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白沙屯媽祖進香

白沙屯媽祖進香
*
白沙屯媽祖神轎進入北港朝天宮一景。
資產類別: 民俗-民俗-儀式、祭典、節慶
所在地址: 苗栗縣通霄鎮至雲林縣北港鎮
公告日期: 公元2010年06月18日
創建/起源年代: 清乾隆年間,當時民眾奉請媽祖軟身壹尊供奉於民宅,直到咸豐晚年集資籌建廟,同治2年(公元1863年)完工。
攝影者: 楊晴帆
經 緯 度: 120.70910,24.57150
指定/登錄機關: 文化部
公告文號: 會授資籌三字第09920061931號
資產保存者: 民俗-儀式、祭典、節慶

指定/登錄理由

1.具多重社會功能和文化意義,對參與者個人和共同信仰群體皆具長遠且深刻之價值,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第2款第1目:「風俗習慣之歷史傳承與內容顯現人民生活文化典型特色者」之指定基準。

2.民間信仰儀式、隨香陣頭及接駕宮廟,各般儀式細節行禮如儀,細膩而蘊含民俗質樸之美,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第2款第2目:「人民歲時重要風俗、信仰、節慶等儀式,顯示藝能特色者」之指定基準。

3.全國最具特色媽祖進香活動之一,其路線、時間皆不固定,信眾相信其進香過程全由媽祖主導,更顯信仰之深刻與虔誠,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第2款第3目:「民俗藝能之發生與變遷,其構成上具有地方特色,且影響人民生活者」之指定基準。

發展源流

白沙屯拱天宮位於苗栗縣通霄鎮西北方,北臨後龍鎮,是通霄屯墾最早的地方,是1個依山傍海的漁村;海岸線上東北季風帶來的大量風沙,堆積雪白的沙丘,「白沙屯」之名由此而來。從清康熙年間始有墾民開拓於此,發展至乾隆年間屯墾的人數日益增加,居民多數以捕魚維生,因此信奉媽祖為守護神。先人奉請1尊軟身媽祖供奉於民宅,直至咸豐晚年居民有鑑於媽祖長年輪值奉祀於爐主家,倡議集資創建媽祖廟,於同治2年(公元1863年)建造完成1座土埆厝的廟宇,因建廟時間較晚,軟身媽祖歷史較拱天宮更為悠久,建廟後被尊奉為開基媽、鎮殿媽,本地人稱為「大媽」。

白沙屯拱天宮正殿中僅供奉最早軟身媽祖神像,並無其他配祀神明,此與臺灣其餘廟宇大不相同,顯示在當地人心目中,白沙屯媽祖有著獨一無二崇高的地位。此外由於拱天宮建廟之前,媽祖就是供奉在民宅神龕裡由居民輪流奉祀,這項傳統保留至今,建廟後軟身媽祖仍特別以神龕供奉。軟身媽祖神像,身體手腳關節能伸展活動,每年進香起駕前為媽祖服務的婦女會將媽祖梳粧更衣,根據鹿港神像雕刻師傅的鑑定,認為可能來自官方或唐山名家,由神像的座椅推測已超過200年歷史。媽祖本尊每次進香啟駕前會有「抹草水」為媽祖沐浴喜淨,並換上信徒所奉獻之龍袍、后冠、宮鞋、新衣與新袍。當梳妝更衣完畢後,信徒會趨之若鶩地上前沾染為之更衣時所端出的沐浴聖水。

白沙屯媽祖到北港進香的歷史淵源流長,實際的時間現已難考據,但根據當地居民的口述記憶,相傳建廟之前居民已組團前往北港進香,人數從數十人到上百人的規模,至今已經有超過170年的歷史。隨時代變遷與地方的發展,媽祖信仰除了庇佑漁民出海順利外,已經變成白沙屯地方的守護神,當地男子在服兵役之前,家人為其許願,祈求媽祖庇佑;待平安退伍返鄉,則參與徒步進香以答謝媽祖福蔭。女子則在婚嫁之前,隨著長輩走1趟進香祈福之旅。此舉視為當地年輕人的成年禮儀式。近年來白沙屯媽祖繞境活動譽滿全臺,已經不再是過往侷限於當地信眾參與的繞境活動,每年到此時間全臺信眾紛紛從各地集結而來,是1個全民宗教文化信仰活動。

主要特色

白沙屯媽祖進香,是臺灣媽祖信仰文化中重要的繞境活動之一,自清代起「香燈腳」這個稱呼普遍流通於媽祖進香活動中。「香」與「燈」同為信徒對於神佛信仰敬奉獻的貢品,透過香、燈的燃燒達到傳達敬意上達天聽,「香燈」並隱含著信仰薪火相傳的意義,而「腳」則是指組織內的成員。「香燈腳」1詞等同於「爐下善信」,也就是信徒的意思。至今白沙屯媽祖依舊以此來稱呼每年陪同媽祖繞境的信徒,如今,拱天宮媽祖殿兩側石壁上的對聯書有「聖德維新隨駕香燈多燦爛;母儀依舊回鑾玉相更慈悲」,描繪媽祖進香後法相更加莊嚴慈悲,香燈腳們也同霑法喜。同時也透露出香燈腳在此宗教活動中的重要性。

白沙屯拱天宮繞境活動,是當地一年一度的盛事,所有一切重要事務以媽祖旨意為依歸。廟方於每年農曆12月15日以擲筊的方式確認次年進香日期、啟駕、進火回宮及相關儀式的時辰。除上述特定時間與時程外,進香行程沒有固定的時間表、行走路線、休息地點等,一切都是以媽祖鑾轎自行踩轎而定。整個進香儀式嚴謹而莊嚴,起駕前3天舉行放頭旗儀式,拱天宮主委與值年爐主執旗向媽祖行禮祭拜後交由頭旗人員固定於廟前龍柱上召告四方,拉開白沙屯媽祖年度進香的序幕。頭旗具有指揮有形的進香隊伍及無形的兵馬、除煞、開路的性質,執旗者均為男性,兵器配置方天畫戟,強調其陽剛性質。此時地方信眾按例沐浴齋戒3天,每天傍晚均會準備豐盛供品與進香旗,前往拱天宮祭祀犒賞準備南巡的兵馬。

等到媽祖起駕的時程一到,媽祖登轎安座,行轎至前庭等待後龍鎮南港地區的「山邊媽祖」會合,共乘神轎一起到北港進香。白沙屯媽祖進香所乘坐之神轎有四人扛與八人扛2種型式,四人扛神轎轎身為竹製籐編,輕巧靈活,適合進香時在狹窄道路中行走,方便媽祖行轎。八人扛神轎為回宮當天搶頭香後換乘的鑾駕,信徒爲體恤媽祖進香奔波數日,因此以華麗莊嚴的八人抬大轎迎接媽祖回宮。會合之後,浩大的進香隊伍開始啟動,數以萬計的信眾開始隨媽祖鑾轎徒步進香。

隊伍抵達北港朝天宮後,舉行進火儀式,由朝天宮住持法師以朝天宮內終年不滅的光明燈引燃金紙到「萬年香火」爐中,再以火勺引聖火到白沙屯的「火缸」中送入「香擔」,一路上引回白沙屯不得熄滅。這種火苗的傳遞象徵媽祖萬年香火流傳不絕,而媽祖的靈力更藉由這一年一度的進香儀式達到法脈相傳永不退轉的意義,接著媽祖回鑾拱天宮,回鑾中全程不拉開布幔,以表神威與香火不外洩。待進香隊伍要回到拱天宮時,排隊等待躦轎底祈福平安的信眾,每每綿延數百公尺甚至數公里長。回宮安座後由廟方「二媽」代勞遊庄繞境,帶領大家到社區裡的大街小巷逐一巡禮,居民互相交流,使整個社群意識更加的團結與融合。進香回來的第12天開爐,才能打開布幔讓媽祖容顏展現在信徒的眼前,接著將香火取出、放入廟中各個香爐,信徒也將香旗請回家供奉、等待明年的進香。儀式結束後以吃湯圓象徵當年度進香活動圓滿落幕,結束一年一度的媽祖繞境盛典。

白沙屯媽祖有3大特色:一、歷史悠久、二、距離最遠、三、無固定路程與時間。曾有過進香超過1個月的時間,亦有過媽祖鑾轎涉水而過濁水溪的、信眾亦隨之渡溪的紀錄;每每擺駕休息的位置也都不同,保持了最虔誠的傳統,年年徒步往返近400公里。正因為這些特有的繞境特色活動,讓白沙屯拱天宮媽祖擁有更多神蹟色彩,這樣的文化不只是走1趟虔誠祈福的宗教信仰,更重要的是感念媽祖慈悲濟世的胸襟,學習白沙屯徒步進香特有的苦行與堅毅精神,與做人做事的道理傳承於世的道理。
進入朝天宮進香的白沙屯媽祖。
進入朝天宮進香的白沙屯媽祖。
白沙屯媽祖神像自轎中移出,由信眾高舉進入朝天宮。
白沙屯媽祖神像自轎中移出,由信眾高舉進入朝天宮。
頭旗具有指揮有形的進香隊伍及無形的兵馬、除煞、開路的性質,執旗者均為男性。圖為執頭旗者過火準備進入北港朝天宮一景。
頭旗具有指揮有形的進香隊伍及無形的兵馬、除煞、開路的性質,執旗者均為男性。圖為執頭旗者過火準備進入北港朝天宮一景。

文獻資料

條目參照

環景連結

    周邊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