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口湖牽水車藏(狀)

口湖牽水車藏(狀)
*
口湖居民於金湖萬善爺廟、下寮仔萬善爺廟、蚶仔寮萬善祠前牽水狀,希望透過牽狀儀式幫助先人早日脫離苦海。
資產類別: 重要民俗-重要民俗-儀式、祭典、節慶
所在地址: 雲林縣口湖鄉民主路5號(金湖萬善爺廟)蚶寮126號(蚶仔寮萬善祠)下崙村2鄰下寮70-6號(下寮仔萬善爺廟)
公告日期: 公元2008年11月25日
創建/起源年代: 清道光25年(西元1845年)湖內洗港事件
經 緯 度: 120.16548,23.63443
指定/登錄機關: 雲林縣
公告文號: 府文資字第0972401902
資產保存者: 重要民俗-儀式、祭典、節慶

指定/登錄理由

1.符合文化資產保存法第59條暨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2項之第1至5項之基準。
2.口湖牽水車藏(狀)為臺灣規模最盛大之牽車藏(狀)活動,且具有歷史紀念意義,呈現地方人文特色,緬懷先民之精神。

主題導覽

清道光25年(西元1845年)農曆6月7日的連夜大雨,導致口湖沿海地區死亡慘重,爾後每年農曆6月7日至6月8日,口湖民眾都會舉行牽水(車藏)超度祭典追悼。

牽水狀(正字為(車藏),音「狀」),又作車水狀,是一種禮聘道士團設壇,為水中超渡亡靈的習俗。雲林縣口湖鄉每年農曆6月7日下午於蚶仔寮、金湖港舉行出海放水燈;下寮仔萬善祠則有擔飯擔祭祖活動,初八舉行法事,由法師主持法會後牽狀,結束後會倒狀、燒狀,結束一連串牽水狀法事,是臺灣規模最大之水難祭儀。

發展源流

清道光25年(西元1845年)農曆6月7日傍晚大雨連連,初八又突然狂風大作加上暴雨襲擊,磅礡的雨勢讓暴漲的北港溪與牛挑灣溪的溪水灌入樹苓湖,並倒灌進入沿海地帶,造成洪水氾濫。一夜之間,從虎尾溪到北港溪沿海一帶,全部淹沒,以下湖口一帶的九個村莊(下湖、蚶仔寮、黛仔挖、新港、無尾敦、蝦子寮、下崙仔、泊仔寮、竹苗寮)最為嚴重,其中蝦子寮與竹苗寮更是全軍覆沒,海水退潮後,沿海一帶橫屍無數。

當地所有田園跟魚塭皆被毀壞,罹難者太多,草蓆被買盡也無法收埋,為了不讓死者屍骨曝屍荒野,只好挖坑集體埋葬,稱為萬人塚。根據官方統計水患罹難者人數估計3,000人,民間說法則為7,000多人。待收埋過程告一段落,臺灣兵備道熊一本(西元1778-1853年)、臺灣鎮總兵葉長春(生卒年不詳)會同臺灣府知府仝卜年(西元1780-1848年),向道光皇帝稟告災情。道光皇帝為了體恤百姓,特准開義倉榖米1000石、撥銀3000兩賑災,並敇封收埋水患罹難者的萬人塚為『萬善同歸』。因為災後衛生條件不佳和飢荒,後來又發生瘟疫,造成約3,000人死亡。當地也開始謠傳,災情慘烈是因為道光皇帝開金口,後續瘟疫死亡人數3,000人要與水患罹難者7,000人,湊為「萬」善同歸。

因為實際歷史事件而流傳下來的民俗祭典,和口湖沿海地區民眾的歷史記憶緊密結合,除了展現傳統道教科儀,並以特有的水(車藏)表現民間糊紙、彩繪等工藝藝術,傳承民俗祭典文化,其悲憫祈福求安、對先人慎終追遠的意涵與精神,都具有特殊性與歷史紀念意義。
 

主要特色

臺灣民俗中,凶死的亡者透過拔度的儀式,被從地獄救度出來,如溺死者需透過牽水狀(「狀」正字為(車藏),音「狀」)的科儀,以脫離苦海獲得解脫。狀是以竹篾編紮成內外兩圈圓筒狀,再糊上淺淡花紙,然後按水中、陰間、天堂三種不同的宇宙空間排列,頂端四角各插1支小三角旗來招魂。轉動水狀代表讓亡魂,藉由旋轉的水狀自水中找到上岸的方向,來到陽間接受普度,希望透過牽狀儀式來幫先人超度,等牽水狀儀式全部完成之後,會由道長進行倒狀之後再燒狀,象徵整個牽水狀圓滿結束。

口湖牽水車狀的民俗活動起源於清道光25年(西元1845年)農曆6月7日的水患事件,當時為了祭祀在水災罹難的親人,於是興建草祠於蚶仔寮西南處萬人塚旁(即蚶仔寮舊金湖港萬善爺廟前身)。清咸豐8年(西元1858年),外埔庄商人王大有倡議募款,建廟堂式的萬善爺廟。之後又因交通不便,民國47年(西元1958年)分靈建金湖萬善爺廟。下寮仔地區也在清咸豐2年(西元1852年)建萬善爺廟,並將亡者埋骨之金甕、水缸,用石灰封抹成一堆堆的石坵。

農曆6月7日當天下寮仔萬山爺廟舉行挑飯祭拜萬人靈儀式,活動時會集結來自口湖、四湖鄉等地村民,用傳統的扁擔挑著飯菜以徒步的方式,到萬善爺廟來祭拜祖靈。無法親自前往萬善爺廟祭祀的民眾,則在家門前擺設香案朝萬善爺廟方向祭拜,這是一項表現對先人慎終追遠的文化意涵。

口湖地區也因清道光25年(西元1845年)水災溺死者眾多,當地的牽水狀儀式特別壯觀。

牽水狀儀式全部完成之後,進行倒狀之後再燒狀,象徵整個牽水狀已經圓滿,金湖萬善爺廟因為水狀數量過多,都會隔天才燒狀。
牽水狀儀式全部完成之後,進行倒狀之後再燒狀,象徵整個牽水狀已經圓滿,金湖萬善爺廟因為水狀數量過多,都會隔天才燒狀。
雲林「口湖牽水(狀)」是臺灣規模最大的水難祭儀。除了展現傳統道教科儀,並以特有的水(車藏)表現民間糊紙、彩繪等工藝藝術,傳承民俗祭典文化。
雲林「口湖牽水(狀)」是臺灣規模最大的水難祭儀。除了展現傳統道教科儀,並以特有的水(車藏)表現民間糊紙、彩繪等工藝藝術,傳承民俗祭典文化。
拔狀之後,會到每個水狀去點狀,表示牽動每一個水狀,是因為數量過多無法一一牽狀的取代方式。
拔狀之後,會到每個水狀去點狀,表示牽動每一個水狀,是因為數量過多無法一一牽狀的取代方式。
牽狀時有感應的民眾會拔起水狀,並衝進萬善爺廟,代表先人已經上岸。
牽狀時有感應的民眾會拔起水狀,並衝進萬善爺廟,代表先人已經上岸。
法師正在執行點狀,接著便會進行牽水狀,召請先人亡魂上岸接受祭拜。
法師正在執行點狀,接著便會進行牽水狀,召請先人亡魂上岸接受祭拜。
下寮仔萬善祠後方的萬善同歸塚,在晚上點著燭光,希望照明先人回到陽間的路。
下寮仔萬善祠後方的萬善同歸塚,在晚上點著燭光,希望照明先人回到陽間的路。
六月初七日傍晚,口湖、四湖地區居民到海邊放水燈,目的要請先人上岸,水燈有招引水魂前來接受祭拜之意。
六月初七日傍晚,口湖、四湖地區居民到海邊放水燈,目的要請先人上岸,水燈有招引水魂前來接受祭拜之意。
當地居民以扁擔挑飯菜至下寮仔萬善同歸祠祭拜萬人塚、往生先人。
當地居民以扁擔挑飯菜至下寮仔萬善同歸祠祭拜萬人塚、往生先人。
車藏是以竹篾編紮成內外兩圈圓筒狀,再糊上淺淡花紙,然後按水中、陰間、天堂三種不同的宇宙空間排列,頂端四角各插1支小三角旗來招魂。
車藏是以竹篾編紮成內外兩圈圓筒狀,再糊上淺淡花紙,然後按水中、陰間、天堂三種不同的宇宙空間排列,頂端四角各插1支小三角旗來招魂。

文獻資料

  • 1.李豐楙(1996)。金湖港文化祭。雲林:金湖港萬善祠管理委員會。
  • 2.黃文博(2005)。金湖港牽水車藏-雲林縣金湖港蚶仔寮開基萬善祠的故事。舊金湖港蚶仔寮開基萬善祠管理委員會。
  • 3.曾人口主撰(2008)。金湖萬善同歸誌。雲林:金湖萬善爺廟管理委員會。
  • 4.林茂賢(2010)。臺灣民俗采風。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
  • 5.陳逸君主編(2011)。牽水車藏 災難‧重生‧信仰。雲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所。
  • 6.王壽來(2012)。萬善同歸牽車藏(狀)情DVD。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7.楊亞卿(2014)。雲林縣「口湖牽水車藏」被指定成為「重要民俗」之研究。航行與定錨:臺灣民俗研究青年學者學術研討會。
  • 8.邱凡芸/文、黃琬婷/圖(2015)。重要民俗繪本 口湖牽水車藏。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條目參照

環景連結

    周邊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