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豐蓮山牧馬侯祠

豐蓮山牧馬侯祠
*
豐蓮山牧馬侯祠建築多保留清代的特色
資產類別: 古蹟-縣(市)定古蹟-寺廟
所在地址: 金門縣金城鎮山字第3121地號
公告日期: 公元1988年11月11日
創建/起源年代: 創建於唐宋年間;建築為清道光23年(西元1843年)修建。
經 緯 度: 118.32239,24.42073
指定/登錄機關: 金門縣
公告文號: 內政部(77)台內民字第650097號
資產保存者: 縣(市)定古蹟-寺廟

指定/登錄理由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主題導覽

豐蓮山牧馬侯祠位於金門庵前村豐蓮山左麓,亦有「孚濟廟」之稱。創建可推至唐宋,元末順帝至元年間(約西元1336年),倭寇侵犯浯洲時,陳淵(生卒年不詳)顯靈退寇護民,朝廷便於豐蓮山現址賜建七進殿宇崇祀,同時賜額「孚濟」,敕封陳淵為福佑聖侯。歷代經過多次整修和改建,可惜於明末傾圯,至清道光23年(西元1843年)時,再修建成今日所見三進規模,並且建築多保留清代的特色。

豐蓮山牧馬侯祠除了提供民眾信仰與祭祀儀典的空間外,在心靈方面亦是民眾生活寄託,其重要性超越建築型體所傳述的實質使用價值,也兼具宏揚歷史與文化之教化意義,既使喬遷至異域,也希望福蔭相伴,亦見證金門1200多年前的開發史。

發展源流

牧馬侯祠目前所見之三進規模建築,為清道光23年(西元1843年)重新修建而成。起源可追朔至唐代,唐德宗貞元13年(西元797年)在柳冕(西元730-804年)擔任閩觀察使時,設有萬安監官位,專職牧養馬匹;唐貞元20年(西元804年)在泉州設5處置牧馬區,當時浯洲(今金門)為牧馬區之一,派牧馬監陳淵率部下及12姓氏族前來浯洲墾拓。

相傳陳淵於金門牧馬時,由於熟稔馬性,將畜養之馬匹放牧,需要聚集時,只需豎旗擊鼓,馬匹便能自行辨識旗子顏色聚集。在世時並未被封侯,而是過世後民眾感念其付出,在最初駐紮處,建廟並塑像以祭祀。金門人為感念陳淵開拓浯洲,尊稱他為「開浯恩主」、「護驥將軍」、「恩主公」、「馬祖」等稱號。

元末順帝至元年間(約西元1336年),相傳有日海象異常洶湧,倭寇船隻被浪席捲,人員四散逃命,此時陳淵托夢告知鄉民:「其因差遣陰兵助浯,以致力竭氣疲,廟中所塑之像已有裂痕壞損,諭知民眾重新修飾,李俊、衛傑二位將軍與錢、王二位舍人,亦幫忙協助,當於廟中從祀之。」民眾後探望其塑像,果真裂痕流血,皆為感到驚奇。之後此事傳回大都(元代首都),為朝廷嘉勉,敕封陳淵為「福佑聖侯」,並封幽婚之妻林氏為「助靈夫人」,賜額「孚濟」,允賜建七進殿宇崇祀於豐蓮山原址,亦有「孚濟廟」之稱。

元代所建的七進式祠廟,在明末時已經傾毀,清道光23年(西元1843年),為紀念重建牧馬侯祠,同年設有「捐題重興恩王廟碑」,由開臺進士鄭用錫(西元1788-1858年)所題;另一塊石碑為清宣統元年(西元1909年)的「捐題翻蓋芳名碑」,記載捐獻者,有曾被荷蘭政府授以「甲政」之職的黃良檀(生卒年不詳)、當代知名新加坡富商陳芳坑(生卒年不詳)等,足見牧馬侯祠於金門人心中之地位與重要性。
 

主要特色

廟中所供奉的主神為福佑聖侯,是唐代牧馬侯陳淵,從祀側助靈夫人、拱靈將軍李俊(生卒年不詳)、輔衛將軍衛傑(生卒年不詳)、都統錢舍人(生卒年不詳)、忠翊王舍人(生卒年不詳)等諸屬神。當代隨同前來的還有蔡、許、翁、李、張、黃、王、呂、劉、洪、林、蕭等12姓族人。

關於助靈夫人林氏,相傳為元代浯洲浦邊人,善於養蠶取絲。有一天採桑經過牧馬侯祠時,進廟獻香,香不點自燃。瞬間看見白鷺騰空,林氏突然頓悟有其因緣,便坐化成仙。此訊息傳開後,民眾遂聚集於牧馬侯祠,果真見證其軀身果然移動幾步,大家得到林氏允諾後,就將塑像奉祀於聖侯像之側。

元代所建的豐蓮山牧馬侯祠為一座七落殿宇,中殿有蜘蛛結網藻井樓的建築,在明末時已傾毀。現存祠廟於清道光23年(西元1843年)重建,三進二廊的縱深式結構。面寬三開間,門廳三川門採凹壽式(凹壽:又稱為塌肚、凹肚、塔壽,為入口處內縮成ㄇ字形,簷下便有步口廊,壽樑即會露出屋頂及牆身外顯)。次間以花崗石板疊砌,並鑲青斗石鏤雕成圓形窗,門廳與正殿之間則藉由軒亭(軒亭:於傳統建築中連接廳堂,無承重牆的設計之內部空間)串聯成連續性的室內空間,比較特殊為軒亭屋面採龜殼式(龜殼式:指屋頂形式設計拱曲面,外型像龜殼,利用力學原理使結構更堅固),無柱亦無承重牆支承之大木構造,並在左右兩側留設龍虎井(天井),其山牆為弧形上翹的燕尾翹脊,堵牆分別塑上青龍、右白虎圖案。

金門知名的牧馬侯祠有7座,豐蓮山庵前村的「牧馬侯祠」香火最盛,目前所看到的牧馬侯祠,雖然不如以往七進結構般雄偉,但亦保留清代建築特色,除了建築史外,更保有金門人精神寄託的文化意涵,不僅提供信仰與祭祀的空間,其重要性更超越實務所傳達的價值,也兼具宏揚歷史與教化意義。金門人感念陳淵的同時,也有勉懷先民劈荊斬棘奮鬥之意,所以即使喬遷至異域,遠至新加坡亦有分廟,為「金門同鄉會館」的現址。

廟中「恩澤浯島」匾額
廟中「恩澤浯島」匾額
廟門上的「牧馬侯祠」匾額,廟中題字書體不同,值得一探。
廟門上的「牧馬侯祠」匾額,廟中題字書體不同,值得一探。
兩側留設龍虎井(天井),這種型態與金門傳統常見的廟宇格局不同。
兩側留設龍虎井(天井),這種型態與金門傳統常見的廟宇格局不同。
山牆「右白虎」的剪黏藝術
山牆「右白虎」的剪黏藝術
山牆「左青龍」的剪黏藝術
山牆「左青龍」的剪黏藝術
正殿屋頂筒瓦,因重量大於板瓦,金門海風強大,傳統建築多以筒瓦為主。
正殿屋頂筒瓦,因重量大於板瓦,金門海風強大,傳統建築多以筒瓦為主。
陳淵在元代被朝廷賜額「孚濟」,廟中亦有「孚濟」匾額。
陳淵在元代被朝廷賜額「孚濟」,廟中亦有「孚濟」匾額。
清宣統元年(西元1909年)「捐題翻蓋芳名碑」,碑文中「甲政」之詞,指南洋經商有成之金僑。
清宣統元年(西元1909年)「捐題翻蓋芳名碑」,碑文中「甲政」之詞,指南洋經商有成之金僑。
清道光23年(西元1843年)興修,為鄭用錫(西元1788-1858年)所書「捐題重興恩王廟碑」。
清道光23年(西元1843年)興修,為鄭用錫(西元1788-1858年)所書「捐題重興恩王廟碑」。

文獻資料

  • 1.莊敏信(1998)。金門縣第三級古蹟豐蓮山牧馬侯祠修護工程工作報告書。金門:金門縣政府。
  • 2.黃振良(2009)。豐蓮山牧馬侯祠。文化部臺灣大百科全書。檢自︰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8512
  • 3.豐蓮山牧馬侯祠(2018)。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檢自︰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monument/19881111000007
  • 4.豐蓮山牧馬侯祠(2018)。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檢自: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2f/ec/53.html
  • 5.恩主廟捐題翻蓋芳名(2018)。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資料庫―臺灣碑碣拓片。檢自:http://memory.ncl.edu.tw/tm_cgi/hypage.cgi?HYPAGE=document_ink_detail.hpg&subject_name=%E8%87%BA%E7%81%A3%E7%A2%91%E7%A2%A3%E6%8B%93%E7%89%87&subject_url=&project_id=twrb&dtd_id=12&xml_id=0000163757

環景連結

    周邊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