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
回首页

盐水国小神社

盐水国小神社
*
在台南市3个尚存的校内神社中,以盐水国小保存的样貌最是完整。神社规模很小,位于1个基座之上,属于正式神社的简易化版本,座东朝西。
资产类别: 历史建筑-神社
所在地址: 台南市盐水区朝琴路137号盐水国小内
公告日期: 2005年03月18日
创建/起源年代: 日昭和15年(公元1940年)
摄影者: 赵守彦、郭鸿秋
经 纬 度: 120.27020,23.32294
指定/登录机关: 台南市 政府
公告文号: 府文资字第0940057308号
资产保存者: 盐水国小

指定/登录理由

依中华民国73年2月22日颁行之文化资产保存法综合评定之具历史文化价值。其为县内现存校园3座神社之一,与其他两座不尽相同,具稀有与特殊性。校园神社为教育史一环。

发展源流

盐水国小神社建于日治晚期(1930年代),与原台南县内创校最早、已超过百年历史的盐水国小校园,形成1个历史建筑的文化园区。盐水国小校内神社位于校门右边的玉顺馆后面,前身是嘉义国语传习所盐水港分教场,设立于明治31年(公元1898年)7月1日,原址于现今盐水邮局。同年10月1日则改为盐水港公学校。明治38年(公元1905年)年新校舍迁来现址。并于大正10年(公元1921年)改称盐水公学校。昭和年间,随着中日间战争的爆发,日本开始实施殖民地的同化政策,以期将台湾人民改造为帝国的皇民。在各地兴建神社以推行日本神道教即为此「皇民化」运动一重要措施。昭和15年(公元1940年),恰为日本由初代神武天皇起计的「皇纪」2600年,总督府大力推动建立神社。当时的盐水公学校校长一之濑涉(一ノ濑涉,生卒年不详)亦因应总督府推行,在学校内建造神社。

此一简易小神社,神殿内奉祀天照大神。当时神社在地方上影响力并不深远,仅在校园中发挥其功用。首先最重要的便是师生每日参拜,因其设置于校门口旁,故师生每天进出校门皆须朝其方向敬礼。其次,学生尚需负责神社环境的整洁,如邻近草皮的修整。第三是重要节日或学年末,校园内皆举办游艺会师生同乐,在神社前跳舞。学生毕业前也会在神社前拍摄毕业照留念。

每逢开学典礼时,全体师生会固定前来参拜,并聆听日本天皇的「教育敕语」。「教育敕语」是明治维新初始时由天皇所颁布,将其誊本下赐各级学校,作为新政府的国家主义式教育理念。一般先收纳于箱柜内,称之为「奉安箱」、「奉安柜」或「奉安库」,需安置于校长室内或安全处。目前此「奉安库」尚保存于校园内,但内部并无任何「教育敕语誊本」保留下来。

战后台湾各地的神社或遭拆毁或被改建。战后第1任校长陈庚潭(生卒年不详)于任内将神社改建成传统闽南式之孔庙,以宏扬尊师重道之精神,并整理周遭环境,强调校方对「奖学」之重视。到了公元1960年代,进行第2次改建,不仅将门扇雕以华丽的装饰,更悬上「大成殿」匾。正殿本体漆上蓝色与红色。民国56年(公元1967年),盐水港公学校之校友黄朝琴出任「盐水国校七十周年校庆大会」会长,于孔庙旁划设专区以立「故校长森荣先生纪念碑」,纪念盐水港公学校第3任校长森荣(生卒年不详)先生;虽然已称大成殿,但其内并未供奉孔子神像也没有在此进行祭典仪式,直到民国62年(公元1973年)政府推行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才配合响应而规定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前到此致敬。民国83年(公元1994年),甫任台南县议会议长的盐水国小校友连清泰,拨款补助盐水国小整修校内景观。扩大了大成殿基座外围并铺上磁砖,以及将「故校长森荣先生纪念碑」移置于原石灯笼处,同时于另一侧增设另1位在任内病逝的校长「故校长赵东林先生纪念碑」。

民国94年(公元2005年),盐水国小神社获登录为台南县历史建筑物。而为了修复年代久远已显残破的建筑,台南县政府于民国96年(公元2007年)1月5日召开「历史建筑盐水国小神社修复方向研商会议」,决定在恢复神社样貌的同时,尽可能保留孔庙建筑的意象,之后由台南市文化局补助168万元,家长委员会出资18万6千元修复「神殿」。由张义震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监造,庆洋营造有限公司施工,除保留建筑及装饰未损毁部分,门楣上方重置「岁寒三友」雕花乙桢,寓意「做人要有品德、志节」;上方门堵左右重置1对「鱼跃龙门」雕花,寓意「期勉师生努力向上」,民国97年(公元2008年)6月25日落成。民国99年(公元2010年)高雄甲仙大地震后,神社石灯部分断裂,现已修复。

主要特色

盐水国小神社座东朝西,与日治初期因袭日本本土神社座北朝南的配置略有不同,其建筑规模配置为日本正式神社的简化版本。神社本体规模很小,立于1个基座之上,基座前方有一小段参拜道,在基座阶梯入口左右各有1矮门柱,需爬上数阶才会到神社的基座上。原建筑群由「神殿」、「神明鸟居」、「参拜道」、「石灯笼」等组成,此神社虽在神道教「社格」(依照神社历史及地理重要性排定之等级,如台南开山神社为『县社』;台南神社为较高的『官币中社』)中只是最小的「无格社」(登记在案公认存在但无特殊社格),但建筑布置仍具体而微。

当年的皇民化运动措施目标为「强化国民意识」,不仅以神社建筑作为神道教的标志,也在晨昏敬礼与开学的诵念天皇所颁布的教育敕语这些行为仪式上展现。在战后虽然改为孔庙,但藉由参拜道及高起的小丘所塑造出的神圣空间仍延续着。而改为大成殿之后,原神殿中仍无供奉神像,恰与过往神道教不奉祀神像不谋而合。这与神社是位于学校内的建物,终究不是独立而纯粹的宗教空间,有着不可分的关连。

在台南市尚存3个校内神社中,盐水国小神社和安定区南安国小的神社样子较类似,新化区新化国中于日治时期为新化寻常小学校,当年设置的是「御真影奉安殿」,建物经过多次迁徙。3者中以盐水国小保存的样貌最是完整,其外围环境以小神社与老榕树为主体,形成1个小型文化园区。

随着日治时期结束与历经数次重建,盐水国小神社的功能也产生转变。今日毕业生们至神社所做的已不再是敬拜天照大神,而是放置充满回忆与期许的时空胶囊,在原本的空间中也创造出了新的意义。盐水国小神社具稀有与特殊性。校园神社为教育史一环,盐水国小神社虽然经过多次变更用途,但仍具有教育、文化、社会价值及历史意义,也是当地居民重要的记忆空间。
民国56年(公元1967年)所立之「故校长森荣先生纪念碑」,纪念盐水港公学校第3任校长森荣(生卒年不详)先生。
民国56年(公元1967年)所立之「故校长森荣先生纪念碑」,纪念盐水港公学校第3任校长森荣(生卒年不详)先生。
神社门堵左右重置1对「鱼跃龙门」雕花,寓意「期勉师生努力向上」。
神社门堵左右重置1对「鱼跃龙门」雕花,寓意「期勉师生努力向上」。
神殿基座前方有1小段参拜道,在基座阶梯入口左右各有1石灯笼,需爬上数阶才会到神社的基座上。参拜道前有「神明鸟居」,建筑布置具体而微。
神殿基座前方有1小段参拜道,在基座阶梯入口左右各有1石灯笼,需爬上数阶才会到神社的基座上。参拜道前有「神明鸟居」,建筑布置具体而微。

文献资料

  • 1.涂顺从﹑涂叔君﹑黄明雅﹑郑秀梅着(2009)。《南瀛历史建筑志》,台南:台南县政府。
  • 2.陈美惠(2009)。《南瀛文献-第八期·历史建筑盐水国小神社修复纪实》。台南:台南县政府。
  • 3.陈嘉基(2008)。《台南县历史建筑盐水国小神社修复工程工作报告书》。
  • 4.盐水国小电子校刊第四期(2007)。

条目参照

环景连结

    周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