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天主教萬金聖母遊行

天主教萬金聖母遊行
*
萬金天主教堂於同治9年(公元1870年)12月8日舉行開堂大典,自此開始每逢12月8日的堂慶紀念日,萬金天主教皆會舉行聖母繞境出巡的祈福活動。
資產類別: 民俗-民俗-儀式、祭典、節慶
所在地址: 屏東縣萬巒鄉
公告日期: 公元2012年04月26日
創建/起源年代: 同治9年(公元1870年)
攝影者: 趙守彥
經 緯 度: 120.61066,22.59508
指定/登錄機關: 屏東縣政府
公告文號: 屏府文推字第1010114737號
資產保存者: 民俗-儀式、祭典、節慶

指定/登錄理由

1.結合西方宗教與在地民俗文化之活動,具歷史性、傳統性、地方性、文化藝術與典範性。

2.為全臺最大規模天主教活動,可見證在地族群歷史發展。

3.為多族群的表現。

4.傳統性:具有古昔生活傳承,風俗形成與發展者。

5.地方性:民俗其形成與發展具地方特色,或與其他地區有顯著差異者。

6.歷史性:由歷史事件形成,具有紀念性意義者。

7.文化性:具有特殊生活文化價值者。

8.典範性:民俗活動具有示範作用,可顯示其特色者。

發展源流

萬金天主教會位於屏東縣萬巒鄉萬金村,咸豐11年(公元1861年)由西班牙道明會士郭德剛(Rev. Fernando Sainz,1832-1895)神父所創立,同治2年(公元1863年) 萬金天主教會建立第1座教堂,但由於皈依信徒者日漸增加,教堂空間漸不足以容納眾多信徒,同治8年(公元1869年)神父於萬金另購1地興建規模更大的教堂,教堂建築型式仿西班牙古堡式建築,並奉「聖母瑪利亞」為教堂的主保聖人(意指教堂的保護者與指導者)。萬金天主教堂共費時1年建成,於同治9年(公元1870年)12月8日舉行開堂大典,自此開始每逢12月8日的堂慶紀念日,萬金天主教皆會舉行聖母繞境出巡的祈福活動,一方面希望藉此替信徒祈福,借助聖母的力量來淨化人心;另一方面,則希望激發教友效法聖母的「信、望、愛」三德,增進信徒的品德與修行,此即現今的萬金聖母遊行之由來。

萬金天主教堂最初成立時,由於教友人數較少,聖母遊行僅在萬金天主教堂周圍抬著聖母轎繞行,但隨著堂區規模與教友人數逐漸拓展增大,遊行的規模也逐漸擴大,聖母遊行的範圍與路線從萬金天主堂周圍擴展到萬金與赤山這兩個村落。到了民國73年(公元1984年),萬金天主教堂經過教宗若望保祿二世(Pope John Paul II,1920-2005)的敕封成為「萬金聖母聖殿」之後,外地前來朝聖的信徒也越來越多,也為聖母遊行帶來一些改變。過去聖母遊行時,信徒與教友們都會燃放大量鞭炮來迎接聖母,以增加隆重與熱鬧的氣氛,但由於參與聖母遊行的人數越來越多,為了避免鞭炮信徒或神職人員受到鞭炮的轟炸,在民國78年(公元1989年)萬金天主教開始管制鞭炮的燃放,到了民國79年(公元1990年)開始規定只能在定點施放鞭炮。除此之外,為了方便外地信徒與教友前來朝聖,聖母遊行的日期改為最接近12月8日堂慶紀念日的星期日舉行,今日聖母遊行除了替信徒與教友祈福之外,也擴大替國家與社會祈福,在民國80年(公元1991年)及民國97年(公元2008年)萬金天主教會甚至舉行全臺灣的聖母遊行之旅,希望藉著參與全臺各個教區的彌撒,讓全臺的信徒與人民皆能獲得聖母的祝福。由此可知,萬金天主教的「聖母遊行」不僅是運作已逾百年的教會傳統,也是十分有意義的祈福活動。

從民國100年(公元2011年)起,屏東縣政府結合萬金天主教會的聖母遊行與聖誕慶典活動,將之擴大舉辦為「萬金聖誕季」。為了替地方慶典導入觀光元素,屏東縣政府除了在12月初就會於萬金村的街道上佈置聖誕燈飾外,也會引入小型藝文活動、創意市集等,這使得萬金村在一整個12月中都熱鬧非凡,也為萬金聖母遊行更增添熱鬧歡慶的氣氛,使其成為屏東沿山一帶的年度盛事。

主要特色

萬金聖母聖殿以「聖母瑪利亞」作為「主保聖人」,意即聖堂的守護者。在萬金聖母聖殿的建堂週年慶祝日(一般簡稱「堂慶」)皆會舉行聖母遊行,這是禮敬主保聖人並獻上感恩的特別慶典。在堂慶日的早晨約8點,神父會先帶領著萬金天主教教友作彌撒以及誦唸教會經文,教堂裡的彌撒儀式大約在10點結束。接著,會由樞機主教在教堂後方的露天祭臺廣場主持一場規模盛大的彌撒,主要的參與者是外來的天主教信徒,而此時萬金天主教教友則成為接待人員,整個彌撒大約在12點鐘結束。下午則會展開萬金聖母遊行,遊行的人員組成有一定的順序,遊行隊伍以十字架基督苦像作為前導,接著依序是臺北、新竹、嘉義、臺南、花蓮、高雄等教區的教友團體,最後是萬金天主教會的聖母轎、神職人員、萬金教友等,整個遊行隊伍帶動萬金聖母轎一同繞境萬金及赤山村落的主要道路,在大約1個半小時的遊行過程中,教友與信徒們一邊步行一邊禱告或唱聖歌讚美詩。聖母遊行時,家家戶戶的居民夾道迎接,「天主保佑」的喊聲和鞭炮聲不絕於耳,當遊行隊伍回到教堂大門,抬轎者要將聖母轎高舉過頭頂,行進至教堂後方的祭臺廣場,至此完成聖母遊行儀式。

聖母遊行與萬金地區村落的運作與認同密切有關,最初的聖母遊行主要以萬金與赤山等地的教友所組成,透過遊行祈福活動具體地標示出萬金天主教會的人群範圍與界線,使得聖母遊行成為人群認同凝聚的主要來源。但從1980年代以來,萬金聖母遊行逐漸成為外地天主教朝聖對象、再加上慕名前來的觀光客,往往使得聖母遊行參雜了不同來源的人群團體。儘管外來人群的參與改變了聖母遊行舊有的人群構成與規模,但萬金天主教徒卻也透過遊行中不同層次的內外人群區隔,為地方認同的凝聚開啟了另一個契機。在堂慶當日早晨的彌撒儀式上,在地教友與外地教友有著清楚的區別,前者參與較早的、位於教堂內的彌撒,後者參與較晚的、位於教堂外的彌撒。在遊行過程中,在地教友與外地教友也有明顯的區別,外地教友雖然以堂區為單位集體行進,但在實際的過程中常常有混雜、脫隊的情況,但萬金教友必定會圍繞在萬金聖母轎前後,而且只有萬金的教友才能夠為聖母抬轎。透過彌撒儀式與遊行隊伍的內外區隔,一方面將當地教友塑造成一個行動整體而與外地教友區隔開來,另一方面則突顯了萬金聖母與當地教友之間密不可分的連結,並以此延續了萬金天主教教友之間的地方認同感。
圖為遊行隊伍回程進入聖聖殿之場景,轎手們高舉聖母神轎過頭,往祭台廣場邁進。
圖為遊行隊伍回程進入聖聖殿之場景,轎手們高舉聖母神轎過頭,往祭台廣場邁進。
聖母遊行當日早晨約8點至10點,神父於感恩祭會場先帶領著萬金天主教教友作彌撒以及誦唸教會經文。
聖母遊行當日早晨約8點至10點,神父於感恩祭會場先帶領著萬金天主教教友作彌撒以及誦唸教會經文。
輔祭隨同神父與主教(左)等主祭人員進入感恩祭會場,稱為進堂。
輔祭隨同神父與主教(左)等主祭人員進入感恩祭會場,稱為進堂。

文獻資料

  • 1.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不著年代)〈文化資產個案導覽:天主教萬金聖母遊行〉,2015年4月8日上網。
  • 2.陳怡君(2011)。《宗教經驗的召喚與祖先記憶的重塑:屏東萬金天主教徒的記憶、儀式與認同》。臺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 3.陳怡君(2013)〈慶典、聖像與地方形成:以屏東萬金的天主教社群為例〉。考古人類學刊78:79-105。臺北: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 4.黃子寧(2004)。《天主教在屏東萬金的生根發展(1861-1962)》。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5.歐陽婉甄(2013)。《節慶活動旅遊意象之研究-以屏東萬金聖誕季為例》。嶺東科技大學觀光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 6.劉益誠(2002)。《萬金、赤山地區天主教眾日常生活研究》。臺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條目參照

環景連結

    周邊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