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萬和宮

萬和宮
*
萬和宮屬三進式,採三落二院式配置,座西略偏南,主軸線上殿宇是1座三開間三殿的縱深式廟宇建築。
資產類別: 古蹟-寺廟
所在地址: 臺中市南屯區南屯里萬和路1段51號
公告日期: 公元1985年11月27日
創建/起源年代: 傳清康熙23年(公元1684年)  (清康熙23年(公元1684年)郁永河的《裨海遊記》顯示,濁水溪以北鮮有漢人)
攝影者: 藍星球資訊
經 緯 度: 120.63911,24.13781
指定/登錄機關: 臺中市政府
公告文號: 待考
資產保存者: 財團法人臺中市萬和宮

指定/登錄理由

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及具有保存價值評定之。

發展源流

萬和宮創建於今南屯萬和路一段,為清領開墾時期半線(彰化)至葫蘆墩(豐原)間的犁頭店街(昔日打製犁頭等農具店舖聚集今南屯區內)聚落信仰中心,清康熙22年(公元1683年),當時千總張國(生卒年不詳)隨施琅(1621-1696)平臺,由湄洲恭請聖母香火護船來臺,起初僅建立小祠拜祀,為萬和宮創始的最初張國於清康熙54年(公元1715年)方升官為定海鎮總兵。坊間傳說清康熙23年(公元1684年)張國以浙江定海總兵身分渡臺平反番變,當時其身份為隨施琅平臺將領,傳說不符於史實)。清康熙49年(公元1710年)張國入墾今日南屯,取得南屯地區的開墾權,因而從福建廣招漢人來此開墾(為最早開發犁頭店的漢人),替南屯地區未來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因漢人大舉入墾犁頭店街一帶,庄頭聚落漸漸形成,供奉媽祖的小祠屢顯聖蹟庇祐墾民,成為墾民信仰中心,聖蹟傳開各地信徒紛紛前來朝拜,於清雍正4年(公元1726年)地方提倡建廟,由時居犁頭店地區的張、廖、簡、江、劉、黃、何、賴、楊、戴、陳、林等12大姓氏集資擴建,大廟完工定名為:萬和宮。「萬和」寓意,希望藉由祭拜媽祖的宗教信仰,保佑不同族群不分你我,能夠「萬眾一心、和睦相處」共謀地方發展。根據《寺廟臺帳》記載,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因地震災害萬和宮受損,地方仕紳募資整修廟殿,但透過廟內古物實際上可能稍晚;清光緒12年(公元1886年)重新粉刷廟內,日昭和7年(公元1932年)將正殿內柱子替換為水泥柱,光復後每隔數年視廟宇狀況,地方人士加以整修,數次整建過程中,並無對主體建築與歷史文物做出破壞,致使萬和宮內諸多文物保留至今。

民國50年(公元1961年),有感萬和宮長期無專職管理單位,致使部分廟產被占,廟務不易推動,時南屯區長林劉連炳與地方人士籌組管理單位,完成「財團法人臺中萬和宮」登記手續,職掌萬和宮一切廟務,於民國80年(公元1991年),萬和宮為推廣地方文史發展,藉由各方善信大德捐獻,動工興建文化大樓,民國82年(公元1993年)完工5層樓大樓,現3樓為圖書館、4樓為文物館、5樓為麻芛文化館。

主要特色

萬和宮座西朝東略偏南,屬三進式,採三落二院式配置,座西略偏南,主軸線上殿宇是一座三開間三殿的縱深式廟宇建築。三川殿計開三門故稱為三開間,木質裝修鏤雕精美,前檐用六角石柱,柱頭處且劇有蓮瓣形凹槽,且擁有豐富的剪黏裝飾。拜殿為大木舉架,屋頂為捲棚形式。正殿則採三通結合四點金柱與正殿舉架相接,正殿的屋頂則使用歇山式。帶拜殿的正殿,除奉老大媽外,還有嘉慶時期的老二媽、光緒時期的聖二媽、聖三媽等。後殿主祀觀音菩薩,左祀註主娘娘,右奉張國及賴清標祿位,左廂配祀關聖帝君,右廂配祀神農大帝。

三川殿龍邊之泥塑,為「蒼龍吐水」,神龍翱翔雲端間首不見尾,朝下之龍頭口吐龍涎,激起水中鯉魚奮勇而上,勉勵後代子孫奮勉向上,鯉躍龍門之意,虎邊之泥塑,為「丹鳳朝陽、牡丹盛開」,意涵富貴吉祥。後殿廂房有100年的神轎,做工細緻、金碧輝煌,清光緒5年(公元1878年)的古鼎、道光20年(公元1840年)的古鐘錯置。在石階旁,幽靜之意油然而生。廟內懸掛匾額眾多,清領時期所留下的就有13塊之多,當中又以清雍正5年(公元1727年)「福蔭全臺」最為珍貴,除了是歷史最悠久外,其為萬和宮竣工後,臺灣府北路營管貓霧梀杏營守備彭朝桂(生卒年不詳)所贈(下款為「臺灣南路營管理貓霧捒隆恩庄右營守府帶尋常軍功加1級紀錄1次彭朝桂」),象徵著萬和宮建廟的歷史過程。

4樓的文物館中存放了許多萬和宮的歷史文物,包含道光鐘、鼎,以及雕工精細的神轎、香爐轎,供參訪民眾了解萬和宮的歷史。另外5樓的麻芛文化館中存放著南屯地區的發展歷史軌跡文件,展現麻芛文化在南屯發展的輝煌史。麻芛又稱為黃麻,是臺中南屯地區的特產之一,在彰化以南、豐原以北少有栽種,因此取其寓意來代表南屯當地的歷史、文化、藝術、觀光生態資源,是受到前文化建設委員會(今文化部)指導下成立的臺中第1間民間地方文化館。擁有超過300年歷史的萬和宮,除了親自見證南屯地區的發展史外,再經由萬和宮這棟文化大樓的興建,藉由民間信仰的力量,除了將宗教文物保存也兼具了當地文化歷史傳承的功用。
萬和宮內諸多文物保存狀況良好,三川殿彩繪木雕、棟樑等仍可見其藝術價值。
萬和宮內諸多文物保存狀況良好,三川殿彩繪木雕、棟樑等仍可見其藝術價值。
虎邊之泥塑,為「丹鳳朝陽、牡丹盛開」,意涵富貴吉祥。
虎邊之泥塑,為「丹鳳朝陽、牡丹盛開」,意涵富貴吉祥。
廟內懸掛匾額眾多,清領時期所留下的就有13塊之多,當中又以清雍正5年(公元1727年)「福蔭全臺」最為珍貴。
廟內懸掛匾額眾多,清領時期所留下的就有13塊之多,當中又以清雍正5年(公元1727年)「福蔭全臺」最為珍貴。

文獻資料

條目參照

環景連結

    周邊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