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北港義民廟

北港義民廟
*
北港義民廟面寬三開間
資產類別: 古蹟-縣(市)定古蹟-寺廟
所在地址: 雲林縣北港鎮義民里旌義街20號
公告日期: 公元1991年11月23日
創建/起源年代: 清乾隆53年(西元1788年)
經 緯 度: 120.30280,23.56797
指定/登錄機關: 雲林縣
公告文號: 府文資字第0962401503號函
資產保存者: 縣(市)定古蹟-寺廟

指定/登錄理由

1.具歷史、文化、藝術、科學、紀念或其他學術價值:義民廟乃奉祀清乾隆年間林爽文事件及清同治年間戴潮春事件中殉難的義民、忠犬,在臺灣開發史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其塚廟合一的特性與祭祀閩籍義民的特殊性,更顯出其不凡的保存價值。
2.時代之遠近:清乾隆53年(西元1788年)開始建立旌義亭,清同治2年(西元1863年)奠定義民廟建築之基。
與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感念林爽文事件中保鄉殉難的108位義民與忠犬,於清乾隆53年(西元1788年)建立「旌義亭」,?義民廟建立之始。清同治2年(西元1863年),將戴潮春事件中陣亡之36名義民,合祀於旌義亭中。同年,北港街監生黃玉琮(生卒年不詳)募款重修「旌義亭」,並敬獻石雕「義民公」香爐,將旌義亭改稱義民廟。
3.表現各時代之特色、技術、流派或地方特色:本廟是臺閩地區少數墓塚合一的古蹟。基本上,旌義亭建立之初是?了藉以褒揚忠於清廷、保鄉衛民之義士而建立之祀亭,因此依原有墓塚而建為一大特色。義民廟整體以二進建築為主體,義塚分3處,?於主殿正後方及廟身左右兩側。
4.數量之多寡:目前臺閩地區被指定為古蹟的義民廟計有3處,即新埔褒忠亭、彰化懷忠祠與北港義民廟。
5.原為內政部公告指定臺閩地區第三級古蹟。

主題導覽

義民是指為護衛地方而犧牲的民眾,北港義民廟供奉的是清乾隆年間林爽文事件殉難的義民和犬,相傳有108位義民與1隻忠犬,乾隆53年(西元1788年)建造旌義亭作為祭祀義民公與義犬將軍的祠廟,並以義民與義犬犧牲的農曆5月30日,作為義民廟的祭典日期,後增祀清同治年間戴潮春事件殉難的36位義民,將旌義亭改稱為義民廟。

北港義民廟是一座「墓廟合一」的建築,林爽文事件的義民墓塚位於正殿明間後方,墓塚的墓碑直接鑲嵌在義民廟正殿明間的後檐牆上,祠廟與墓塚兩者緊密相連,戴潮春事件的義民墓塚則位於義民廟左右兩側。主體建築的平面布局屬於兩落帶護室之建築格局,三川門與正殿之間並無設置廊道與內埕,形成連貫性的空間,使得室內深邃漆黑,氣氛肅穆。

發展源流

清乾隆52年(西元1787年)林爽文事件擾及北港,於5月30日使計攻克,相傳共犧牲108人及1隻忠犬,6月北港士紳協議請朝天宮住持將遺骸合葬於瓦棺,地方崇奉為義民公與義犬將軍,林爽文事件後朝廷頒賜「旌義」匾予以嘉獎,乾隆53年(西元1788年)建造旌義亭作為祭祀義民公與義犬將軍的祠廟。

爾後戴潮春事件中,北港有36人在此次事件中陣亡,清同治2年(西元1863年)北港士紳協議將36人遺骸埋葬於旌義亭,即是今日義民廟兩側的墓塚,這年監生黃玉琮捐募重修旌義亭並敬獻「義民公」石香爐,而將旌義亭改稱為義民廟,清光緒20年(西元1894年)因為建築年久失修,有頹圯之危,北港士紳遂集資重修,這次工程在正殿後增建護室。

日治大正7年(西元1918年)整修3座義民墓塚,日治昭和5年(西元1930年)整修三川門,這次工程在牆面裝設詩詞聯文石堵,並將牆體之土埆磚改為磚牆,民國55年(西元1966年)將三川門與正殿之間的天溝改為RC構造,民國58年(西元1969年)整修屋面與施作剪黏,民國79年(西元1990年)重作油漆彩繪,民國80年(西元1991年)將護室改建為水泥建築,左側增建義民里活動中心,民國92年(西元2003年)展開古蹟修復,民國94年(西元2005年)竣工。
 

主要特色

北港義民廟是一座「墓廟合一」的建築,林爽文事件義民墓塚位於正殿明間後方,造型為四角攢尖頂,北港義民廟稱墓塚造型為「封官印」,寓意所埋葬的是經過朝廷褒封的義民,墓塚之前建造義民廟,墓塚的墓碑直接鑲嵌在義民廟正殿明間的後檐牆上,祠廟與墓塚兩者緊密相連。

主體建築的平面布局屬於兩落帶護室之建築格局,兩落即三川門與正殿,護室位於正殿之後,三川門與正殿之間並無設置廊道與內埕,這種空間組構為正殿緊落於三川殿之後,三川門與正殿的棟架雖為各自獨立的系統,但之間以劄牽梁相互連繫,形成連貫性的空間。

建築面寬三開間,地坪所鋪設的尺磚是由人工製作,因此尺磚表面皆可見清晰之手指印痕,是為建築物之特色,結構牆體均採磚石造,三川門的牌樓面以石材組成,建築構造為抬樑式及硬山擱檁承重牆系統混合,三川門前後用3柱,進深2間,正殿前後用4柱,進深4間,採疊斗式棟架,明間棟架與次間棟架的細部施作方式並不相同,以區別空間的主從之分。

義民廟正殿神龕供奉的是義民墓塚的墓碑,碑全文「大清皇恩寵賜旌義眾魂同塋」,左款「乾隆戊申年荔月吉置」,右款「北港街紳商總董敬立」,《雲林縣采訪冊》紀載這塊墓碑為「旌義碑」。墓碑之前設置供桌,供奉3尊坐姿、身著文武甲的義民公神像,分別稱為大帥、二帥、三帥,後雕刻2尊尺寸更大的坐姿鎮殿神像,左側神像身著清官服、右側神像身著文武甲,文武甲是身著鎧甲,鎧甲外套著袍服的一種穿著型式,常表現在允文允武的神像。神龕內右側另外供奉清同治5年(西元1866年)所設置的義民公神牌,神牌上面列出36位犧牲者姓名。

廟內所供奉的「義犬將軍」廣為人所崇拜,三川門內的頂桌供奉3尊木雕神像,墓塚旁供奉石雕神像。義犬將軍一直被奉為嬰孩的守護神,家中若有難以養育的嬰孩,家長會向義犬將軍祈求童裝給孩子穿,祈得童裝的家長要在隔年農曆5月29日準備新的童裝來答謝神恩,童裝則集中放置在神像旁木櫃內。

義民廟兩側各有墓塚,埋葬的是戴潮春事件的死難者。
義民廟兩側各有墓塚,埋葬的是戴潮春事件的死難者。
三川門與正殿形成連貫性的空間
三川門與正殿形成連貫性的空間
林爽文事件死難者墓塚的造型為四角攢尖頂
林爽文事件死難者墓塚的造型為四角攢尖頂
義犬將軍旁的櫃擺滿父母答謝的幼童衣服
義犬將軍旁的櫃擺滿父母答謝的幼童衣服
義民廟神龕前方的供桌表面狗頭,呼應義犬將軍信仰。
義民廟神龕前方的供桌表面狗頭,呼應義犬將軍信仰。
懸掛於神龕上方的「旌義」匾,「旌義」是清朝乾隆52年(西元1787年)朝廷嘉獎平定林爽文事件有功之泉州籍人士所頒。
懸掛於神龕上方的「旌義」匾,「旌義」是清朝乾隆52年(西元1787年)朝廷嘉獎平定林爽文事件有功之泉州籍人士所頒。
日治昭和8年(西元1933年) 北港集雅軒所獻的「旌義流芳」匾,北港集雅軒為北管子弟軒社。
日治昭和8年(西元1933年) 北港集雅軒所獻的「旌義流芳」匾,北港集雅軒為北管子弟軒社。
日治昭和8年(西元1933年) 北港麗聲音樂團所獻的「氣壯河山」匾,北港麗聲音樂團為西洋管樂團。
日治昭和8年(西元1933年) 北港麗聲音樂團所獻的「氣壯河山」匾,北港麗聲音樂團為西洋管樂團。
北港義民廟是一座「墓廟合一」的建築,墓塚與正殿明間相連。
北港義民廟是一座「墓廟合一」的建築,墓塚與正殿明間相連。

文獻資料

  • 1.北港義民廟管理委員會(無年代)。國家三級古蹟北港義民廟。雲林:北港義民廟管理委員會。
  • 2.張義震計畫主持,莊敏信、葉水龍協同主持(2006)。雲林縣第三級古蹟北港義民廟修復工程工作報告書暨施工記錄。雲林:雲林縣政府。

環景連結

    周邊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