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淨業院

淨業院
*
淨業院為新竹北郭園鄭用錫家族裡的鄭如蘭所建家族式齋堂。
資產類別: 古蹟-縣(市)定古蹟-寺廟
所在地址: 新竹市北區境福街141巷10號
公告日期: 公元2019年04月16日
創建/起源年代: 日治明治35年(西元1902年)
經 緯 度: 120.95930,24.81860
指定/登錄機關: 新竹市
公告文號: 府授文資字第1080061520號公告
資產保存者: 縣(市)定古蹟-寺廟

指定/登錄理由

1.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淨業院見證新竹地區傳統齋教逐漸轉為佛教的歷史,女性齋堂修行建築之類型,院內供奉五尊古佛(西方三聖相、觀音及地藏王),年代久遠並極具工藝技術價值。且其建築之形制、剪黏、泥塑、彩繪、書法、玻璃、木作、石作、磚作、灰作等作法多元多樣,符合古蹟指定之高度歷史、藝術及技術之價值。
2.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淨業院建築構造、材料、空間、形式等作法,結合了台灣傳統齋堂建築、日治時期日式與洋式建築的特色,符合古蹟指定之各時代、流派之特色條件。
3.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淨業院為新竹地區少數持續提供女性獨身修行之空間,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之特質。

主題導覽

淨業院為龍華教壹是堂派下齋堂,為新竹鄭如蘭(西元1835年-1911年)所建的家族式齋堂,鄭家於清領光緒10年(西元1884年)先在香山海濱建「一善堂」,由鄭如蘭的元配陳潤擔任主持,新竹各家族的女眷跟隨陳潤持齋、念佛。因為距離遙遠,往來不便,陳潤於日治明治35年(西元1902年)在新竹城外西北方建「淨業院」,與孫女鄭玉釵、兩位徒弟一同修行,作為女眾修行道場。

淨業院主體建築屬於兩落兩廊及兩護龍之格局,建築樸素,展現清修的氛圍,前落三川門的左、右次間供奉牌位,後落正殿為供佛、禮拜的主要空間,供奉的西方三聖等佛像皆是日治昭和19年(西元1944年)從浙江普陀山佛寺請回,這批寧波風格的脫胎工藝佛像在臺少見,具有重要的歷史與工藝特色。

發展源流

「齋堂」是齋友舉行法會儀式、聚會的地方,齋友是指齋教的信徒,齋友帶髮、茹素、居住在齋堂裡,依齋教教義修行,未受佛教剃度持戒,男性俗稱為菜公、女性俗稱為菜姑。

淨業院為龍華派壹是堂齋堂之一,龍華派源自明代羅清(西元1442年-1527年)所創的羅教,殷繼南(西元1531年-1582年)在整理羅清的思想後形成龍華派,傳到三祖姚文宇(西元1578年-1646年)時,他將教派制度化及儀式化,並鼓勵齋友興建齋堂。姚文宇的弟子眾多,發展為三支七派,後中支支派創立了「壹是堂」,壹是堂支派於清領嘉慶2年(西元1797年)來臺建「慎齋堂」,其主要分布於現在的臺中以北,以新竹最多。

鄭如蘭(西元1835年-1911年)在清領光緒10年(西元1884年)為元配陳潤在香山海濱建「一善堂」,陳潤的龍華教(派)法名為「普慈」,關於鄭如蘭建立齋堂有很多說法,有說陳潤自幼好佛,或說陳潤生十子女均夭折,或說陳潤未能生育,所以鄭如蘭等士紳建立一善堂,新竹各家族的女眷跟隨陳潤持齋、念佛,陳潤在清領光緒18年(西元1892 年)另外建立一同堂。

一善堂位在郊區,鄭家往來不便,於是陳潤在日治明治35年(西元1902年)7月2日,另外在新竹城外西北方的樹林頭鄭家宅邸建立「淨業院」,陳潤與孫女鄭玉釵、收養的二女一同在淨業院修行。日治明治39年(西元1906年)陳潤領隊前往浙江普陀山朝山,拜法雨寺住持通慧為師,被授予法號「根傳」,日治明治43年(西元1910年)鄭玉釵為了替陳潤還願,不惜抱病前往福建雪峰寺,禮古月和尚為師,並發願為陳潤減壽,日治明治44年(西元1911年)四月陳潤病故,鄭玉釵傷慟,同年閏六月去世,於是淨業院由陳潤領養的永善、永修兩位徒弟管理。

淨業院的的管理系統分為住持和管理人兩部分,管理人是寺產所有人,歷代為鄭家直系親屬擔任,住持負責祭祀、法會,以僧眾為主。永善、永修法師分別在民國39年、42年往生,院務交由智恭法師接任,智恭法師於民國76年圓寂後,今日淨業院並無僧侶常住,而是由勝光法師在淨業院旁設立的「永修精舍」打理院務。

主要特色

淨業院主體建築的平面佈局屬於兩落兩廊及兩護龍之建築格局,兩落即三川門與正殿,兩廊即連接三川門與正殿的廊道,兩殿之間以廊道相接圍住中庭,廊道設隔牆,兩護龍即是左右護室,兩側護龍與中軸的正殿、三川門設置過水廊相連,建築左右對稱,是典型傳統漢式中型寺廟建築的平面配置。

淨業院的結構牆體均採磚石造,建築構造為抬樑式構造及硬山擱檁承重牆系統混合,三川門面寬三開間,前後用六柱,前面二柱構成部口,立面採用板門與隔扇的組合,隔扇作「螭虎團爐」,板門彩繪門神。外檐裝修將三川門分為向外的前檐廊,前檐柱為圓石柱簷口構架為一通疊斗柱棟架,檐口柱為圓石柱。中央點金柱棟架架內採三通五瓜疊斗式,明間不裝設門扇,可以進入中庭,左、右次間施作神龕,龕中供奉牌位,左次間的神龕供奉鄭如蘭等鄭家歷代祖先牌位,以及陳潤等淨業院歷代祖師牌位。三川門屋頂採雙坡水硬山單檐翹脊式屋頂,屋頂鋪設素燒筒板瓦,屋脊為翹脊。

正殿面寬三開間,前後用六柱,前面二柱構成部口,立面為新作的木門窗,中央點金柱棟架架內採三通五瓜疊斗式。正殿明間供奉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左次間供奉送子觀音,右次間供奉地藏王菩薩,左側牆前供奉達摩祖師,右側牆前供奉大乘緊那羅王,這幾尊佛像是日治昭和19年(西元1944年)從普陀山請回,是臺灣少見的寧波風格佛像,佛像採取脫胎工藝製作,是重要的歷史文物,極為珍貴。正殿屋頂採雙坡水硬山單檐翹脊式屋頂,屋頂鋪設素燒筒板瓦。

三川門懸掛日治明治41年(西元1908年)「修持淨業」匾額,是普陀山法雨寺通慧和尚所題,「修持淨業」有著通慧和尚對陳潤的勉勵,匾額中題「優婆夷法名根傳」,「根傳」是陳潤的法名,「優婆夷」表示陳潤並未出家,呼應她齋姑的身份。正殿懸掛日治明治35年(西元1902年)「大雄寶殿」匾額,匾額是陳寶琛所題,年款使用「龍飛」,龍飛一詞多見於東南亞的華人社會,此時的臺灣已非清領時期,因而使用虛擬、象徵性的皇帝年號。

三川門內供奉鄭如蘭與陳潤的牌位。
三川門內供奉鄭如蘭與陳潤的牌位。
正殿明間佛龕供奉西方三聖:阿彌佗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臺灣少見的寧波風格佛像。
正殿明間佛龕供奉西方三聖:阿彌佗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臺灣少見的寧波風格佛像。
護龍作軟團螭虎窗,分別為福、祿二字。
護龍作軟團螭虎窗,分別為福、祿二字。
對看堵的對聯比喻佛子追求萬緣寂滅的清靜境界,落款「水田逸叟」,是鄭如蘭嗣子鄭樹藍晚年的別號。
對看堵的對聯比喻佛子追求萬緣寂滅的清靜境界,落款「水田逸叟」,是鄭如蘭嗣子鄭樹藍晚年的別號。
淨業院的正殿樸素,無華麗的裝飾。
淨業院的正殿樸素,無華麗的裝飾。

環景連結

    周邊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