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
回首页

南鲲鯓代天府五府千岁进香期

南鲲鯓代天府五府千岁进香期
*
图为过炉仪式,进香团人员则捧神像和持法器,到内殿过内炉,以加持南鲲鯓五王的灵力。
资产类别: 民俗及有关文物-信仰
所在地址: 台南市北门区
公告日期: 2013年10月04日
创建/起源年代: 无公告信息
摄影者: 赵守彦
经 纬 度: 120.13545,23.28316
指定/登录机关: 文化部
公告文号: 文资局传字第10220115721号
资产保存者: 南鲲鯓代天府管理委员会

指定/登录理由

1.南鲲鯓代天府是臺湾王爷庙指标性庙宇,自清代迄今,历史悠久,分灵众多遍及臺湾各地,南鲲鯓王爷祭典也是全臺规模最盛大、进香团最多的王爷祭典。符合传统艺术民俗及有关文物登录指定及废止审查办法第3条第2款第1目:「风俗习惯之历史传承与内容显现人民生活文化典型特色者」之指定基准。

2.每年4次香期,全臺各地的乩童、多样丰富的阵头随香而来,络绎于途、人山人海,展现臺湾王爷信仰文化之艺能特色。符合传统艺术民俗及有关文物登录指定及废止审查办法第3条第2款第2目:「人民岁时重要风俗、信仰、节庆等仪式,显示艺能特色者」之指定基准。

3.各地进香团自主性组团来庙进香,保留完整的传统进香仪式,进香仪程流畅、秩序井然,志工群积极参与,保护传承臺湾王爷信仰的文化特色。符合传统艺术民俗及有关文物登录指定及废止审查办法第3条第2款第3目:「民俗艺能之发生与变迁,其构成上具有地方特色,且影响人民生活者」之指定基准。

发展源流

南鲲鯓庙是「南鲲鯓代天府」的俗称,主祀李王、池王、吴王、朱王和范王等五府千岁(王爷)。相传5位王爷与中军府镇守的神像在300多年前乘王船,飘到北门乡蚵寮的南鲲鯓(当时为一海上沙洲,故名为鲲鯓。现因海岸淤积,已成为陆地的一部分),为岛上休息的蚵寮渔民发现,遂安置于草寮内奉祀,为台湾五府千岁信仰之滥觞。

南鲲鯓庙前后2次建庙,首次是明永历16年(公元1662年)在「南鲲鯓」沙洲的南部建庙,据说当时泉州雕刻名匠妈福师受王爷托梦,只身来台为五王刻神像。然而庙成后不久,「南鲲鯓」沙洲遭大浪侵吞,庙宇也遭损毁。民间传说系因镇庙3宝的白槺榔树遭1位和尚砍倒,白马鞍藤头和乌金石又遭荷兰人窃走,以致风水崩坏所致。

第2次建庙是在清嘉庆22年(公元1817年),在此有「五王大战囡仔公」的传说。民间传说南鲲鯓沉埋后,五王便找寻新的风水宝地,以建新庙。经过一段时间,祂们看上槺榔山,因此地两面靠山,一面临海,中间有1处2尺宽的圆形洼地,四季不沾露水,构成风水上的「虎穴」,为1宝地。然而有1天,有位牧童在「虎穴」附近暴毙,死后因灵气照荫而成仙,当地人称其为「囝仔公」。五王欲建庙的地点正好是「囝仔公」的地盘,双方对此地属谁剧烈争执。囝仔公主张:「这块地是我生前所有,埋有铜针为证」。五王反驳说:「我们早在渡海来台时,就已经看中此地,并埋有铜钱为记」。双方会同土地公相验,却是铜针插在铜钱孔上,无法公断。双方争论不下,转为武斗。囝仔公召集阴兵阴将,五王则以三王爷吴府千岁为首,与之打得你死我活,互有胜败。最后赤山岩(今台南赤山龙湖岩观音佛寺)观音佛祖出面,请妈祖与保生大帝出面调解,才告平息。双方议定契约:(1)大庙来进香,小庙必有敬,(2)五王为囡仔公建小庙,(3)有福同享,光大南鲲鯓香火。因此,南鲲鯓代天府前有1万仙爷庙,凡参拜与进香者亦要到此参拜。

第3次建庙于清道光2年(公元1822年)完工。据说建造时曾苦于建材短缺,但麻豆妇女郭凤(生卒年不详)受五王托梦,捐白银1000两,使代天府以顺利完工。至清同治3年(公元1864年)又因年久失修,当地仕绅吴港(生卒年不详)、洪虎攀(生卒年不详)、涂嵌(生卒年不详)3人发起捐款10000圆扩建,并于清道光11年(公元1872年)扩建后殿青光寺,以感谢观音佛祖的调停。之后,历经日治时期昭和7年(公元1932年)的改建与民国39年(公元1950年)的整修,遂成今日的规模。

五府千岁信仰从南鲲鯓发扬,数百年来已成为台湾主要民间信仰之一,迄今全国2万余座的分灵庙。南鲲鯓的祭祀圈遍及全台,依据根据学者的分法,可分为核心(嘉义、台南和高雄)、次要(屏东、云林、彰化和澎湖)和外围(台中以北)。由于分灵庙众多,每到王爷诞辰,各地庙宇便纷纷前来进香谒祖,蔚为台地最为壮盛的王爷庙会,时见童乩与阵头大会串,形形色色、五花八门,令人叹为观止。

主要特色

南鲲鯓庙1年有4个主要进香期,分别是(农历):4月中下旬、6月中旬、8月中下旬和9月中旬。第1个进香期逢大王爷李府千岁诞辰(4月26日)和五王爷范府千岁诞辰(4月27日),此时为春夏之交,加上大王爷分灵庙较多,进香活动最为频繁;第2个进香期逢二王爷池府千岁诞辰(6月18日)和观音佛祖诞辰(6月19日);第3个进香期逢四王爷朱府千岁诞辰(8月15日)和万善爷诞辰(8月24日);第4个进香期逢三王爷吴府千岁(9月15日),由于三王爷日治以来的神迹甚多,广受民间喜爱,分灵庙较多,此时为仅次于第1进香期热闹的进香期。上述第1、第2和第4进香期为3个主要进香期,庙方称之为「大日」,正殿会暂时封闭,调整庙内摆设和人力配置,以维持进出香作业的顺畅。

各香团前来南鲲鯓进香,有其进香仪式。首先要贴香条,告知庙方与周边民众进香团将来到南鲲鯓进香的事情;之后是晋庙,包含拜谒、入庙、团拜和点兵等一连串仪式。在进香队伍进庙前要先行整队,由手持乌令(1种长细竹和竹叶支组合成的法器,用以驱邪)的人员在前端挥扫,驱除邪秽,随行的阵头和乩童会沿路摆排场。由于分灵庙众多,几乎全台各地的阵头形式,如宋江阵、八家将、金狮阵、官将首、舞龙、舞狮、神将团、醒狮团、跳鼓阵、牛犁阵、布马阵、高跷阵、天师钟馗、十二婆姐、素兰出嫁、电子花车、电音三太子、劲舞辣妹团等都会在南鲲鯓庙出现。在乩童操五宝护驾下,神轿要行「踏四门」礼、三进三退犁轿大礼,神像才能落轿,进入暂奉区等待。

经过一番等候,进入正殿后,要行交香合炉,庙方神职人员将南鲲鯓庙的香灰杓入自家神明的小香炉;然后是过炉仪式,进香团人员则捧神像和持法器,到内殿过内炉,以加持南鲲鯓五王的灵力;过炉之后,进香团即整队回驾。

由于分灵庙众多,南鲲鯓庙的进香史非常丰富,反映了台湾地方社会的发展。古早时有陆路和水路进香两种方式,陆路为徒步进香,但如遇雨季溪水高涨,切断便桥,则需搭船筏过河,相当辛苦;澎湖、布袋、义竹、东石、将军、旗津等地则以水路方式进香,有搭乘竹筏(称之为棑仔香)或渔船(称之为船仔香)等方式。到了民国50年代(公元1960年代),车辆迅速取代了传统水陆路,成为进香团主要的交通工具,这使得进香的范围从彰化以南延伸到全台,而进香的队伍也扩大,进香期间1日可达数万人在南鲲鯓庙活动。
每到王爷诞辰,各地庙宇便纷纷前来进香谒祖,蔚为台地最为壮盛的王爷庙会,时见童乩与阵头大会串,形形色色、五花八门,令人叹为观止。
每到王爷诞辰,各地庙宇便纷纷前来进香谒祖,蔚为台地最为壮盛的王爷庙会,时见童乩与阵头大会串,形形色色、五花八门,令人叹为观止。
图为进香者将南鲲鯓庙的香灰杓入自家神明的小香炉后,护送离开一景。
图为进香者将南鲲鯓庙的香灰杓入自家神明的小香炉后,护送离开一景。
在进香队伍进庙前要先行整队,由手持乌令(一种长细竹和竹叶支组合成的法器,用以驱邪)的人员在前端挥扫,驱除邪秽。
在进香队伍进庙前要先行整队,由手持乌令(一种长细竹和竹叶支组合成的法器,用以驱邪)的人员在前端挥扫,驱除邪秽。

文献资料

条目参照

环景连结

    周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