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八德大庙」之称的三元宫,创建於清乾隆年间,因无正确知碑文或保存史籍书册之记载,故庙宇正确建立年代已不可考,於大正12年(西元1923年)重建,为八德地区重要的古庙与信仰中心。主奉道教掌管天、地、水的三官大帝,其名称「三元?,即源自於此。
除富有历史价值外,建筑本身也颇具艺术水准,木雕由桃园首席匠师叶金万(西元1841-1930年)大师操刀,殿内螭虎曲线生动,展现雄浑大器。石雕则出自张火广(西元1874-1937年)大师之手,人物、花草都活灵活现。而交趾陶大师陈天乞(西元1906-1991年)以精湛手法打造的精致装饰,也是不容错过的建筑特色,无论是体态柔美的仕女或是身着战甲的武将,皆是维妙维肖。
八德地区古名八块厝,始垦於清乾隆6年(西元1741年),地名之起源,目前有两种说法:一则为泛称庄头、庄尾、稻埕头、连城、旧城、城外、公馆、租仓等八区域,得名八块厝。二则为清乾隆10年(西元1745年),闽粤籍移民自凤山北上,居此者有八姓,为邱、吕、谢、萧、赖、黄、吴、李等,每姓筑屋一间,故名「八块厝」。此地原为凯达格兰族霄里社人所生活区域,随着汉人垦殖活动的拓展,许多平埔族人有迁移与汉化的现象。此两种说法都能说明此区的开发极早。
移垦汉人在经历海上的惊险後到达台湾,开始定居拓垦时,面对瘴疠瘟疫及水土不服,对此艰困环境,为了生存,就会依赖超自然力量来安抚人心。初垦社会以农耕为主,生活与天候、水文或自然灾害为伍,为使农业丰收,於是产生对天、地、水「三官大帝」的信仰,并期望透过祭祀与祷告,以安顿拓垦初期无助的心灵,而三官大帝的信仰就自此种时空背景下来到台湾。
身为「八德大庙」的三元宫,创建年代因无正确知碑文或保存史籍书册之记载,故庙宇正确建立年代已不可考。关於建庙时间最为普遍的有种三说法:一为《台湾旧地名之沿革》谓:「境内有创建於清乾隆2年(西元1737年)之古庙三元宫,奉祀三官大帝……」;二为《桃园县志》所称八德三元宫与霄里玉元宫同为清乾隆52年(西元1787年)建庙;三为《淡水厅志》中提及「三官祠,一在八块厝庄,清嘉庆8年(西元1803年)疫灾,庄民建设」。说法虽众说不一,但由始垦时间推估,可确认三元宫应是兴建於乾隆年间,为桃园地区最古老的三官大帝庙,正殿主祀三官大帝:後殿奉祀天上圣母,是先民开发八德地区的起点。
日大正12年(西元1923年),乡中耆宿仕绅见庙宇丹青脱落,栋宇倾斜有辱灵威,谋以重新经营,遂经乡里民众集会议决,组织「改建董事会」重修庙宇,2年後完成新建工程。其後又经多次整修,最近一次翻修则是在西元1993年,主要再於後殿及前殿之修缮工程,难能可贵的是由於当时「整建委员会」的坚持,让寺庙主体建筑至今仍能维持原貌。
八德三元宫建筑格局为三开间、三殿及两天井的庙宇,庙坐北朝南,於大正12年(西元1923年)整修,至今保存完整当代艺师的作品。前殿屋顶形式为「燕尾翘脊硬山三式」,三殿间各显现其雕饰的美感,尤以前殿的龙柱,雕工十分精致华丽,而其它如石狮、抱鼓石、雕塑等,亦展现出其庙宇的建筑特色。在建筑艺术上最显着的特点如下:一、庙中现存传统建筑大木作匠师叶金万、庙宇名石匠师张火广、台湾着名的陶匠与剪黏师陈天乞(西元1906-1991年)等大师的遗构。二、庙中匾联、楹柱上多为当时名家真迹。三、庙中擂金彩绘,弥足珍贵。
三元宫为地方民众的信仰中心,正殿的主神为天、地、水三元三品三官大帝,指的是道教中掌管天、地、水三官之神,在闽南语称「三界公」,客家话称「三界爷」,神格仅次於玉皇大帝,此为「三元宫」名称的由来。後殿中间为天上圣母、注生娘娘与福德正神,而左右翼分别为太岁星君与文昌帝君。在台湾以三官大帝为主神的信仰并不多见,而三元宫也是八德地区相当古老的庙宇,後历经多次重修,寺庙中的彩绘、石雕、木雕等,刻划精美,书法、匾联文化丰富,均颇具艺术水准,值得欣赏与保存。
除庙宇空间外,三元宫每年逢农历2月2日土地公生的「还龟求龟」,也是当地人所重视的祭祀活动,是桃园地区最大的祭龟、求龟、还龟的祭典,以糯米制成的巨大平安龟供奉於庙中,象徵祈求平安、福气与长寿,供祈求平安的信众依自己的经济能力,祈求神龟,掷出圣筊的信徒便能将米糕龟带走,将其迎回祭拜後,分送亲友享用,吃福并延年益寿,来年则需加成奉还。而还愿的米龟逐年增重加大,至今已有2000多斤之米龟,蔚为三元宫祭典之特色。八德三元宫与地方开发的关系极为密切,庙宇建筑物本身装饰彩绘等相关的人文内涵具有相当的保存价值,在三官大帝的信仰与民俗信仰活动亦具有时代性的意义,是为一座年代久远、富有历史价值的庙宇。
名匠陈天乞(公元1906-1991年)的交趾陶壁画「四不足」之一:石崇巨富叹无钱。
太岁星君前香炉:香炉两旁刻有狻猊—传闻龙生九子,第八子狻猊,形似狮,好烟火,因此立于香炉。
屋脊为「西施岭」,亦称西施脊,清末以降台湾庙宇流行于屋脊上加龙形等华丽高脊。
殿内两侧的华丽木雕,名匠叶金万于此木雕落款「刻于八块自宅闲斋,时年八十三,叶金万缄」。
殿中央的三官大帝为三尊神像,其塑像为坐姿穿戴帝王服,头戴帝王帽,双手持奏板并合掌于胸前,且三者容貌及形象都雷同。
三元宫之天公炉:天公炉旨在遵古礼「敬神必先敬天」,亦称「通天炉」,一柱香直通天庭之意。
刻有「惠安 张火广」字样的抱鼓石(石鼓),置于三川门前方作用同石础,垫高并承担门柱,防止门柱摇动或受潮湿,并作为门臼稳定门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