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定/登錄理由
本建築物雖曾遷址,於民國35年(西元1946年)改建,但因其信仰的獨特意義及配合保存登錄的意願,評定為歷史建築。
主題導覽
新竹內天后宮主祀天上聖母,在新竹地區俗稱為內媽祖廟,與文廟、武廟、城隍廟,夙稱為四大官廟,其中又與城隍廟、竹蓮寺同為新竹三間香火旺盛廟宇,而譽為新竹三大廟。
廟宇創建於清乾隆13年(西元1748年),日治時期將廟中神像移入新竹其他寺廟暫寄,一直到民國51年(西元1962年)在現址重建,新建廟宇於民國61年(西元1972年)竣工。
廟宇建築採用鋼筋混凝土構造仿傳統木棟架,建築為坐西北朝東南,主體建築屬於兩落兩廊之建築格局,此後陸續增建拜亭、戲臺等,乃形成今日所見的格局廟貌。廟中保存日治時期的供桌,為該廟重要歷史文物,見證早期信徒對於內天后宮的信仰虔誠與地方工藝。
發展源流
關於內天后宮的創建,近代研究考據內天后宮的創建應是彰化知縣護理淡水同知陸廣霖(西元1706-1780年)在清乾隆13年(西元1748年)倡建,並在陳玉友(西元1704-1754年)任內建成。清雍正11年(西元1734年)同知徐治民(西元?-1837年)環植刺竹,建竹城設4門,清乾隆7年(西元1742年)在船頭行北門外建立長和宮。依據日治時期增田福太郎(西元1903-1982年)調查,長和宮平日並不開放一般民眾祭拜,為滿足民眾信仰祭祀所需,便在城內建媽祖廟,方便大眾祭拜媽祖。
乙未戰爭後,因馬關條約清政府割讓臺灣,內天后宮遂作為憲兵屯所,內天后宮本就是清代官廟,改隸之際則被作為官產,由日本政府接收。隨著日本政府進行新竹市區改正,內天后宮廟址被規劃為計畫道路預定地,但因為該廟為新竹重要廟宇,所以僅正殿被拆除,當時信徒考量內天后宮已成日產,且隨時將全部拆除,所以未進行修繕改建。日治昭和年間日本政府對民間信仰廟宇與廟產進行一系列整理運動,內天后宮神像遭散置到多處廟宇、神明會。昭和16年(西元1941年)廟產更全部賣與「新竹市方面委員事業助成會」。
戰後,內媽祖廟管理委員會將媽祖迎入原日治時期真宗本願寺派的竹壽寺內,後因建築狹窄,於是遷到現址。民國51年(西元1962年)管理人林華新(生卒年不詳)會同地方仕紳陳火順(生卒年不詳)發起重建,新建的內天后宮在民國61年(西元1972年)竣工,此後陸續增建拜亭、戲臺等,形成今日格局廟貌。
主要特色
今日內天后宮的建築為民國51年(西元1962年)所建,採鋼筋混凝土構造仿傳統木造廟宇建築,建築坐向為坐西北朝東南,主體建築的平面布局屬於兩落兩廊之建築格局,兩落即三川門與正殿,兩廊即連接三川門與正殿的廊道,廊道設隔牆,主體建築左右對稱,是典型傳統漢式中型寺廟建築的平面配置。主體建築前方設置前埕,廟埕與戲臺間為西門街。
三川門面寬三開間,前檐裝修以石材組成,檐口柱為水泥塑成之一柱一龍式龍柱,棟架為仿二通三瓜式,二通上的瓜筒以獅座取代,屋頂採「升庵式重簷歇山」式,屋頂作法是明間的屋頂向上升高一層,而與次間的屋坡明顯斷開,這作法又稱為「斷簷升箭口」式,但三川門在明間屋頂上再作「假四垂」式,使得三川門的屋頂形式多變,所謂的「假四垂」是在屋頂上加上歇山頂,但其構造並非歇山頂,故稱為「假四垂」,屋脊布滿剪粘使屋頂充滿裝飾性。
正殿作敞廳式,不裝設門扇,前後用四柱,前面二柱構成步口,各柱間上方作天花,中央點金柱上方則作3層八卦形天花,層層內縮,頂心明鏡繪畫太極八卦,後副點金柱之間的內檐裝修作為神龕,屋頂採「假四垂」式,屋脊為翹脊。
正殿明間神龕供奉天上聖母,神龕外豎立尺寸千里眼與順風耳神像,神像作身著官服的扮相,彰顯千里眼與順風耳曾受朝廷欽封,左次間供奉註生娘娘與婆姐神像,右次間神龕供奉積慶衍澤公與夫人的神牌,此2位神祇即是媽祖的父母林愿與王氏,此封號為清道光21年(西元1841年)朝廷對媽祖父母的追封,信徒稱為「聖父母」,聖父母神牌前供奉福德正神與土地婆神像。正殿的步口設置供桌,桌上供奉中壇元帥、文昌帝君、武財神爺,左側牆前供奉比干、右側牆前供奉月老星君。
依據日治時期的調查,內天后宮有數塊清代匾額,可惜這些匾額皆已不存。今日廟內保存的歷史文物,主要有大正6年(西元1917年)與大正9年(西元1920年)的供桌,這兩張供桌尺寸大、做工精良,見證日治時期新竹的工藝產業,為廟中保存珍貴文物。
正殿明間作三層八卦形天花,層層內縮,頂心明鏡繪畫太極八卦。
正殿為不裝設門扇之敞廳式,使得正殿空間顯得通暢,信徒入廟可直接看見媽祖神像。
三川門點金柱書寫「五十三村」意指內天后宮信仰圈範圍
宋朝以後歷代朝廷都追封媽祖父母,因而許多媽祖廟都會供奉媽祖的父親積慶衍澤公、母親積慶衍澤夫人,內天后宮是在正殿右次間神龕供奉聖父母神牌。
正殿的交趾陶壁堵為內天后宮的裝飾藝術特色,展現戰後的交趾陶工藝技術,壁堵的題材為廿四孝,展現傳統道德思想對於孝道的重視。
文獻資料
- 1.漢寶德計畫主持,卓克華、梁明昌協同主持(2008)。新竹市內天后宮調查研究暨再利用計畫。新竹市:新竹市政府文化局。
- 2.陳培桂纂輯、臺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編(2006)。淡水廳志稿。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條目參照
環景連結
周邊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