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庄为臺北最早开发的城镇,慈祐宫是代表性古蹟。新庄市目前都市化严重,有必要为慈祐宫扩大保存空间以维护古蹟风貌。
2.对完整的古蹟涵盖范围而言,具较佳的完整保存风貌管制的效果。
慈佑宫是1座面宽三开间的四进两廊式庙宇,建筑座北朝南偏东22度,主要空间包括前埕、三川殿、内埕及墙廊、拜殿及正殿、中内埕及墙廊、后殿、后内埕及墙廊、开山殿、水池及新建文教馆空间组成。
慈佑宫的信仰以妈祖为主神,并依照妈祖信仰的形式,供奉千里眼与顺风耳。过去曾长年由禅师担任住持,庙内亦供奉恩主公、观世音、达摩祖师、韦陀护法与十八罗汉等佛教神祇,亦奉祀民间土地信仰的土地公和山神,显示其庙宇妈祖、佛和地域神信仰交融的风格。
慈佑宫的建筑构造是以木、砖、石交互运用。木材作为梁柱和装饰,石材则为支撑大木结构的柱基、台基、墙基和地坪,砖则堆砌后上石灰构成砖墙,或是堆砌作为内柱、檐柱使用。由于年久失修,加上建置木构造的费工费时,自民国54年(公元1965年)的重修起,部分毁损的木梁柱转而以钢筋混泥土取代。
早期慈佑宫前殿屋顶采用燕尾翘脊的硬山及歇山重檐形式,檐口弯曲,两侧次间升起明显,正脊、垂脊、戗脊剪黏泥塑装饰极为丰富,正殿的彩绘生动,但都因缺乏良好维护而斑剥破损。而正殿前的拜殿则采用三脊式硬山燕尾翘脊,后殿开山殿则采用简单的硬山式屋顶。在构造系统部份,三川殿大木结构全用石柱撑起,前后檐柱共计九架,金柱间计用五架,前后挑檐各用三架。正殿及拜殿大木结构则属于潮州风格,用搭牵梁连接的拜殿与正殿,结构上为一体,但屋顶构造却明显分立,以随作为水平接系材,挑尖梁头用龙头装饰,斗口直承桁檩以及狮座的雕刻风格为主要特色。正殿纵深共十五架,点金柱共享七架大木结构,逐层缩短的柁梁与瓜柱或金柱交接处都有雀替,使潮州风格更加明显。蟠龙柱则在三川殿、正殿与后殿各有1对,原为嘉庆年间作品,潮州风格相当明显。但在日治时期进行维护工程,后殿龙柱重新打造,装饰风格上加入大量闽南式风格,如强调虾眼鹿角,以及大量祥兽和八仙泥塑等。
慈佑宫每年重要庆典可分为春秋2次祭典。春祭于妈祖圣诞农历3月23日举行;秋祭则在农历9月9日妈祖羽化升天的日子举行。在春秋2次大祭典中,会盛大举行传统的三献礼仪式。
正殿及拜殿大木结构则属于潮州风格,以随作为水平接系材,挑尖梁头用龙头装饰。
此古匾为嘉庆甲戌19年(公元1814)由淡水同知事薛志亮(?-1813)所献。「灵」为「灵」的异体字,「舟弟」航即是「梯山航海」,比喻历经长途跋涉的险阻,此匾有赞颂妈祖保佑先民渡海来台的意涵。
慈佑宫的信仰以妈祖为主神,并依照妈祖信仰的形式,供奉千里眼与顺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