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
回首页

竹山社寮敬圣亭

竹山社寮敬圣亭
*
敬圣亭又叫做圣迹亭,俗称惜字亭、敬字亭、惜字炉、字纸亭,是昔日文人焚化写有文字之纸张的地方。
资产类别: 古迹-具有历史、文化、艺术价值之建造物
所在地址: 南投县竹山镇社寮里集山路1段1738号
公告日期: 2006年07月11日
创建/起源年代: 清咸丰11年(公元1861年)
摄影者: 赵守彦
经 纬 度: 120.72236,23.81424
指定/登录机关: 南投县 政府
公告文号: 府授文资字第09501319410号
资产保存者: 武德宫管理委员会

指定/登录理由

建筑及装饰精美,具建筑史上特殊及稀少性保存价值,惜字文化富于历史文化意义。

发展源流

敬圣亭又叫做圣迹亭,俗称惜字亭、敬字亭、惜字炉、字纸亭,是昔日文人焚化写有文字之纸张的地方,彰显着敬重文字、珍惜纸张的儒家思想,也蕴含对于仓颉造字和蔡伦造纸的崇敬。在读书人最重视的文昌宫前常建有惜字亭,并由社会仕绅贤达筹组惜字会,由会员轮流主事,称为炉主。会员则捐钱雇人四处搜寻被遗弃的字纸,洗净晒干后再集中火化,并对字纸灰「圣迹」加以熏香及妥善包裹后供于仓颉牌位前。

清代由于官方对敬惜字纸的重视,民间惜字惜纸亦蔚为风气。台湾的敬圣亭起源于何时,无从查考,但相关文献中已记载有清雍正年间拔贡生施世榜(1671-1743)曾建敬圣楼于台湾府城大南门外,并捐粟雇僧以拾字纸。清时全台各地普遍建有许多的敬圣亭、圣迹亭,民间甚至有乱踩字纸会眼瞎、妥善捡拾收藏字纸则可以累积功德等传说。然而,自光绪乙未割台后,敬圣亭等建物多被废弃,或改建成寺庙的金纸亭,由民间集资重建并保存至今的,寥寥可数。

根据光绪20年(公元1894年)倪赞元(生卒年不详)《台湾省云林县采访册》记载,清代竹山地区因科举人物(如社寮人张焕文即有廪生身份)辈出,加上地方垦户对教育的提倡和资源投入,文教活动非常活跃;不仅文社、诗社兴盛(如郁郁社、谦谦社等),也建有不少文祠、书院、圣迹亭等文教设施。在其记载中,沙连堡地区的圣迹亭就有林圯埔福德庙前(由郁郁社成员捐建)、天后宫庙壁、东埔蚋延平郡王庙右畔(也是由郁郁社成员捐建)、大坪顶新寮街(由彬彬社成员捐建)、和社寮街共5座;其中所说的社寮街圣迹亭,正是现在所称的竹山社寮敬圣亭。

竹山社寮敬圣亭,座落于社寮开漳圣王庙「武德宫」(创建于清乾隆26年,旧称圣王庙,地方生员曾在庙中左侧厢房设立学堂)左侧金亭的后方,建于清咸丰11年(公元1861年);最初是由社寮乡绅陈凌云(生卒年不详)捐钱倡建,依据亭上由郡庠生游凤鸣撰勒之碑记所记载,当时的出资赞助者还有内阁中书林凤池(1819-1866)、许多位的监生及武生、和地方人士;清光绪5年(公元1879年),童生陈大成(生卒年不详)等人捐资重修。

在新寮圣迹亭遭车撞毁后,竹山社寮敬圣亭成为南投县全境唯一仅存的清代建造之敬圣亭,但民国88年(公元1999年)发生921大地震,敬圣亭也在震灾中支解毁坏,直到民国90年(公元2001年)才依原貌在现址重建完成。

主要特色

竹山社寮敬圣亭是1座户外的亭宇式建筑,座北朝南,以当地产的砂岩雕凿砌造而成。亭分2级,由2层方形实体与屋檐构成,总高235公分。最上层为石砌翘脊庑殿屋顶,呈现出简易的歇山形式;正、背两侧雕如筒瓦屋面,左、右侧则刻如板瓦屋面;第2层亦为庑殿屋顶,但4面全雕成板瓦屋面。敬圣亭的立面分为两段处理,下层正面开圆拱形门洞,上方扇形横额题有「敬圣亭」3字,门洞两边有联镌「有能付丙者,便是识丁人」;左、右、背侧为石板构成的墙面,各面上方都凿有扇形窗洞以供通风及排烟;亭身左侧刻有台湾府学庠生(秀才的别称)游凤鸣撰勒之碑记,右侧则刻有捐建名录,但部分内容早已风化不清。

社寮敬圣亭因为岩石打造、而非砖造,故无彩绘、剪黏等装饰,仅在四周表面刻有浮雕。上层4面浮雕皆采「压地隐起」的石雕技法,并以吉祥图像为主题,包括有:分别代表「福、禄、寿」的葫芦、花鹿、及白鹤,和寓意「节节高升、正直贞节」的竹,下层背立面以「剔地起突」技法雕刻麒麟。

旧时写有文字的字纸,不可以随意丢弃,必须统一集中至敬圣亭焚烧,所留下灰烬称为字灰,字灰是不能随意倾倒的。因此依循古礼必须举行「送字灰」仪式(或称「送圣迹」),也就是在仓颉圣诞或文昌帝君圣诞时,由乡绅、士人与学子取出累积1年的纸灰送往海边(或溪边)撒放一空。走纸灰的时间各地不同,有每年1次,也有卜吉择日,或固定数年、甚至是12年举行1次。只可惜随着科举考试制度废除、时代变迁,习字的风俗渐渐不被重视,目前已无法考据社寮地区过去是否有固定举行「送字灰」仪式、或是何时停止集中焚烧字纸的行为,仅知现今已不再依循此古礼。但敬圣亭就像1座具体而微的文化遗迹,虽然今日功能不再,但敬惜字纸、尊重知识的文化意涵相当深刻,也为早年社寮地区的开拓发展与鼎盛文风留下见证。
此面上层浮雕装饰主题为「博古图」,下层背立面以「剔地起突」技法雕刻麒麟。
此面上层浮雕装饰主题为「博古图」,下层背立面以「剔地起突」技法雕刻麒麟。
最上层为石砌翘脊庑殿屋顶,呈现出简易的歇山形式。此面装饰主题为「一品高升」。
最上层为石砌翘脊庑殿屋顶,呈现出简易的歇山形式。此面装饰主题为「一品高升」。
竹山社寮敬圣亭以当地产的砂岩雕凿砌造而成。亭分两级,由两层方形实体与屋檐构成,总高235公分;此面上层浮雕装饰主题为「逐禄高升」。
竹山社寮敬圣亭以当地产的砂岩雕凿砌造而成。亭分两级,由两层方形实体与屋檐构成,总高235公分;此面上层浮雕装饰主题为「逐禄高升」。

文献资料

  • 1.刘枝万(1961)。〈南投县风俗志宗教篇稿〉。《南投文献丛辑(九)》。南投县:南投县文献委员会。页117-118。
  • 2.黄耀能总纂(1999)。《南投县志卷六文化志胜迹篇》。南投市:南投县政府。页: 3、22-24。
  • 3.曹美良总编辑(2000)。《南投县文化休闲导览手册》。南投市:南投县政府文化局。页122。
  • 4.陈哲三总编纂(2002)。《竹山镇志:下册》。南投县:竹山镇公所。页1674-1675。
  • 5.卢思岳总编辑(2013)。《走读台湾:南投县1》。台北市:中华文化总会。页155-156。
  • 6.倪赞元(1953)。〈云林县采访册〉。《南投文献丛辑(二)》。南投市:南投县文献委员会。页108 。
  • 7.林文龙(1998)。《社寮三百年开发史》。社寮文教基金会。页146-149、196。

环景连结

    周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