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
回首页

台东县排湾族土坂部落Maljeveq(五年祭)

台东县排湾族土坂部落Maljeveq(五年祭)
*
土坂部落的Maljeveq自民国2年(公元1913年)有纪录以来从未中断过,且至今仍保有相当的完整性,为东排湾群的代表祭仪。图为刺球仪式。
资产类别: 民俗及有关文物-节庆
所在地址: 台东县达仁乡
公告日期: 2009年02月20日
创建/起源年代: 无公告信息
摄影者: 赵守彦
经 纬 度: 120.83520,22.38474
指定/登录机关: 台东县 政府
公告文号: 府文资字第0983005199号
资产保存者: 台东县达仁乡公所

指定/登录理由

具备传统性、地方性、历史性、文化性、典范性及保存团体适任本项民俗及有关文物保护工作。

发展源流

Maljeveq(五年祭)是排湾族迎接祖灵的重要仪式,早期较为明确的记载是康熙61年(公元1722年)巡台御史黄叔璥的描述:「山前、山后诸社,例于五年,士官暨众番百十围绕,各执长竿,一人以藤球上掷,竞以长竿刺之,中者为胜;众番捧酒为贺,名曰托高会。」日治时期诸多学者亦针对祭仪留下不少记录。

Maljeveq是排湾族最重要的祭仪,一般中文翻译称为五年祭。此说源自于宫本延人等日治时期人类学家的说法,认为该祭仪传统上为5年举行1次,故称为五年祭。不过根据排湾族传说,原本应为3年举行1次,不见得5年举行1次,而近代人类学家对于「ljeveq」一词的探讨,认为Maljeveq原意可能是「要举行神灵与祖灵的祭仪」,因此也有人将此称为「人神盟约祭」。以下为免混淆,皆以Maljeveq称之。

Maljeveq的起源说法因为区域不同而有所差异。人类学家宫本延人认为排湾族祖灵住在大武山,下山往返为5年,故五年一祭而称之为五年祭。

屏东县古楼部落也有一则传说在东排湾群流传,Maljeveq原来是3年举行一次,从不间断。但某一次祭仪的准备期间,发生Girhing头目家族的两兄弟为了争执谁能持有最长刺球杆,取刺球竿的接尖端互相攻击,最后双亡的惨剧,这触犯了禁忌,导致祭仪停办5次。停办期间古楼天灾人祸不断,经巫师占卜询问守护神Ljemedj,Ljemedj托梦表示要恢复Maljeveq的祭仪才能平息灾祸。但过往人神约定的3年周期已被打破,于是以5年为一周期举行,同时建立新的刺球场,并以燃烧小米梗的「烟」为对天界的讯号,来迎接祂回到世上,藉藤绳制作的球赐下祝福,于是成为现在的祭仪方式。

台东的Maljeveq以达仁乡土坂部落(Tjuabarh)最具代表性。旧土坂部落是以Tjrhutadan家族为头目,后来Tjrhutadan家族的女继承人与大竹溪流域势力最大的大谷部落(Tjarhidrik,现已迁移并改名森永部落)头目Katjadrepan家族男继承人联姻,夫妻创设包家(Patjaljinuk)头目,并让土坂部落成为大竹溪流域的统治部落。之后在清光绪年间(公元1900年)和民国30年代(公元1940年代),北方的古家(Saljingusan)头目和古楼部落的陈家(Radan)头目相继迁入土坂,大幅扩大土坂部落的规模。民国41年至42年间(公元1952-1953年),旧土坂与邻近的排湾族部落迁移到现址,成为人数上千的大部落,并有国小、卫生所与派出所等组织,体制健全。此外,3个头目家彼此的背景不同,保持了各自的祖灵屋和祭祀方式,加上彼此之间的竞合关系,让土坂的祭仪融合多元要素,加上战后天主教会传入部落成为主要信仰后,反而支持传统文化发展,因此土坂的Maljeveq自民国2年(公元1913年)有纪录以来从未中断过,且至今仍保有相当的完整性,为东排湾群的代表祭仪。

主要特色

东排湾群的Maljeveq祭仪每5年举行1次,是排湾族岁时祭仪的一部分,通常在开垦新垦地的9或10月举行。整个分为前祭、正祭和后祭3个阶段,前后约7天。

土坂部落的族人在祭仪开始前几个月,就会利用垦地的时间,砍伐收集竹子,以制作新的刺球场和祭杆。前祭开始后,部落要开始制作祭杆。祭杆分成头目、贵族、平民、祭场守护神Ljemedj与祭司5种,其中头目的祭杆绘有百步蛇纹饰并绑上5根刺环作为装饰,贵族的祭杆素面但绑上1至2根刺环,其他则素面无装饰且依上述等级降低长度,Ljemedj的祭杆会刻意不打直。接着祭司要开始制作刺球,刺球分为3种,5颗是神灵附身的球,5颗是好运的球,5颗是不好的球,其中5颗神灵的球有专属的祭歌,进行附身的仪式。

接着全部落的男女则要到部落内外的各守护神坛进行遮蔽仪式,以防恶灵随祖灵降临到部落,妨碍祭仪进行。接着青年勇士开始用木头和竹子架设刺球场,排定各家族代表的位置,女巫则进行选拔掷刺球祭司与助手的仪式,并占卜决定祭仪开始的日期。女巫会向猎区的神坛祭仪举行各种驱邪仪式,并向各头目与家族长老行祝圣仪式,各家族的代表则练习刺球。女巫则要进行驱邪仪式。

正祭开始当天,由女巫和巫师带领,在祖灵屋前举行迎灵的仪式。女巫和巫师会在祖灵屋内先召换祭仪守护神Ljemedj、太阳神、发源地祖灵和各家族祖灵,并由附上灵力的女巫吟唱祭歌,告知神灵们Maljeveq开始。

接着女巫对每位代表进行增强仪式,确保各家族代表能有足够的神力完成刺球,仪式结束后便进入刺球场进行刺球仪式。由巫师主持刺球。刺球场由各家族的青年勇士作为代表参与,严禁女性进入。祭司和住手会站在头目家代表的位置旁,依序抛出15颗刺球。刺球结束后,勇士们手持祭杆的上半段,聚集在祖灵屋前接受祝福,再从头目家出发到部落各家户收小米粽。每经过1户,持杆者便在庭院围成1圈欢呼,该户亦将准备的酒、小米粽等贺礼送给他们。

后祭在正祭结束隔天开始。在祭司的带领下,全部落的人到祖灵屋进行送恶灵的仪式。各家会用1枝带叶的竹枝将家中的恶灵请出来,并由祭司带领下,带着祭品到部落的西侧,将祖灵与神灵送回发源地Pusau。最后祭司跟参与刺球的勇士会到各头目家进行解除遮蔽仪式。

Maljeveq祭仪意涵在于强调人与神灵的关系,除了透过烟雾维持与神灵的连结,保佑人界的平安与丰收,祭仪也维持刺球的神圣性,透过刺球的活动趋吉避凶,决定各家族的运势。
青年勇士开始用木头和竹子架设刺球场,排定各家族代表的位置。
青年勇士开始用木头和竹子架设刺球场,排定各家族代表的位置。
进行完遮蔽仪式的祭坛,放在祭坛上方及家屋门前的竹叶表示遮盖,使恶灵不易看见。
进行完遮蔽仪式的祭坛,放在祭坛上方及家屋门前的竹叶表示遮盖,使恶灵不易看见。
全部落的男女则要到部落内外的各守护神坛进行遮蔽仪式,以防恶灵随祖灵降临到部落,妨碍祭仪进行。
全部落的男女则要到部落内外的各守护神坛进行遮蔽仪式,以防恶灵随祖灵降临到部落,妨碍祭仪进行。

文献资料

  • 1.《排湾族古楼村的祭仪与文化》。台北:稻乡。 
  • 2.童春发(2001)。《台湾原住民史:排湾族史篇》。台中: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 3.谭昌国(2002)。〈袓灵屋与头目家阶序地位;以东排湾土坂村patjalinuk家为例的研究〉,收录于黄应贵主编《物与物质文化》。台北:中研院民族所。 
  • 4.蒋斌(1988)。〈排湾族五年祭〉,「台湾省土著宗教祭仪研讨会」。台北:中研院民族所。

条目参照

环景连结

    周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