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雅美(達悟)族大船下水祭

雅美(達悟)族大船下水祭
*
大船是雅美(達悟)文化中的重要特質之一,與其飛魚季祭儀文化、漁團組織有緊密的關系,為雅美(達悟)文化的核心價值。此圖為拋船儀式。
資產類別: 民俗-民俗-風俗
所在地址: 臺東縣蘭嶼鄉
公告日期: 公元2011年05月10日
創建/起源年代: 無公告資訊
攝影者: 黄伯特
經 緯 度: 121.55087,22.04611
指定/登錄機關: 臺東縣政府
公告文號: 府文資字第0993049812號、府文資字第1003019598號
資產保存者: 民俗-風俗

指定/登錄理由

大船的建造技術是雅美(達悟)文化中的重要特質之一,蘭嶼雅美(達悟)文化的造船技術保存了古代文化的遺跡。在大船落成禮(mapabosbos)時,全體動員,精神動員,過程的儀式性令人讚嘆。不論在技術上及儀式過程,都兼具傳統性、地方性、歷史性、文化性及典範性,同意以「雅美(達悟)族大船下水祭」名稱登錄。

發展源流

拼板舟是雅美(達悟)文化中的重要特質之一,與其飛魚季祭儀文化、漁團組織有緊密的關系,兩者構成雅美(達悟)文化的核心價值。有學者認為蘭嶼雅美(達悟)文化的造船技術保存了南島族群造船文化的脈絡與遺跡,而大船下水禮全體動員過程的儀式性令人讚嘆。
 
拼板舟在雅美(達悟)社會有其神聖性。雅美(達悟)人的創世神話中,提到天神因見到蘭嶼無人,於是在盤石和竹子當中降生兩位人類始祖,即為石生人與竹生人。他們有見到任何新的事物即能判斷其作用的神力,發明了各種儀式和生活工具,並且繁衍出雅美(達悟)人的祖先。在紅頭部落的傳說當中,石生人和竹生人始祖的後裔各自發明了船,但各有缺陷,因此劃沒多久就會滲水而沈入海底,這讓他們非常困擾。直到有一天他們在山上尋找羊群時意外發現了木棉,他們各自將之帶回去給石生人和竹生人始祖看,2人認為這可以堵住縫隙,於是雅美(達悟)人發明了拼板舟。東清部落的傳說則是始祖兄弟的弟弟,在參訪地底世界時,從地底人那裏學會拼板舟的制作方式、漁團組織以及下水祭儀。這些傳說神話反映了拼板舟不僅是工藝技術,也是祖傳的文化,同樣受到神靈與禁忌規範。
 
拼板舟分為2種,一種是大船Chinurikuran,供漁團組織(船組)使用,最大可乘載10人;一種是小船Tatala,為個人或家庭使用,最多可乘載3人。漁團組織是雅美(達悟)獨有的社會組織,是由父系世系群組成的漁撈組織,也是重要的社會團體。由於大船最多乘載10人,建造超過10人的船只為禁忌,漁團組織的人數以10為限,超過10人則新加入者擔任候補船員。漁團組織的成員從建造大船,籌備下水祭儀到每年長達4個月的飛魚季要在海上通霄進行的捕撈工作,皆須參與,造船工作的責任分配,漁撈的分工,以及捕獲的漁獲分配,也根據船員的年齡與團體中的地位來安排,因此每個漁團組織的船員之間,關系相當緊密,必須彼此信任,新加入者也需要全體船員同意才能加入,才能長期在大海中穩健地從事漁撈。
 
建造大船是維系1個漁團組織的關鍵環節。漁團組織要有大船,才有辦法在海上從事漁撈工作;而且新船從建造到開始使用,經過2次下水祭儀,皆需要耗費相當的財力和精力,往往要經過數年才能完成,這考驗著該漁團的團隊能力和耐性。因此,完成大船下水祭儀,不僅象征新的大船開始使用,也象征漁團組織進到1個新的階段。
 
機動船只引進蘭嶼後,漁業的成本大幅下滑,目前各部落的漁團組織正在減少中,制作的大船數量也不如過往。雖然如此,仍有漁團組織堅持傳統並加以發揮。例如民國97年(公元2008年)6月15日,東清謝國林漁團組織的雕刻大船落成禮,民國98年(公元2009年)1月28日,野銀張順永漁團組織的雕刻大船落成禮。

主要特色

大船下水祭儀有2種,一種是普通的下水祭儀,是為沒有刻上紋飾的大船舉行。上紋飾後,則會舉行特別的落成祭儀。
 
當1艘新的大船剛完成時,漁團組織的成員會在船長在聚會,選定1個吉日舉行下水祭儀,並開始準備。下水祭儀第1天稱為Mangapdokareyan,即「到遠處田園采食物」,這天漁團組織成員家裏的男性會去采木漿架、檳榔、姑婆芋葉和撿柴,女性則去山上挖山藥、地瓜等食物。第2天則為Mangapdokasngenan,則為「到近處田園采食物」,這天男性去打小米和殺豬宰羊,以及邀請親朋好友參加,女性則是去田裏挖芋頭,當天晚上部分船員則乘小船出海捕些吉祥的魚類回來,女性開始煮飯。
 
第3天淩晨,漁團組織各成員的家戶會開始準備宴會和贈送的禮品,如禮服、男用的金子、手環,以及女用的煉珠、腳環等。準備好後,各成員穿上禮服和裝飾,到船長家集合,並將禮品和食物帶過去。當所有人到齊後,漁團組織的成員便在親友的觀禮下,將新船擡到海邊,準備試航。試航時成員先把船緩緩推向海面,以測試新船是否平穩,然後再依照分配好的座位陸續上船,劃向大海。這時沒參加試航的成員會在岸邊,殺掉1只祭雞,然後開始拔毛。毛拔的越快,代表新船的航速越快。新船在航到目的地後,船首的船員要下去撈捕魚蟹,如為螃蟹或章魚,則代表新船有好運。試航完成後,漁團組織成員再回到船長家中,舉行盛大的餐宴。餐宴後,漁團組織的成員會準備釣具,再次搭新船出海釣漁。在船上,大家都會祈禱,這次釣到的第1條魚,則象征著新船的運氣。
 
當新船下水後,漁團組織開始討論為新船雕刻紋飾的事情,確定之後,即選擇吉日進行雕刻的工作,以及招待工人的食物。當天,漁團組織會開始殺豬宰羊招待前來的親友,部落裏的親朋好友與部落外的親戚則會穿著傳統盛裝,前來幫忙工人雕刻。雕刻紋飾的工作是工人畫好線後,技術好的人負責旁邊的菱形花紋,其他人則協助工人的雕刻工作,漁團組織的成員則不停提供各種食物招待眾人。完成後,便能舉行大船落成祭儀(Mapabosbos)。首先是儀式的準備工作3項:
 
Mangap so soli/ mangap so ora(采收芋頭):成員與家庭成員要著禮服和佩戴銀盔金飾去采芋頭,女性則要配戴挖芋頭用的木仗或鐵棍,進行時則會放1盤豬肉片在田外給鬼怪分享,以防打擾。
 
Mapatoyon/ manayid(邀請客人參加盛典):第2天大家集合,要前往各賓客家邀請客人出席,邀請隊伍成員為男性,須著完整的男性禮服。邀請時,會依對方家族的地位人數來送禮,如小米、魚亁和水果等。
 
Mapadpon(堆放芋頭):堆芋頭是重要的工作,船團組織各成員會先開會討論,了解各家芋頭收獲量後,開始劃分堆芋頭的份量。完成後,各家的男性會開始從家裏把芋頭搬到堆放的地方。
 
大船落成祭儀開始進行的當天,會從Minikanikat(賓客會的儀式)開始:這天賓客與漁團組織成員皆盛裝打扮,在船長家的庭院接受招待禮儀。穿著盛裝越貴重完成,其地位越高,每個賓客會對邀請的船員行接吻禮儀;儀式完成後是Miyanowanowod(終夜祝賀歌會):大家到船長家居行歌會,有些漁團組織會以迎賓歌招待,然後客人再以祝福歌對唱,這樣直到晚餐,漁團的成員會準備豐盛的餐點招待賓客,這即是Manganyaw(抓魚)。
 
隔天一早,會進行Mianmo(分芋頭)和Mapatodae(分豬肉);船團成員會開始召集全部落的人分芋頭,分完後船團成員家族的男性便去畜圈抓豬和羊,然後船長會拿1個黃金手鐲輕觸豬只,祈求幸運,然後開始殺豬除毛,處理好後即將生豬肉分給各位賓客,並且要留1份給鬼怪,要祂不要打擾生產
 
然後便是Manwaway(蠻阿威,蓄積力量)和 Mapatotalaw(拋船儀式),參與儀式的全部男性,無論是漁團成員家屬還是賓客,依年齡分隊(視人數多寡分2至4隊)面向大船,漁團組織成員著全套禮服,其他人則穿丁字褲。船只會掛上幸運魚,漁團成員在船上,在船長帶領下開始唱祝福歌。接著成員離開新船,僅留佩刀的船長在船上進行驅魔。之後,全體參與者隊伍把新船團團圍住,擡著向海邊前進。路上會不定期握拳吼叫,將新船往空中拋,此即為Manwaway,如此數次直到抵達海邊,開始Mangavang(試航)。
 
抵達海邊後,會先由全部落最有力氣的男性進行首次劃船,在海上繞1圈後再交由漁團組織成員試航,測航速。結束後即把船拖回岸上,各成員則帶著自己邀請的賓客各自回家;到當天下午Mangana(給大船禮物)時,各成員會準備1大盆自家最好的芋頭和豬肉到船長家。隔天則舉行1個小餐宴,成員並將新船推出去,去接盛裝的船長妻子所送的幸運小米,代表給予漁團永久的幸運。

試航儀式,先由全部落最有力氣的男性進行首次划船,在海上繞1圈後再交由漁團組織成員試航,測航速。
試航儀式,先由全部落最有力氣的男性進行首次划船,在海上繞1圈後再交由漁團組織成員試航,測航速。
分完芋頭後,船團成員家族的男性便去畜圈抓豬和羊,由船長祈福後開始殺豬除毛,處理好後將生豬肉分給各位賓客,並且要留1份給鬼怪。
分完芋頭後,船團成員家族的男性便去畜圈抓豬和羊,由船長祈福後開始殺豬除毛,處理好後將生豬肉分給各位賓客,並且要留1份給鬼怪。
祭儀中包含堆放芋頭的工作,船團組織各成員會先開會討論,了解各家芋頭收穫量後,開始劃分堆芋頭的份量。堆芋頭完成後,才能進行分發的程序。
祭儀中包含堆放芋頭的工作,船團組織各成員會先開會討論,了解各家芋頭收穫量後,開始劃分堆芋頭的份量。堆芋頭完成後,才能進行分發的程序。

文獻資料

  • 1.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不著年代)。文化資產個案導覽〈雅美(達悟)族大船下水祭〉。2015年9月11日上網。
  • 2.夏本奇伯愛雅〈周宗經〉(1994)。《雅美族的社會與風俗》。臺北:臺原。
  • 3.余光宏、董森永(1998)。《雅美族史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 4.席南・嘉斐弄(2009)。《達悟族宗教變遷與民族發展》。臺北:南天。
  • 5.臺東縣蘭嶼天主教文化研究發展協會編撰(2008)。《雅美族傳統祭儀》。蘭嶼:蘭嶼鄉公所。
  • 6.夏曼‧藍波安(2002)。《原初豐腴的島嶼─達悟民族的海洋知識與文化》。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7.陳玉美(2001)。《臺東縣史─雅美族篇》。臺東:臺東縣政府。

條目參照

環景連結

    周邊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