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金華府

金華府
*
金華府屬於街屋型態的廟宇建築
資產類別: 古蹟-直轄市定古蹟-寺廟
所在地址: 臺南市中西區神農街71號
公告日期: 公元2005年11月07日
創建/起源年代: 清道光10年(西元1830年)
經 緯 度: 120.19656,22.99761
指定/登錄機關: 臺南市
公告文號: 南市文維字第09418518630號
資產保存者: 直轄市定古蹟-寺廟

指定/登錄理由

1.位於舊北勢街(今神農街)上,始建於清道光10年(西元1830年),迄今179年,歷史悠久。
為五條港五大族群許姓的守護廟,見證臺南市五條港發展歷史。
2.三川殿、拜殿、正殿3層次傳統格局不缺;牆堵泥塑、龍虎壁、乳釘、木雕均甚為精美。
3.以「府」為名,且為街屋型廂房,有其獨特性。五條港區少數保存原貌之社區型傳統廟宇。

主題導覽

金華府主祀文衡聖帝,也就是關聖帝君,民間俗稱為關公,坐落於神農街,神農街舊稱北勢街,屬於五條港的範圍。源自清道光10年(西元1830年)由北勢街許姓居民約七十餘人自故鄉福建海澄迎請神像來臺,是五條港五大族群中許姓的守護神廟宇,舊廟原址在今日金華府對面,日治大正2年(西元1913年)改在現址建廟,廟宇格局受限於街道空間,使得金華府夾於兩棟街屋之間,屬於街屋型態的廟宇建築,保留清朝五條港街屋建築轉化為祭祀空間的特殊構成。

金華府在戰後民國36年至37年(西元1947-1948年)進行過整修,此次整修而成現今之建築規制與格局,建築平面布局屬於兩落帶拜亭之建築格局,空間由前至後依序為三川門、拜亭、正殿,拜亭兩旁為過水。

發展源流

金華府主祀文衡聖帝,也就是關聖帝君,民間俗稱為關公,坐落於神農街,神農街舊稱北勢街,屬於五條港的範圍,關於金華府的史料文獻不多,根據日治時期《寺廟台帳》與《臺南州祠廟名鑑》內容記載,金華府初創於清道光10年(西元1830年)是由北勢街(今神農街)許姓居民約七十餘人自故鄉福建海澄迎請神像來臺,亦如臺灣許多廟宇的發展模式,一開始並未興建廟宇供奉,而是將神像供奉在民居之中。清同治13年(西元1874年)許德修出資三百元購得民宅奉祀,民居位置是今日金華府的對面(神農街74號)。金華府正式形成廟宇是在清光緒14年(西元1888年),由許姓人士集資捐獻將民居加以重修。

日治大正2年(西元1913年)第三十一保的保正許藏春(生卒年不詳)發起,在現址興建廟宇(神農街71號),並將神像從對面遷入,興建工程在12月21日開工,日治大正3年(西元1914年)3月6日竣工,工程費用計493圓,悉數由許姓人士捐獻。另《寺廟台帳》記載,廟宇財產作為日常經營與祭祀使用,若有不足則由信徒捐助。

金華府在戰後民國36年至37年(西元1947-1948年)進行過整修,由林離負責大木作,剪黏與泥塑則委由安平地區匠師擔任。金華府為神農街居民的信仰,但建築年久失修,民國91年(西元2002年)在神農街設置「金華府行館」暫時安奉廟內神像,民國97年(西元2008年)10月18日展開古蹟修復工程,民國98年(西元2009年)12月31日竣工,民國99年(西元2010年)1月31日舉行修復工程完工及入火安座儀式。
 

主要特色

金華府位於神農街,街道基於土地利用而將土地分割成狹長型,以獲得更多的沿街戶數,如此一來每一戶皆比鄰而居,同樣都是面寬窄而縱深長,兩兩相間擁有極長的共同壁。金華府就夾於兩棟街屋之間,屬於街屋型態的廟宇建築,廟前緊臨道路,使得金華府並無腹地作為廟埕,建築平面布局屬於兩落帶拜亭之建築格局,空間由前至後依序為三川門、拜亭、正殿,拜亭兩旁為過水。

金華府的結構牆體均採磚石造,表面粉刷灰泥,建築構造為硬山擱檁承重牆系統,三川門全部進深共八架,屋頂鋪設素燒板瓦,屋脊翹脊平緩,裝飾較少。三川門面寬三開間,立面採用板門與隔扇的組合,板門並沒有繪製門神,而是在門扇上釘入門釘,門釘或稱乳釘,三川門前步口的牆身櫃臺腳與裙堵採用洗石子表現,施作題材包括松鶴長青、麒麟戲獅等,身堵採用泥塑表現,是以麻絨灰泥打底再以瓦片作為骨材,施作題材分別是壽星與麻姑。

正殿面寬三開間,作不裝設門扇之敞廳,後面二柱為神龕,全部進深共十六架,屋頂採雙坡水硬山單檐翹脊式屋頂,屋頂鋪設素燒筒板瓦,屋脊為翹脊。拜亭為雙脊檁卷棚頂。

金華府正殿明間神龕主祀文衡聖帝,神像作坐姿,頭戴冕旒,雙手交疊於胸前持圭,神龕前方兩側分別豎立站姿關平與周倉像。關平身著文武甲,雙手環抱於腹前呈「抱壽體」;周倉身著鎧甲,左手插腰、右手於胸前橫伸向左,右手握著關刀,這組神像依據廟旁「西佛國」蔡天民(西元1930年-)藝師指出是在民國36年(西元1947年)塑造。右次間神龕供奉五營,而金華府配祀神尚有李府千歲、馬府千歲、黃府千歲、中壇元帥等祀神,這些神像則供奉在明間神龕或正殿供桌上。

金華府的主要祭典分別有農曆正月初五的馬王爺聖誕、4月26日的李王爺聖誕,5月13日的文衡聖帝聖誕。
 

鎮殿文衡聖帝神像作帝王形象
鎮殿文衡聖帝神像作帝王形象
金華府的正殿為祭祀空間,供奉主神為文衡聖帝。
金華府的正殿為祭祀空間,供奉主神為文衡聖帝。
三川門中門門楣上方懸掛八卦柳枝符
三川門中門門楣上方懸掛八卦柳枝符
三川門與正殿之間藉由拜亭作聯繫,形成連貫性的空間。
三川門與正殿之間藉由拜亭作聯繫,形成連貫性的空間。
地坪的高度落差形成正殿、拜亭、龍虎井的空間區隔。
地坪的高度落差形成正殿、拜亭、龍虎井的空間區隔。
三川門的板門並沒有繪製門神,而是在門扇上釘入門釘。
三川門的板門並沒有繪製門神,而是在門扇上釘入門釘。
龍虎井的壁面施作泥塑龍和虎
龍虎井的壁面施作泥塑龍和虎
關平太子像作抱壽體
關平太子像作抱壽體
周倉表現威武的武將形象,手握關刀配置於文衡聖帝旁。
周倉表現威武的武將形象,手握關刀配置於文衡聖帝旁。

文獻資料

  • 1.黃斌計畫主持(2005)。臺南市市定古蹟金華府調查研究與修復計畫。臺南:臺南市政府。
  • 2.作者不詳(出版年不詳)。寺廟台帳。出版者不詳。
  • 3.相良吉哉編(2002)。臺南州祠廟名鑑。臺北市:古亭書屋。

環景連結

    周邊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