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社頭清水岩

社頭清水岩
*
面開三間的社頭清水岩,曾多次移址,至清嘉慶年間才建於現址,為八卦山脈地區主要信仰中心之一。
資產類別: 古蹟-縣(市)定古蹟-寺廟
所在地址: 彰化縣社頭鄉清水村清水岩路1號
公告日期: 公元2004年05月17日
創建/起源年代: 清雍正6年(西元1728年)
經 緯 度: 120.61378,23.88674
指定/登錄機關: 彰化縣
公告文號: 府授文資字第0930076053號
資產保存者: 縣(市)定古蹟-寺廟

指定/登錄理由

本寺為彰化縣三大名岩之最早建造者,具有重要之歷史價值,為閩南式合院,正殿屋頂為燕尾脊樑飛龍雕鳳,內殿裡二通三瓜式,為現存罕見之傳統建築木造結構。

主題導覽

創建於清雍正6年(西元1728年),最早僅由工寮所改建的草庵,在清乾隆10年(西元1745年)時奉祀釋迦牟尼及南海觀世音菩薩,後因信徒眾多香火鼎盛,經募款後建竹寺,之後於清乾隆23年(西元1758年)由泉州僧侶覺通和尚與當地仕紳重新修建寺宇。

清水岩過去曾多次移址,直至清嘉慶年間才建於現址,從清雍正年間以來即為八卦山脈地區主要信仰中心之一,與虎山岩、碧山岩合稱中部三大名岩。因地出泉水、風光明媚而同時擁有「清水春光」的美名,更是著名的彰化八景之一,此外清水岩寺裡有許多當時文人騷客所留下的題詩,和達官貴人所題匾額,為寺內增添許多文學涵養。

發展源流

清水岩最初僅是一工寮所改建之草庵,創建於清雍正6年(西元1728年),在清乾隆10年(西元1745年)時經信徒募款建竹寺,初建廟宇時是在武東堡社頭莊許厝寮187番地,即是目前所在地的上方山坡地,其位於大武郡山的曲處,在當時是往來南投的「十八彎古道」亦為當時所稱的「挑鹽古道」上。

清乾隆23年(西元1758年),由泉州僧侶覺通和尚(生卒年不詳)與當地仕紳重新修建廟宇,除了供奉釋迦牟尼及南海觀世音菩薩外,還有阿彌陀佛、藥師琉璃光佛兩位神祇,代表佛法裡的「佛、法、僧」三寶佛。清嘉慶4年(西元1799年)遷寺於現址,同時另增建三間瓦棟及二廊,且增加奉祀十八羅漢,此時稱為「清水觀音亭」。

目前所看到的主體是清光緒5年(西元1879年),由住持邀集鄉里仕紳,拆除本體後重修的,經歷5年完成修復後,由當時清水岩住持欲標禪師(生卒年不詳)敬立「清水春光」匾額,正殿供奉藥師琉璃佛、釋迦牟尼佛及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與地藏王菩薩,而神龕兩側為供奉清水祖師、註生娘娘。

清水岩雖然經過多次修建,但因歲月侵蝕仍見傾頹,所以在日大正7年(西元1918年)再次整修,這次的整修是增長護龍、增設左右過水門及圍塑日月兩座天井,於是完成清水岩主要的二殿二廊二護龍三院的格局。清水岩於民國64年(西元1975年)被內政部列入縣定古蹟,但因民國73-75年(西元1984-1986年)的改建工程,使原有的清水岩樣貌改變,故在民國76年(西元1987年)取消古蹟資格,直到民國92年(西元2003年)再次被彰化縣政府指定為縣定古蹟。
 

主要特色

清水岩與虎山岩、碧山巖同為臺灣中部三大名岩,廟體本身不似其他傳統大廟,而是面寬僅有三開間,進深只有二落一院的拜庭之傳統建築,但廟體本身正殿屋頂為燕尾脊樑,有飛龍雕鳳剪黏,內殿為二通三瓜木棟架形式,均為現存罕見的傳統建築木造結構。

清水岩經過多次改建,其本身的建築風格也依照各時期有所不同,因此產生了多元混合的樣貌,廟宇內空間格局由三川殿與正殿所組成,縱橫兩條主要軸線,以縱軸線為主軸,為二進一院落的主要空間。正殿與三川殿的土埆牆形成祭祀場所,以中間天井做為採光通風的用途,天井兩側則用簷廊連接正殿與三川殿。民國73年(西元1984年)又以正殿為準,向前延伸,在縱軸線上加建拜亭,做為香客參拜場所;橫軸線上,以正殿向兩側延伸,添加護龍,均以過水廊與正殿相通,本身另有獨立的進出口,位於左側為日井(或稱龍井),位於右側則為月井(或稱虎井)。而廟門上的「清水岩」字匾則為官賜紅底的「清水岩雙龍抱珠、火形圖記」匾額。

清水岩內有一座「滴水清心」古碑,為日大正9年(西元1920年)所立,記載砌井築渠引山泉及重修的典故,明訂清水岩與龍泉廟共用水源、分配時間,勒石以垂永久,並杜絕紛爭。清水岩因本身的自然景觀等原因,自清代以來,即是許多文人墨客造訪之處,使清水岩具有豐富的人文資源,吸引眾多遊客前往參拜;又因清水岩在佛、道、民間信仰位階為「岩仔」,正統的佛教位階在功能與其他廟宇有分工作用,信眾的大力相挺及社區意識之發展,使得清水岩不僅是地方的信仰中心,同樣也具有古蹟歷史與文化教育之場所。

清水岩寺的廟體雖不似其他傳統大廟,但廟體正殿屋頂為燕尾脊樑,有飛龍雕鳳剪黏,非常細緻,為現存罕見之傳統建築木造結構。
清水岩寺的廟體雖不似其他傳統大廟,但廟體正殿屋頂為燕尾脊樑,有飛龍雕鳳剪黏,非常細緻,為現存罕見之傳統建築木造結構。
這是甘露泉牌樓。日本時代臺灣三大名泉(分別為陽明山長壽泉、清水岩甘露泉、知本美人泉),廟方引水設井供信眾取用。
這是甘露泉牌樓。日本時代臺灣三大名泉(分別為陽明山長壽泉、清水岩甘露泉、知本美人泉),廟方引水設井供信眾取用。
清光緒10年(西元1884年) 「清水春光」匾額,為落成修復後,由住持欲標禪師(生卒年不詳)所立。
清光緒10年(西元1884年) 「清水春光」匾額,為落成修復後,由住持欲標禪師(生卒年不詳)所立。
清乾隆33年(西元1768年)「南海慈航」匾額,該題詞為民間形容南海觀世音菩薩慈悲常見之用語。
清乾隆33年(西元1768年)「南海慈航」匾額,該題詞為民間形容南海觀世音菩薩慈悲常見之用語。
自漳州派大木師傅之手,製作二通三瓜的傳統建築木造結構。
自漳州派大木師傅之手,製作二通三瓜的傳統建築木造結構。
官賜紅底的「清水岩雙龍抱珠、火形圖記」匾額。
官賜紅底的「清水岩雙龍抱珠、火形圖記」匾額。
日大正9年(西元1920年)重修竣工落成所立「重修清水岩寺碑記」石碑,說明建廟始末及重修捐題姓名與金額,永垂紀念。
日大正9年(西元1920年)重修竣工落成所立「重修清水岩寺碑記」石碑,說明建廟始末及重修捐題姓名與金額,永垂紀念。
日大正9年(西元1920年)清水岩寺所立「滴水清心」石碑,內容說明砌井築渠以引山泉的典故,明訂該寺與龍泉廟共用水源。
日大正9年(西元1920年)清水岩寺所立「滴水清心」石碑,內容說明砌井築渠以引山泉的典故,明訂該寺與龍泉廟共用水源。
懸掛於正殿的各式清代楹聯,最早一對可追溯至清嘉慶5年(西元1800年)之「清水源流通南海,岩山聳翠賽普陀」。
懸掛於正殿的各式清代楹聯,最早一對可追溯至清嘉慶5年(西元1800年)之「清水源流通南海,岩山聳翠賽普陀」。

文獻資料

  • 1.周璽(1840)。彰化縣志,5。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南投市。
  • 2.重修清水岩寺碑記(不著年代)。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資料庫―臺灣碑碣拓片。檢自:https://tm.ncl.edu.tw/article?u=014_002_0000007492
  • 3.社頭清水岩(2004)。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取自: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monument/20040517000001
  • 4.彰化縣縣定古蹟社頭清水岩寺調查研究暨修護計畫(2007)。檢自:https://tm.ncl.edu.tw/article?u=022_005_00004658
  • 5.清水岩寺心靈休憩站(不著年代)。檢自:https://www.048732306.com.tw/about-us.html

條目參照

環景連結

    周邊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