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文化资产保存法」,确认其有具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及保存价值。
水仙宫位于嘉义县新港乡南港村,地处嘉义县和云林县的交界处。清代乾隆以前,笨港为台湾中南部重要的贸易港口。据载,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颜思齐入台湾,以笨港为据点,建立十寨。由于开发较久,物产丰富、有余力外销;人口众多,也需向外购买生产工具和高级消费用品,笨港故得以迅速发展。当地郊行(郊为台湾清领时期的商业公会组织)林立,最大者为经营笨港─泉州间贸易的泉州郊、经营笨港─厦门间贸易的厦门郊,以及经营笨港─龙溪间贸易的龙江郊。除此之外还有糖郊、米郊、杂货郊、布郊、水郊、油郊等等。
雍正至乾隆中叶,是笨港地区发展最速时期,笨港街肆随人口大量增加而不断扩展。笨港街以人口众多被划分为南、北二保,北街属大槺榔东保,南街属打猫西保,对外仍合称笨港街。其繁荣景况,除台湾府城外,沿海城市无出其右者。贸易兴盛,同时也有各种贸易上的问题─像是商品价格的订定、度量衡的标准和公共秩序的维护等等─需要解决,笨港三郊在乾隆4年(公元1739年)时,创建水仙宫为公所,处理阖港有关问题,祀水仙尊王。乾隆45年(公元1780年),贡生林开周(生卒年不详)倡议募资重建,目前宫内仍存有乾隆庚子年款的泉州白石龙柱1对,即可为证。
嘉庆年间,笨港溪(今之北港溪)泛滥,冲毁原有市区,水仙宫、协天宫皆遭水难。嘉庆19年(公元1814年),水仙宫重建于今日南港村现址上,格局为两进两厢,部分构件仍沿用乾隆年间的原物。
道光28年(公元1848年),水仙宫增建后殿,奉祀关圣帝君,道光30年(公元1850年)时庙成,立《重修水仙宫碑记》。水仙宫的重建由笨港三郊主导,从三郊所捐款项,可见三郊的经济实力,其他捐款者还包括了官员、士绅、行郊、商户和各澳宝舟等。
后来水仙宫直到民国37年(公元1948年),才又进行一次整建工程,修建前后殿,并增建忠义亭、治水亭,于民国39年竣工。民国69年(公元1980年)和71年(公元1982年),两厢相继改为两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香客大楼。民国74年(公元1985年),水仙宫经内政部核定为2级古迹。民国79年(公元1990年),水仙宫主体建筑部分展开修护工程,于民国81年(公元1992年)完工。
台湾在清代初期,在几个主要的口岸,陆续兴建水仙宫。清代台湾水仙宫所奉祀的水仙尊王,有以单独1尊,主要奉祀大禹,其治水英雄和帝王地位两者相结合,成为水神中崇高的保护者;也有5尊并祀的情况。
新港水仙宫奉祀5位水仙尊王,分别是大禹、屈原、伍子胥、项羽和鲁班,其生死或受人称扬的事迹皆与水有密切关联。特别的是,新港水仙宫除了5位水仙尊王外,另有「羿善射尊者(后羿)」和「奡(音同奥)荡舟尊者(奡)」分立于两旁。
新港水仙宫的建筑规模为三进四殿两护龙,四殿分别为三川殿、拜殿、正殿,以及后殿。在水仙宫中,可以看到丰富的木雕和彩绘,尤其是木雕题材除了常见的鳌鱼、狮子、凤凰和花鸟外,较罕见的是大象和龙。而墙壁仍见早年遗留的影塑,相当罕见,其中彩绘系完成于名家陈玉峰(1900-1964)之手,也是国内保存陈玉峰彩绘中,样式最多、最完整的寺庙。新港水仙宫的门神彩绘即由陈玉峰主笔,分别施作在三川殿明间和左右次间的6片门扇上,明间门神左绘秦叔宝、右画尉迟恭,左右次间绘有属呈祥纳福之类的4名太监。施作于前天井、拜殿、正殿和后天井等共13幅的灰泥壁彩绘,可说是新港水仙宫中极具代表性与特色的装饰艺术,亦由陈玉峰主笔完成,部分作品则于民国79年(公元1990年)的重修工程中,进行仿作修复。施作于前过水廊龙边和虎边壁面、拜殿龙边及虎边壁面、正殿龙边和虎边壁面、正殿后墙面外侧、后过水廊龙边和虎边壁面等处的11幅作品,是以堆塑加上彩绘技法施作而成,一般壁画以平面方式施作,新港水仙宫的壁画则是结合三度空间的泥塑与二度空间的彩绘,以半立体方式表现,自头部到脚部由立体渐变成平面,此种表现技法又称影塑。后殿则有平面彩绘作品「南极星辉」和「瑶姬献寿」。
三川殿的墙上嵌有1座石碑,为后殿完工后所立,此碑记有各种开支项目,以及捐献者的行号、船号和姓名。宫内也存有早年遗留文物,如道光己酉年款、由泉郊金合顺、厦郊金正顺所捐的石香炉1件,以及多面署有嘉庆年、咸丰年与光绪年款的木匾。同时,新港水仙宫各部分构件涵盖乾隆、嘉庆、道光和二战后初期等不同年代的材料,是研究台湾传统庙宇的珍贵个案。
水仙宫彩绘系完成于名家陈玉峰(1900-1964)之手,也是国内保存陈玉峰彩绘中,样式最多、最完整的寺庙。
新港水仙宫的壁画则是结合三度空间的泥塑与二度空间的彩绘,以半立体方式表现,自头部到脚部由立体渐变成平面,此种表现技法又称影塑。
新港水仙宫奉祀大禹、屈原、伍子胥、项羽、鲁班,这五位尊王生死或受人称扬的事迹皆与水有密切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