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定/登錄理由
合乎文化資產保存法「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 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2款,民俗之傳統性、地 方性、歷史性、文化性、典範性。
另亦含有親海性、宗教性、地方性等特色。
主題導覽
神明淨港的活動在野柳已延續一百多年。每年農曆正月十五,為酬謝神恩,由野柳保安宮主辦「神明淨港」儀式。該活動為野柳地區三大民俗宗教活動之一,是新北市萬里區每年元宵節的盛事,也是臺灣唯一的淨海儀式。儀式活動主要分成「迎媽祖」、「討海尾」和「神明淨港」三項主要祭典,出巡的神明包括開漳聖王、媽祖、 周倉將軍和土地公等。
儀式分成淨海巡洋、神明淨港與神明過火三個部分,從上午的淨港儀式開始,由漁船巡洋淨港,將漁獲分享給信眾,儀式的最高潮莫過於齋戒淨身的上百名壯丁,在鑼鼓喧天的熱鬧吆喝聲中,於冷冽的寒冬裡扛著神轎跳入野柳港中,再由港區對岸上岸;到中午11時左右,開始舉行進行神明過火儀式;而到下午則恭請眾神,祈福繞境野柳。這個稱為「水中去,火中來」的祭儀活動,相當具有地方文化特色,近年新北市政府將此活動命名為「野柳神明淨港文化祭」。
發展源流
神明淨港是新北市萬里區每年元宵節的盛事,藉此向保安宮開漳聖王祈福年年漁獲豐收、出航平安。相傳於清朝嘉慶25年(西元1820年),有一艘載著開漳聖王神像和建材的無人駕駛船在野柳港外沉浮,為探究竟,經登船查看,船上並無人員,只見艙內福杉十餘根,方型青斗石二個,並在舵工室內覓得神像一尊,村民百思不解,遂將船引回野柳,再詳細查尋,並無任何遺留物。村民鑒於大帆船之靈異事件,共同商議利用船上建材及海邊咾咕石在現廟址建造一簡單廟宇,以方型青斗石代替石獅守護門首,虔誠安置神尊,供民眾參拜。
相傳清朝末年,從中國福建省開出的船隻在風浪中觸礁沉沒,慘案發生前三天,開漳聖王公降乩於老漁民,並指示里民在港外紮營,獻紙祭拜漁港以祈清淨,結果三天後沒有罹難者屍體漂入港內。爾後,開漳聖王公乃透過乩童指示想在元宵節下港巡視,里民遵照其意,由年輕力壯的男信徒抬著開漳聖王、媽祖、周倉將軍和土地公,不畏天寒,衝跳入海,驅逐水中鬼怪,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因此,每年農曆正月十五為感謝開漳聖王未讓罹難者漂入漁港,便舉辦神明淨港儀式,旨在去穢驅邪。
位於新北市萬里區野柳村的保安宮神明淨港活動,詮釋神明淨港及其對於野柳居民的意義。儀式由一組八人壯丁抬著開漳聖王等神轎衝向海中,進行淨港驅邪,再舉行過火儀式,這是全台獨一無二、水裡來火裡去的宗教活動,希望能藉著神力洗淨漁港污穢,使出航平安、豐收。
主要特色
位於臺灣北端的野柳,依山面海,居民大多以漁業為生。安居樂業的野柳居民,為求開漳聖王等神尊法力庇佑,讓「海波不興、漁獲滿艙」,於每年農曆正月十五,當地信眾便會舉辦「神明淨港」儀式,歷經請神、過爐、炸轎、遶海、除煞、過海、過火、遶境、安五營等宗教儀式,希望借由神力去晦避邪,保佑眾生。
淨港儀式包括淨海巡洋、神明淨港與神明過火,「淨海巡洋」是由信眾偕同神轎出海來回巡視野柳港三圈,並將船上漁貨卸載,象徵漁船滿載而歸、平安入港;「神明淨港」則由年輕壯丁肩扛神轎一起衝入野柳漁港,並泅泳至海港對岸登陸,藉此行動以驅逐孤魂野鬼,象徵神明淨港保平安,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緊接著「神明過火」是神轎隊伍在保安宮前寬廣的空地中,由扛神轎的轎夫赤腳踏過木炭火堆三巡,象徵去除晦氣、迎好運,最後在鑼鼓喧天中進行遶境祈福,護佑莊民出海平安,漁獲滿載,深具親海性、藝術性與宗教性,是野柳元宵節特色民俗活動。
民間認為死於意外之亡魂會抓交替,淨港的目的無非在藉神力洗淨漁港污穢,與罹難者冤魂有所隔離,避免一再發生憾事,也祈求漁船揚帆得意、出入平安,魚穫滿載;而過火也是一種清淨儀式,首先由法師清淨道場,進行開火路儀式,接著撒米、鹽,吉時一到,扛抬神轎和神像的執事人員便踏火而過,民間認為易出意外之處陰氣較重,藉此淨化身上的陰氣,最後善男信女再魚貫尾隨通過。
文獻資料
- 1.阮昌銳(2011)。野柳神明淨港口述歷史。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 2.林新欽(2002)。野柳神轎淨港過火、豐年半月刊52卷4期。
- 3.蔡秋華(2016)。從安「內」攘「外」的辟邪文化探究野柳保安宮之淨港活動。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條目參照
環景連結
周邊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