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印寺为金门地区的佛教圣地,内供奉近上百年历史的观世音佛像及十八罗汉,平日游客登山参访礼佛,一方面强身、一方面游历名胜古迹。海印寺整体布局,从前向后依序为鼓楼、方池、拜亭、大殿、后殿与石室。由于海印寺在八二三炮战时严重毁损,现今所见的格局主要为民国49年(公元1960年)后修建而成,不过其中石门关则是历史悠久的名胜。
旧志中记载金门太武山有12奇,石门关即属其中之一。今虽因历经沧桑,其他景色旧观多已改变,但海印寺之山门石门关尚能约略保持旧观。石门关为1座石楣、石柱带半圆拱的小门,上有明朝遗臣卢若腾所提的横额「海山第一」,代表着:「海上各岛,浯洲最着,诸岛名山,太武最着」的意思。现今推测石门关的性质可能为寺方作为山中佛寺的自卫设施,而非官方用作军事防御建筑。
原来石门关的范围,应较今日现存为大,石墙也应更高,绵延更长。从《沧海记遗》中所载:「太武山,雄伟庄厚,独冠屿上,海上人别呼为仙山。其脉由鸿渐穿波出海,至青屿突起3小阜,逶迤凝结神区,嶒崚皆石(「沧海琐录」)。洪武江夏侯周德兴尝登而为之谶云:『帝典王猷,海外传一肩行李;龙楼凤阁,空中起百代文章』。故石门关之旁刻曰:「海山第一」。」《沧海记遗》中指出「石门关之旁刻曰:「海山第一」」,也就是说当时「石门关」所指的不是现在的门,而是在真正的石门关旁边刻上「海山第一」的门。只可惜寺方因不知石门关所具深远历史文化价值,而将两侧石墙拆去,十分可惜。
太武山海印寺前的「石门关」一直以来都被视为「太武山十二奇」之ㄧ,历来多有骚人墨客留下相关描述,例如:清朝金门县丞萧重即在《太武山十二景诗》中对「石门关」一景的有如下描述:「天开双峡作石门,怪石谽谺虎豹蹲。一罅分来红日影,半空划断白云根。阴晴变换无朝暮,烟雾迷漫自吐吞。寂寞荒陬人迹绝,谁将辟阖问乾坤。」又如清末林树梅写《太武山十八咏》时,描述「石门关」:「一入此门来,自觉仙凡别。不识出关云,沧桑几经阅。」。点出石门关几百年来伫立于太武山看尽物换星移之态。
石门正面「海山第一」的门额旁有着「永历辛丑十五年秋题」的落款年代。
太武山海印寺前的「石门关」一直以来都被视为「太武山十二奇」之ㄧ。
原来的石门关的范围,应较今日现存为大,石墙也应更高、绵延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