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定/登錄理由
1.此地區與歷史記憶強烈關聯,包括明鄭、清領時期的沿海線與古官道等,在地緣上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
2.公園預定地範圍之神社遺跡是日本時代產業文化的重要遺存,基座、獻燈尚存,與防空洞群形成連貫性景觀,並與糖業發展息息相關,可見證臺灣糖業人文發展之歷史。
3.神社遺蹟、防空洞群及植栽,具有歷史價值,可與公園未來之發展並存共融,成為公園內不可或缺的環境元素,對地域開發而言,應保存地方發展記憶。
主題導覽
日本時代,三崁店糖廠設立神社,供奉能久親王(西元1847-1895年)、天照大神、豐受大神。二戰後,神社主體改建成郵局,成為當時鄰近地區唯一一座郵局,為糖廠與附近居民服務及郵寄書信。
永康三崁店神社為日治時期台糖三崁店製糖所廠區內的神社,雖主體已毀,但仍保留本殿、手水舍、石燈等建築石造基座,是臺南少有保存下來的神社古蹟。
糖廠廠區主要幹道的行道樹多成垂直及向後延伸的透視感,除了塑造出進出廠區的空間效果外,也有凝聚進入神社神聖空間的莊嚴氣氛,平時也常有喜好生態攝影的遊客,來尋覓棲息於此祕境中珍貴之諸羅樹蛙。
發展源流
日本人在統治臺灣的初期並未積極介入臺灣人的信仰,在前期的武官總督治理時期,除了用武力威嚇之外,也想從精神層面積極延攬臺灣人的民心,帶入日本從明治時期開始的國家神道宗教,日明治33年(西元1900年),總督府建立臺灣神社,作為統治臺灣的象徵。但在昭和6年(西元1931年)於中國發動九一八事件後,加上1930年代的經濟恐慌,為引流內外緊張的壓力,為加強臺灣人對日本的向心力,想從精神層面積極延攬臺灣民心,昭和9年(西元1934年),日本開始在臺灣推行「一街庄一社」政策,在各地方廣設神社,取代臺灣人民固有的信仰。
三崁店社是臺灣在日本時代的三崁店製糖所之構內神社,選定於臺南州新豐郡永康庄三崁店的三崁店313番地之臺灣製糖三崁店製糖所內興建,於日昭和5年(西元1930年)10月25日動工,隔年的5月16日完工、5月18日鎮座。
二戰後,神社主體改建成郵局,成為當時鄰近地區唯一一座郵局,為糖廠與附近居民服務及郵寄書信。民國91年(西元2002年)郵局拆除後,神社只留下臺基、參道及兩旁的花崗石基座,還有手水舍遺跡,在民國96年(西元2007年),當時的臺南政府為了避免臺糖與建商合作開發而造成破壞,以神社遺跡遺留大量神社基座、防空洞,而且周圍擁有豐富林相及原始生態(有諸羅樹蛙蹤跡)為由,指定為暫定古蹟,並於民國98年(西元2009年)正式公告為古蹟。
主要特色
神社是日本人與神道教的精神圖騰與信仰中心,主要祭祀對象一方面為「天照大神」(太陽女神),一方面也崇仰自然萬物及各種神靈,具代表性者為全日本現今將近四萬座掌管財富與農作物的稻荷神社。
日本時代時,日本人於三崁店社之三崁店糖廠設立神社,供奉能久親王(西元1847-1895年)、天照大神、豐受大神。
二戰後,神社主體改建成郵局,為糖廠與附近居民服務及郵寄書信,後來郵局被拆除,但留下完整的本殿、鳥居、手洗社、石燈、參道、社號標、社務所等神社建築設施之基座,保存均屬完整,狛犬不存但仍有混凝土造狛犬臺一對、鳥居底座的礎石1對、燈籠構件基壇6對和竿1枚、神社主體之玉垣與駁坎、本殿基壇,其中原置於社前的「三崁店社」社號標,在民國101年(西元2012年)11月28日被發現尚存。
本殿平面為井字型,有祭壇,大約有兩間社的面積,原木造建築已遭拆除。神社本體局部損壞、剝落與積垢,可以看出其主架構為磚造、混凝土施作,外面以洗石子工法完成,其紅磚應為日本時代臺灣煉瓦株式會社所生產之TR紅磚,顯見其建造者對細部要求之嚴謹度。基壇是連接拜殿的祭祀空間,其工法為土砂擁壁,特色為磚、砂、混凝土堆砌而成,外部以卵石裝飾。
糖廠神社的設立,說明日本人遠渡重洋來到臺灣,一種家鄉信仰的寄託,而神社又是日本人相當重視的信仰中心,初來乍到一塊未知的海島,自然將原鄉的信仰移入。相較於一般的神社,糖廠神社的興建又有些許差異,透過神社的建立,除了鞏固日本人的皇民化政策,也避免外來宗教的滲入,達到臺灣人和日本人崇信神道教的目標,也可謂是帝國主義的潛移默化,藉由信仰來強化對日本帝國的認同。
鳥居的礎石,礎石的作用在於阻隔鳥居木構造與地面的溼氣,與漢文化傳統建築的柱珠是一樣的原理,僅存的鳥居礎石,稍不注意很容易就忽略。
防空洞當時糖廠員工為了躲避二戰時美軍空襲的避難所。
三崁店糖廠神社基座近景,隱沒在荒煙蔓草中,不勝唏噓。
圍繞於神社四周的欄杆稱為玉垣,是神域分界,現已埋沒於荒煙蔓草當中,若不仔細觀察很容易忽略。
隱身於樹林中的神社遺跡,見證糖廠的發展,卻也逃不過歲月之洪流,逐漸被淡忘。
永康三崁店糖廠入口處,很難想像曾是盛極一時的三崁店神社。
文獻資料
- 1.新豐郡役所(1938)。新豐郡要覽。臺南市錦町二丁目七七番地臺灣日日新報。臺南支局。
- 2.陳鑾鳳(2007)。日治時期臺灣地區神社的空間特性。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3.金子展也(2015)。台灣舊神社故地への旅案內―台灣を護った神々。東京神社新報社。
- 4.黃秀蕙(2012)。被棄置於糖廠辦公室旁的燈籠構件,“竿”。國立成功大學。國立成功大學,鹽水溪、嘉南大圳公眾史與公民行動數位典藏計畫。
條目參照
環景連結
周邊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