门街54号
公告日期: 2000年10月25日
创建/起源年代: 清嘉庆10年(公元1805年)
摄影者: 杨晴帆
经 纬 度: 120.43550,24.05003
指定/登录机关: 彰化县 政府
公告文号: 89彰府民宗字第202916号
资产保存者: 鹿港金门馆管理委员会

指定/登录理由

鹿港金门馆建于清乾隆52年(1787年),在鹿港早期移民社会中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与地方发展息息相关,鹿港金门馆兼具「庙宇」、「同乡会」、「清朝水师游击队」3种功能之建物,有其历史保存价值。

发展源流

金门馆原为鹿港士绅许乐三(生卒年不详)之住宅,建筑本体应于清乾隆52年(公元1787年)前即存在,至清嘉庆年间,有金门人士携带苏府王爷神尊前来鹿港,最终将神像留置于鹿港受人供奉。许乐三原籍为金门人士,于嘉庆10年(公元1805年)命其子将住宅售出,改建住宅以奉祀苏府王爷,当时名为「浯江馆」,并提供金门往来鹿港的商旅与水师班兵作为休憩、聚会办公之用,成为金门人在鹿港的同乡会馆。

金门馆主祀苏府王爷,该神原祀于浯州屿(今金门县的金湖镇)浯德宫,因此金门馆才会有「浯江馆」的名称,目前无史料证实何时改称为「金门馆」,但推测应于清末改名。馆中陪祀福德正神与将军爷,外貌如一般寺庙,然庙名未冠上某宫某庙,而是以金门馆为名,表示出其功能为金门同乡会的会馆。台湾目前仅存3间金门馆,分别位于今日的台北万华(艋舺)、台南安平与鹿港,显示出这几处台湾古老商港,皆有金门人行商贩运的足迹。

金门馆苏府王爷传为金门移民或金门籍的水师班兵迎请而来,其源头来自金门东门内校场的观德堂(现在的金门后浦昭德宫),而昭德宫则源自于料罗湾畔的新头伍德宫。苏府千岁相传为唐朝牧马侯陈渊(生卒年不详)的参谋,跟随陈渊前往金门开垦,深受百姓爱戴,逝世之后为百姓所奉祀,而成为金门在地特有的苏府王爷信仰。随着金门的移民与移防的水师官兵流传到台湾,因此金门馆多奉祀苏府王爷,成为金门人离乡背井的精神寄托。

清道光11年(公元1831年)鹿港游击温兆凤(生卒年不详)与左营游击刘光彩(生卒年不详)先后发起重修,募得1800余元,于清道光14年(公元1834年)完成修复。而道光14年(公元1834年)的重修更聘请金门籍进士郑用锡(1788-1858)担任总理,主持金门馆重修,并撰刻「重修浯江馆碑记」镶嵌于庙内墙上。

清道光28年(公元1848年)彰化发生地震,金门馆建筑本体受损,直至清咸丰5年(公元1855年)重修,并由水师军队参与资助重修。现留有碑记,记载捐资单位与金额。

日治明治41年(公元1908年)曾经过局部重修。战后民国64年(公元1975年)管理人卓神保任内发起重修正殿与三川殿。近代民国83年(公元1994年)则以古迹规格修复,保留三川殿龙虎堵等旧有彩绘,其余彩绘则聘请陈寿彝(1934-2012)、潘岳雄(1943-)、陈颖派(1933-)等彩绘匠师重绘。民国88年(公元1999年)金门馆举行安座庆典,民国89年(公元2000年)获指定为彰化县定古迹。

主要特色

金门馆外观为典型的闽南风格建筑,尤其以泉州风格为主。庙宇外观典雅,装饰较为简单,以蓝色为庙宇的主要色彩。建筑格局为二进一院,左右两旁设有厢房。第一进为三川殿,第二进为正殿。

三川殿为三开间的建筑,正面为格扇,格扇上段的「花心」采线条简单的直棂,下段的「裙版」则以螭虎围炉为装饰。屋顶上没有繁复的剪黏,仅在中脊上方饰以剪黏「双龙抢珠」,显得特别显眼。三川殿的龙虎堵以彩绘方式呈现,白色的墙底,绘上黑色的线稿,对比抢眼,这种作法在台湾的寺庙相当少见,两旁木墙也是以彩绘方式绘成龙虎相对,龙虎的姿态生动有力,展现出神兽护庙的气势,是金门馆先前重修所保存下来的古老彩绘。现今的门神为潘岳雄(1943-)所绘,色彩鲜艳,门神神情庄严有英气。正殿的4面墙堵彩绘为陈寿彝的作品,4面墙的故事题材为四聘,分别是三顾茅庐、尧聘舜、成汤聘伊尹、文王聘太公。四聘为台湾庙宇装饰中相当常见之题材,其意涵代表圣德明君礼贤下士聘请贤人之意,有引人怀古思齐之意。此四聘图像虽为民国88年(公元1999年)重修所新绘,但不减其艺术价值,人物表情生动,服饰皱褶等细节处得唯妙唯肖,为陈寿彝的传世之作。

馆中有其他重要的历史古物,如门额上「金门馆」,应立于清末改名时;嘉庆10年(公元1805年)许乐三建馆时落款的「浯江馆」匾,现悬挂于正殿门楣上;道光14年(公元1834年)左营游击刘光彩敬献「过化存神」匾,亦保存于正殿中,为金门馆内最古老的匾额。另外,「重建浯江馆碑记」石碑记录金门馆重修过程,是由当时负责监造的金门籍进士郑用锡所立,另外清咸丰5年(公元1855年)再次重修时刻立的「捐题缘金碑」,皆为研究庙史的重要史料。

左右两旁的厢房为清代班兵等候船班的休息之处,再加上庙内捐献碑文的应证,可以看出金门馆与清代水师的强烈连结,使得金门馆除了是庙宇之外,也具有金门同乡会馆与水师班兵会馆的三重功能,具体表现出鹿港清代的商港功能与开发史。
正殿的四面墙堵彩绘为陈寿彝的作品,四面墙的故事题材为四聘,分别是三顾茅庐、尧聘舜、成汤聘伊尹、文王聘太公。
正殿的四面墙堵彩绘为陈寿彝的作品,四面墙的故事题材为四聘,分别是三顾茅庐、尧聘舜、成汤聘伊尹、文王聘太公。
金门馆主祀苏府王爷,陪祀福德正神与将军爷,外貌如一般寺庙,然庙名不冠上某宫某庙,而是以金门馆为名,则表示出其功能为金门同乡会的会馆。
金门馆主祀苏府王爷,陪祀福德正神与将军爷,外貌如一般寺庙,然庙名不冠上某宫某庙,而是以金门馆为名,则表示出其功能为金门同乡会的会馆。
三川殿的龙虎堵以彩绘方式呈现,白色的墙底,绘上黑色的线稿,对比抢眼,这种作法在台湾的寺庙而言相当少见。
三川殿的龙虎堵以彩绘方式呈现,白色的墙底,绘上黑色的线稿,对比抢眼,这种作法在台湾的寺庙而言相当少见。

文献资料

环景连结

    周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