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西港廣慈宮金獅陣

西港廣慈宮金獅陣
*
金獅陣以「獅頭」帶陣,所以「獅頭」在金獅陣裡的地位頗高,是表演的主角,也是此陣的祀神。金獅頭以紙糊製作,造型特殊,彩繪鮮豔。
資產類別: 傳統表演藝術-傳統表演藝術-雜技
所在地址: 臺南市西港區
公告日期: 公元2007年09月11日
創建/起源年代: 據載於道光27年(公元1847年)西港慶安宮重新修建落成時辦理王醮及擴大繞境時就有金獅陣的存在。
攝影者: 胡家綾、楊晴帆
經 緯 度: 120.20020,23.12501
指定/登錄機關: 臺南市政府
公告文號: 府文資字第0960199479號
資產保存者: 傳統表演藝術-雜技

指定/登錄理由

1.金獅陣為「宋江四陣」(宋江陣、金獅陣、白鶴陣、五虎平西陣)之一,獅頭造形及動作獨特而有異趣,具藝術性。

2.為宋江陣班底之陣種,以獅領陣,既有宋江陣式的演出,單、雙、群打相當獨特,又有「舞獅」的特殊表演,值得保存。

3.為原臺南縣金獅陣的始祖,號稱「獅母」,甚多金獅陣皆由其衍出。

4.該團在「西港仔香」中具領導地位,可入王府。表演動作及技藝又多保留原味,技巧極佳,值得保存。

發展源流

金獅陣多分布於原臺南市及高雄市,其中又以臺南市為其大本營,如:佳里鎮金唐殿「蕭壠香」、西港慶安宮「西港仔香」、東山鄉碧軒寺「佛祖回駕」等廟會。而烏竹林金獅陣是西港仔香最早的金獅陣頭,創建年代不可考。相傳庄民當時於廣慈宮後方的池塘挖出獅頭及黃蜂出巢秘笈內附各式兵器操練圖說,庄民合力將其運回,並請示廣慈宮謝府元帥後,請名師操練,成就了今日的金獅陣。據載於道光27年(公元1847年)西港慶安宮重新修建落成、辦理王醮及擴大繞境時就有金獅陣的存在。

金獅陣是由宋江陣蛻變而來,它與宋江陣最大的不同是,宋江陣以「頭旗」、「雙斧」領軍,而金獅陣則以「獅頭」帶陣。宋江陣主要流行於臺灣南部地區,臺南、高雄一帶。關於宋江陣的源流大致來說有6種說法:《水滸傳》人物宋江攻城用的武陣、少林寺的「實拳」、戚繼光的「藤牌舞」或「鴛鴦陣」、鄭成功的「藤牌兵」或「五花操兵法」、福建漳泉一代自衛武力的團練或清末臺南的「義民旗」等六種說法。

一般來說,較有公信力的說法,是認為宋江陣與明代軍事訓練相關,而它的稱呼則來自於水滸傳。水滸傳中梁山泊108條好漢的故事,敘述在紛擾的時局,標榜「替天行道,忠義兩全」。宋江陣相傳最早即為108人,但由於組成不易,一般都是以72、50、42、36人陣為多,其中又以36人陣最為普遍,意取36天罡(音同剛,天罡即北斗星),並以鑼鼓鈸配樂。

宋江陣人手至少1樣兵器,叫得出名號者所持的兵器較為固定,如大統領宋江的頭旗、關勝的大刀、副統領玉麒麟盧俊義的雙鐧、黑旋風李雙斧、母夜叉孫二娘的雙刀或雙劍、一丈青扈三娘的雙刀或官刀、鼓上蚤時遷的雞箒、母大蟲顧大嫂的雨傘、行者武松、浪子燕青、花和尚魯智深的齊眉棍,此外還有板尖、耙仔、金勾、雙錘、長叉、藤牌、丈二、韃仔刀、斬馬刀、鉤鎗鎗等。

宋江陣因各地流派的演變,另分有金獅陣、白鶴陣及五虎平西陣。其中的不同是,金獅陣中沒有頭旗和雙斧,取而代之的是「獅爺」,所以稱之為「金獅陣」或「宋江獅陣」。而白鶴陣則以白鶴仙祖和白鶴童子取代宋江陣中的頭旗和雙斧,所以稱之為白鶴陣。至於五虎平西陣,主要增加「狄青五虎將」。這些陣頭不論由誰領陣,領陣者之後的陣式皆為宋江陣基本隊伍,所拿的兵器也多有雷同。

主要特色

金獅陣的表演形式近似宋江陣,不過套數和陣型沒有像宋江陣那麼複雜,金獅陣的演出方式,開始及結束都由獅頭帶領拜神。拜神之後打圈、開四城門、龍捲水、蜈蚣陣、黃蜂結巢、黃蜂出巢等等陣式,接著表演18般兵器等,金獅陣所用之兵器多仿自宋江陣,其中最多為藤牌(藤制盾牌)。一般相信,籐牌為天地會之聖物,因此使用藤牌的藝陣或與天地會相關。最後由獅子表演獅舔尾、獅翻身、煞獅、刣(音類似臺,原意為殺,但此處有舞、弄之意)獅、獅旦表演,最後是兵器對打與陣式演練(官兵陣、五花陣、八卦陣)。各地金獅陣表演內容不盡相同,但都以武術表演的單打、雙打和集體群打為主,或僅做搖旗吶喊而已。

金獅陣以「獅頭」帶陣,所以「獅頭」在金獅陣裡的地位頗高,是表演的主角,也是此陣的祀神。金獅頭以紙糊製作,造型特殊,彩繪鮮豔,依據傳統,每陣專用1隻,且每3年更換,舊獅頭則予以火化。一般有「金獅陣」的廟宇,多設有專祠或神壇供祀,西港區港東里烏竹林廣慈宮的「獅祖」即是「西港仔香」的開路先鋒。廣慈宮的獅頭以紅底搭配金箔,獅身披著黑色麻網衫,背脊部分打了24個結,像是人體的脊椎,有賦予生命的意義。

金獅陣的一大特色是還有1位獅旦的角色。臺南市佳里、西港、歸仁、仁德等地區的金獅陣都有此1角,這些獅旦皆由12歲以下的學童扮演,表演時獅旦頭繫布巾帽,身穿紅肚兜,腰纏長布巾,有時還配戴黑眼鏡,站立於成人肩上,右手不時揮舞著綵球,造形十分可愛,是金獅陣的領陣者,具有引導神獅的作用,角色類似龍陣的「龍珠」,或獅陣的「獅鬼」、「笑佛」。獅旦本應由女生扮演,但有各種不便理由,皆改由小男生裝扮。

西港廣慈宮金獅陣是「西港香」最先組成的金獅陣,也是最具聲勢的武術陣頭,至今已有百年以上的歷史,素有「獅母」之稱,從早期至今一直是西港香出巡繞境時之開路先鋒。此金獅主要是為了3年1次的「西港仔香」組織、訓練,當訓練完成後,即擇期至玉敕慶安宮開館,向神明稟告成效,並向千歲爺報告已經完成準備可以開始繞境。烏竹林金獅陣有開路解厄、驅邪祭煞及維持秩序的功能外,其餘例如金獅陣開始繞境後,一定會帶著謝籃,除了裝載廟方或是地方仕紳餽贈的謝禮外,最重要的是裝載的淨香爐、鞭炮、金紙、淨符等物,淨香爐一路香火不斷,象徵沿路驅邪除穢、淨化空間,若表演時有人不小心觸犯禁忌時,靜香爐有淨化金獅陣的作用。另外,兵器皆貼有淨符,在地人慣稱為淨符,其來源是金獅陣於請獅祖立館後,在廟裡由獅祖降駕於手轎仔當場直接畫於金紙,與其他陣頭皆由法師畫符及唸咒有所不同,手轎畫符儀式象徵神明已驗收核可該陣頭,往後神祗將會如影隨形,跟隨金獅陣消災解厄、祛除晦氣、驅除邪靈。另外,打圈、燃放鞭炮等也都具有消災解厄之驅邪避禍的宗教意義。

此外,西港廣慈宮金獅陣與創立於清康熙39年(公元1700年)的「麻豆紀安宮金獅陣」互為獅母與獅子;為西港仔香入廟時,能同時進入西港慶安宮王府參拜的2支獅陣。
金獅陣獅旦多由12歲以下的學童扮演,頭繫布巾帽,身穿紅肚兜,腰纏長布巾,有時還配戴黑眼鏡,站立於成人肩上,右手不時揮舞著綵球,是金獅陣的領陣者。
金獅陣獅旦多由12歲以下的學童扮演,頭繫布巾帽,身穿紅肚兜,腰纏長布巾,有時還配戴黑眼鏡,站立於成人肩上,右手不時揮舞著綵球,是金獅陣的領陣者。
廣慈宮的獅頭以紅底搭配金箔,獅身披著黑色麻網衫,背脊部分打了24個結,像是人體的脊椎,有賦予生命的意義。
廣慈宮的獅頭以紅底搭配金箔,獅身披著黑色麻網衫,背脊部分打了24個結,像是人體的脊椎,有賦予生命的意義。
金獅陣的演出方式,涵蓋18般兵器的表演。兵器皆貼有淨符,在地人慣稱為淨符,象徵神明已驗收核可,往後神祗隨金獅陣消災解厄、祛除晦氣、驅除邪靈。
金獅陣的演出方式,涵蓋18般兵器的表演。兵器皆貼有淨符,在地人慣稱為淨符,象徵神明已驗收核可,往後神祗隨金獅陣消災解厄、祛除晦氣、驅除邪靈。

文獻資料

  • 1.黃文博 (1991)。《當鑼鼓響起 臺灣藝陣傳奇》。臺北:臺原。 
  • 2.黃文博 (2000)。《臺灣民間藝陣》。臺北:常民文化。 
  • 3.陳彥仲、黃麗如、陳柔森、李易蓉、謝宗榮、張志遠、陳仕賢等 (1993)。《臺灣的藝陣》。臺北:遠足文化。 
  • 4.呂理政等(2014)。《天人會 水火交》。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條目參照

環景連結

    周邊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