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彰化懷忠祠

彰化懷忠祠
*
彰化懷忠祠創立於雍正年間,目前經過修復後已經煥然一新。
資產類別: 古蹟-縣(市)定古蹟-寺廟
所在地址: 彰化縣彰化市富貴里民權路169巷2-3號
公告日期: 公元1985年11月27日
創建/起源年代: 清雍正11年(西元1733年)
經 緯 度: 120.53843,24.07656
指定/登錄機關: 彰化縣
公告文號: 74台內民字第357272號
資產保存者: 縣(市)定古蹟-寺廟

指定/登錄理由

1.《彰化縣志》〈十八義民傳〉載,題為「十八義民之墓」見證重要歷史事件,極具保存古蹟價值及必要。
2.斗拱行成古拙少見,前有廣埕,內懸有兩扁,題為「捨生取義」、「榮邁登瀛」古匾,顯示其地方史之特殊價值。

主題導覽

清雍正10年(西元1732年),發生大甲西社番事件,道卡司族人林武力為首,聚眾起事,為期長達1年。在事件發生當下,漢人、平埔族人傷亡慘重,此事件後也讓清廷在平埔族各聚落增加駐兵,加強對於番社之掌控。

淡水同知張弘章(生卒年不詳)帶領鄉勇巡莊,路經阿束社,遭林武力率眾攻擊,阿束社附近的粵人村落居民向前救援,在此役中,有18名陣亡的粵籍住民,同鄉人士收聚他們的遺體,葬於縣城外,稱為「十八義民之墓」,即為懷忠祠的前身。

等西社番事件平定之後,閩浙總督郝玉麟呈報朝廷,於清雍正飭令地方官員建祠以紀念義民,即彰化懷忠祠,後來幾經戰禍摧毀又重建,日本時代來臨前的最後一次重修於清光緒7年(西元1881年)完成,為今所見廟貌。

發展源流

彰化市位於彰化縣的東北方,為彰化縣縣治所在。彰化市的開發最早可追溯到明鄭時期,劉國軒(西元1629-1693年)在此屯兵壓制原住民,引進漢人勢力,人口逐漸聚集。在臺中市發展之前,是中部的政治經濟中心。

清雍正9年(西元1731年),現今臺中市大甲區一帶的平埔族道卡斯族之大甲西社,因為勞役眾多繁雜而起事反抗,以林武力(西元?-1732年,林武力為漢名)為首發起武裝反抗。隔年8月,福建分巡臺灣道倪象愷(西元1684-1745年)的劉姓表親,殺害大肚社8名前來助陣的「良番」,謊稱其為大甲西社「作亂生番」以向上級邀功,這一舉動引起已經歸順的原住民大為不滿,於是包圍彰化縣城,連帶讓大肚社平埔族聯合其他十餘社的原住民圍攻彰化縣城,導致事件因而擴大。

事件當中,淡水同知張宏章率鄉勇巡視莊頭,卻遇到阿束社原住民攻擊,張宏章與鄉勇被包圍,當地的粵籍住民聽到訊息,一起前來解救官軍,在此役當中有黃仕遠(西元?-1731年)等18名義民犧牲,地方人士感佩義民們大無畏之精神,將他們的遺體收理到縣城西門外歸葬,墓名題為:「十八義民之墓」。清雍正11年(西元1732年),事件平定後,雍正皇帝降旨嘉獎這些義民,賜予撫卹金,而粵籍監生李喬基(生卒年不詳)也提議建祠供奉,即為懷忠祠之前身。

清乾隆51年(西元1786年)林爽文事件,彰化縣城遭攻陷,主要供奉粵籍義民的懷忠祠被漳州人為主的林爽文部所毀。之後在清道光至光緒年間,陷入反覆重建、戰亂被毀的循環,直到清光緒5年(西元1879年)再次修建,歷時兩年完成,為今日所見的廟貌幾乎底定。

民國42年(西元1953年)懷忠祠進行重修,但是重修之後因為缺乏管理,香火也不盛,逐漸走向頹敗。周邊環境雜亂,也有很多違章建築占用廟地。民國74年(西元1985年)懷忠祠被指定為第三級古蹟,並在民國82年(西元1993年)與民國86年(西元1997年)兩次修復,目前廟體已煥然一新。

主要特色

懷忠祠規模不大,外表看起來類似一般民宅,為單開間建築。其格局單純,包括前埕、拜殿、正殿、後院等部分,並沒有過水廊與廂房。在廟裡少見當年傳下來的古物,其中最有年代價值的是「捨生取義」、「榮邁登瀛」兩塊古匾,但是落款已經逸失,無法判斷其牌匾的實際年代。

懷忠祠的屋頂採三川脊馬背樣式;正殿的屋架結構是用疊斗方式構造,外觀並沒有裝飾彩繪或者任何造型。在正殿後方有墳塚,已經修建成七層寶塔式樣,上面貼覆馬賽克面磚。拜殿旁的山牆下方以鵝卵石做為基礎,上方疊磚頭。廟埕旁邊有重修碑記,立於民國86年(西元1997年)。

懷忠祠建成之後,並未像臺灣其他的義民信仰一樣,成為地方的中心信仰,推測原因應該與彰化的粵籍移民較少,義民信仰不容易擴散有關,再加上彰化地區連年戰亂,自大甲西社事件後,又有林爽文事件、戴潮春(西元?-1864年)、施九緞(西元1829-1890)事件,使得懷忠祠不斷被毀損又重修,不容易在地方上建立強力之信仰脈絡。

林衡道(西元1915-1997年)在民國68年(西元1979年)就地調查懷忠祠時,當時只剩一間小殿宇,並無後院及廂房,住有數戶人家,成為大雜院,不過仍舊供奉義民的排位,可讓信徒焚香祭拜。這已經與日本時代可供臺中醫院彰化分院使用,也曾當作憲兵隊駐在所的規模相比無法同日而語了。

正殿的屋架結構是用疊斗方式構造,外觀並沒有裝飾彩繪或者任何造型。
正殿的屋架結構是用疊斗方式構造,外觀並沒有裝飾彩繪或者任何造型。
懷忠祠的祭祀空間,上方有「舍生取義」匾。
懷忠祠的祭祀空間,上方有「舍生取義」匾。
正殿的「榮邁登瀛」匾額,已年代久遠,可惜落款已經脫落,無法判定實際年代。
正殿的「榮邁登瀛」匾額,已年代久遠,可惜落款已經脫落,無法判定實際年代。
拜殿旁的山牆下方以鵝卵石做為基礎,上方疊磚頭。
拜殿旁的山牆下方以鵝卵石做為基礎,上方疊磚頭。
懷忠祠周邊雜亂,廟址在狹小巷內,缺乏管理且香火不盛。
懷忠祠周邊雜亂,廟址在狹小巷內,缺乏管理且香火不盛。
龍邊的山牆墀頭的裝飾是濕壁畫加上交趾陶。
龍邊的山牆墀頭的裝飾是濕壁畫加上交趾陶。
懷忠祠的屋頂採三川脊馬背樣式。
懷忠祠的屋頂採三川脊馬背樣式。
十八義民的牌位有兩只,小的牌位記載犧牲的義民姓名以及建廟與重修之時間。
十八義民的牌位有兩只,小的牌位記載犧牲的義民姓名以及建廟與重修之時間。
廟埕旁邊有重修碑記,立於民國86年(西元1997年)。
廟埕旁邊有重修碑記,立於民國86年(西元1997年)。

文獻資料

  • 1.卓克華(2001)。彰化市三級古蹟懷忠祠之調查研究。臺灣文獻季刊,52(2),325-340。
  • 2.陳仕賢(2006)。彰化縣古蹟與歷史建築導覽手冊。彰化:彰化縣文化局。
  • 3.彰化懷忠祠(2017)。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檢自: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851127000017

條目參照

  • 北港義民廟
  • 義民祠記碑
  • 褒忠亭義民節祭典
  • 褒忠祠義民爺神位(大、小)及香爐

環景連結

    周邊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