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臺中文昌廟

臺中文昌廟
*
文昌廟的方位座北朝南略偏東南方8度,為五開間外有拜亭、有兩進、左右兩側各有護龍的祠宇式建築。
資產類別: 古蹟-直轄市定古蹟-寺廟
所在地址: 臺中市北屯區仁美里昌平路2段41號
公告日期: 公元1985年11月27日
創建/起源年代: 清道光5年(公元1825年)
攝影者: 謝文賢(樹王文史工作室負責人)
經 緯 度: 120.68464,24.19078
指定/登錄機關: 内政部
公告文號: 74臺內民字第357272號
資產保存者: 直轄市定古蹟-寺廟

指定/登錄理由

依中華民國73年2月22日頒行之文化資產保存法施行細則第45條綜合評定之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發展源流

文昌廟座落於臺中市北屯區仁美里昌平路2段41號(舊地號北屯庄「四張犁」街東南方),為地方社學發展而成的寺廟建築。

清康熙23年(公元1684年),靖海將軍施琅(1621-1696)打敗鄭氏王朝,奏請朝廷正式將臺灣納入清國版圖。清國頒佈渡臺禁令,但仍無法阻止閩、粵移民冒險橫渡「黑水溝」來臺開墾,大批漢人相繼進入臺灣中部移墾。當時,從半線(彰化)到葫蘆墩(今豐原)有1古道,沿路必須經過四張犁。清領時期,日落城門即關閉,往來南北的行旅,若趕不及進葫蘆墩城寨,便在四張犁街住宿1晚,街肆於是逐漸繁榮。

一般而言,清代臺灣地方性文祠(廟)之倡建,多半起源於地方仕紳、儒者感念地方文風不振,為表揚儒術,培養鄉民識字、讀書能力,進而得以參加科舉而創設。四張犁文昌廟之創建,即為當地儒者所創立「文蔚社」和「文炳社」。

依照日治時期臺中州大屯郡寺廟臺帳記載,「文蔚社」是嘉慶3年(公元1798年)四張犁地區儒者曾玉音(生卒年不詳)與地方仕紳為提倡當地文風,募集會員籌備基本財產而設立;「文炳社」則是嘉慶5年(公元1800年),當地儒者黃正中、林宗衡(生卒年皆不詳)等人在現今廟地附近開設書房,教授漢學之「學會」組織。

後來,2社取得共識,各自募集社員,籌聚資金,以倡建「文昌祠」為志。道光5年(公元1825年),2社社員奉旨建立成立「文昌會」,奉祀文昌帝君,由爐主當值在家供奉。同治2年(公元1863年),資金籌募充裕,於現址開始建造;同治10年(公元1871年)竣工,奉祀文昌帝君為主神;同時,開辦社學,教育當地鄉民。因其屬儒教文祠性質故稱「文祠」或「文昌祠」,日治時期,因日人習慣用語不同,改稱為「文昌廟」。

建廟所餘資金則用來購置田地,收取佃農耕作部份收益作為廟方資產,以供廟宇祭祀、修繕之用,餘額則分給社員當作紅利。當時,該廟雖由2社合資興建,但實際上仍以各自名義分擔廟務,並且分別管理各社社員財產分配。

明治37年(公元1904年),文昌廟內兩側的龍虎爿護龍曾經無償提供給日本政府作為四張犁公學校(即今臺中市北屯國小)的分校使用,左右齋房則充作教師宿舍。昭和10年(公元1935年)因文蔚社經營不善,宣告解散,改由文炳社獨立負責文昌廟內一切事務。

民國34年(公元1945年)二戰結束後,經歷了民國36年(公元1947年)政府推行三七五減租,以及民國40年(公元1950年)的公地放領政策,原本文昌廟擁有的廣大地產幾乎全被分領,文昌廟建築本體則一度被軍隊徵調使用。屋舍被改建為營舍,再加上年久失修,多有毀壞。民國65年(公元1976年),地方民眾發起重修建神殿、拜亭及三川門等建物。民國74年(公元1985年)11月,文昌廟被指定為第3級古蹟。次年(公元1986年)依原型重修神殿、拜亭與三川殿屋頂,重建左右廂與庫房,並增建金亭與廁所等空間。其建築構造基本上仍維持木構架與承重磚牆混合型態。現文昌廟供奉主祭神為「文昌帝君」,另奉有「文衡帝君」、「孚佑帝君」、「朱衣星君」、「魁星星君」為配祀神,合稱為五文昌。

主要特色

文昌廟的方位座北朝南略偏東南方8度。面寬五開間、兩進、外有拜亭、左右兩側各有護龍的祠宇式建築,由於左右護龍不與前殿相連,並無四合院特徵,建築物前原有寬廣的前埕,在昌平路開拓之後已削去大半。今日所見的龍池與照牆皆為近代新建。

三川殿門扉採秦叔寶和尉遲恭傳統門神彩繪,畫風樸實,兩位武官門神未佩弓箭,慈顏敦厚,不怒而威,可說是文昌廟門神彩繪別於其他宮廟的1大特色。

門旁石鼓為清代石雕作品,兩側均呈捲螺狀,造型渾厚,線條流暢。檐口(前屋簷底下支撐架構)吊筒上的豎材,雕有1對「倒吊獅」,身背琴、棋;三川殿屋頂下方吊筒上豎材的「倒吊獅」則背有書與畫。四獅組合,即為文人雅士的「琴棋書畫」四藝,這是匠師設計的巧思。

文昌廟特別的還有其發起興建的組織,概念類同於今日的公司、銀行。原本曾玉音發起的文蔚社乃因感於地方文學不興盛,與志同道合的人士一同創立,號召了96人,創立之初募捐得485銀圓,作為社團的基本財產開始,除了以此基金鼓勵文學,再方面更將此資金放款借貸予人,放款得利,年年累積之下成為巨款。後來創立的文炳社之操作模式、內容亦同,初始社員更達128人。2社累積財富之後,興起建廟的念頭,才於同治年間建廟。

此2社在現金流通上,儼然為今日存放款的金融機構;除了借貸放款的利息收入外,2社團同時也將累積的資金轉投入購買農田,成為四張犁一帶的大地主;這樣將眾人集資的資金轉而投資的方式,可謂是當代共同基金的財務金融概念先聲。而在每年租金收入、田地買賣的收入,扣除文昌廟的祭典、修繕經常支出以及購買田地的金額之後,若還有剩餘則分送給社員,此亦類同於今日上市櫃公司將每年盈餘發放給股東。
三川殿門扉採秦叔寶和尉遲恭傳統門神彩繪,畫風樸實,兩位武官門神未佩弓箭,慈顏敦厚,不怒而威,可說是文昌廟門神彩繪別於其他宮廟的1大特色。
三川殿門扉採秦叔寶和尉遲恭傳統門神彩繪,畫風樸實,兩位武官門神未佩弓箭,慈顏敦厚,不怒而威,可說是文昌廟門神彩繪別於其他宮廟的1大特色。
檐口吊筒上的豎材,另雕有一對「倒吊獅」,身背琴、棋;入口屋頂下方吊筒上豎材的「倒吊獅」則背有書與畫。
檐口吊筒上的豎材,另雕有一對「倒吊獅」,身背琴、棋;入口屋頂下方吊筒上豎材的「倒吊獅」則背有書與畫。
三川殿門旁石鼓為清代石雕作品,兩側均呈捲螺狀,造型渾厚,線條流暢。
三川殿門旁石鼓為清代石雕作品,兩側均呈捲螺狀,造型渾厚,線條流暢。

文獻資料

  • 1.李茂盛(1992)。《臺中張家祖廟.文昌廟古蹟建築復原研判研究初探》。東海大學建築(工程)研究所,1992。  
  • 2.吳依倫(2004)。《清代臺灣地區文昌廟的調查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  
  • 3.曾文吉建築師事務所(2002)。《第3級古蹟臺中文昌廟緊急修復工程》臺中市政府。  
  • 4.黃秋月建築師事務所(2004)。《臺中市第3級古蹟文昌廟 921 震災後整治修復工程》 臺中市政府  
  • 5.作者不詳(1959)。【文昌廟(文蔚社、文炳社)】。《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

環景連結

    周邊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