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大武壠阿里關太祖祭典

大武壠阿里關太祖祭典
*
太祖祭典的正典儀式於晚間約6點半時開始,居民們將要獻祭太祖的物品擺放在公廨前方,用以祭祀太祖。
資產類別: 民俗-民俗-儀式、祭典、節慶
所在地址: 高雄市甲仙區
公告日期: 公元2012年01月05日
創建/起源年代: 無公告資訊
攝影者: 趙守彥
經 緯 度: 120.62259,23.11606
指定/登錄機關: 高雄市政府
公告文號: 高市府文博字第10170004200號
資產保存者: 民俗-儀式、祭典、節慶

指定/登錄理由

1.早期大武壠社群的生活準則是在雨期耕作,在旱季射獵,具有明確的作息規範,其規範的推動乃是透過祭祀儀式來強化,透過儀式以禁止不可從事的行為,稱之為「禁向」,每年一進入禁向期間,族人就必須遵守許多禁忌;而透過祭祀儀式來解除禁忌,則稱為「開向」。開向後任從射獵、歌舞、婚嫁不妨。足見信仰與其生活之密切關係。

2.阿里關太祖祭祀在農曆9月15日舉行,是為「開向」,隔年3月16日為「禁向」,這些祭典都必須祭祀太祖。過程及重要儀式特徵如下:換向水、立向竹、祭祀太祖則由族人準備米買、檳榔、金紙、香枝、酒、香煙、豬肉等物到公廨內獻祭。獻祭時唱「班壓」、 「搭母勒」,向太祖稟報獻祭的祭品。祭祀後族人在公廨前廣場牽戲。

3.阿里關太祖祭祀文化仍保有舊日多數儀式規範,社區中仍有耆老會吟唱古老的牽曲,祭品亦保持傳統,是高雄地區平埔族群極具地方特色的祭祀活動,具有高度保存價值,並有固定保存團體。

發展源流

「阿里關」為昔日漢人設關防之要地,在西邊臺南市南化區的稱為西阿里關,在東邊高雄市甲仙區則稱呼東阿里關,「大武壠阿里關太祖祭典」乃是專指高雄市甲仙區平埔族群的宗教儀式。高雄市甲仙區平埔族群居民大多屬於西拉雅族大武壟社群,阿里關的西拉雅平埔族人主要祭祀的神明為「太祖」,也就是西拉雅人的祖靈。在臺南、高雄的沿山地區普遍流傳著「太祖帶領子民度過7年飢荒」的傳說故事,在阿里關平埔聚落中亦是如此,傳說西拉雅人的祖先從遙遠的海外來到臺灣,剛在陸地上定居時卻又遭逢7年的旱災飢荒,此時「太祖」帶領子民向上天祈雨,吟唱出一首哀怨的曲調,感動了上天因此降下甘霖。經過這次7年飢荒的事件,為了感謝太祖的庇佑,在太祖的誕辰日,也就是每年的農曆9月15日,阿里關居民便會在太祖所處的公廨前吟唱歌謠,除了感念上天與太祖的恩澤之外,也有著懷念祖先對子孫的庇佑。久而久之,這樣的祭祀習俗便成為今日我們所俗稱的阿里關太祖祭典。

然而在日治時期,因為殖民當局為了順利開展殖民地的治理計畫,一方面積極地推動同化政策與皇民化運動,另一方面也積極地打壓殖民地人民舊有的信仰與習俗,平埔族群的宗教信仰與傳統習俗都遭到禁止,阿里關的太祖祭典儀式亦然。雖然到了戰後,阿里關的太祖祭典重新恢復舉辦,但由於此時國民政府將平埔族群的傳統信仰與習俗視為陋習,加上60、70年代起臺灣經濟體質的變遷,人們的傳統生活方式劇烈改變,造成這個時期願意去學習與承襲傳統習俗的人越來越少,阿里關的許多傳統儀式與祭儀歌謠因此逐漸面臨失傳的問題。

在民國98年(公元2009年)莫拉克風災中,高雄市六龜區、甲仙區一帶面臨了嚴重的災害,阿里關亦在此風災中受到了重創,在聚落的重建過程中,阿里關居民們不僅感慨傳統文化的逐漸失傳,亦憂心傳承已久的太祖祭典會毀於一旦,因此積極地推動祭典的保存與推廣工作,一方面有延續傳統信仰與文化之意,期望以此凝聚族人的向心力,另一方面則有祈求太祖庇佑阿里關平埔族人風調雨順、平安喜樂之意。民國103年(公元2014年)9月成立了「阿里關平埔文化工作坊」,期盼帶領年輕族人重視自己的文化,以恢復、傳承阿里關大武龍平埔傳統文化。

主要特色

根據文獻記載,傳統的大武壟阿里關太祖祭典主要指從農曆9月15日起至隔年農曆3月26日的一系列歲時祭儀,但今日的大武壟阿里關太祖祭典則主要指農曆9月15日當天的夜祭儀式。

傳統的太祖祭典內容主要可以分為「開向」、「獻祭」、「牽曲」、「禁向」,「開向」與「禁向」是西拉雅人祀壺信仰的重要儀式,西拉雅人所祭祀的神靈沒有具體的形象,大多存在於壺體或瓶體內,「開向」顧名思義就是把瓶中的靈體釋放出來,「禁向」則是將靈體收回瓶中。「開向、禁向」雖然類似於漢人的「鬼門開、鬼門關」,但在信仰意義上卻剛好相反,漢人在「鬼門開」時是諸事不宜,但西拉雅人在「開向」時卻是各種禁忌解除的美好時光,大家可以盡情歌唱、打獵、結婚,反倒是「禁向」之後很多事情都不能做。然而,由於後來阿里關太祖祭典的許多細節與儀式作法皆已失傳,當前的太祖祭典在實作上不僅簡化為1日完成,儀式過程的「開向」和「禁向」等儀式過程也越來越簡化,這使得「獻祭」與「牽曲」成為今日阿里關太祖祭典的主要核心內容。

今日阿里關太祖祭典的儀式當日,從清晨起阿里關居民便會上山砍竹,保留竹子尾端的細枝與竹葉,並在其上懸掛1塊豬肉,將竹子立於公廨前之後,接著便燃放竹炮、敲打竹鼓,之後將公廨清潔整理過後便會稍作休息。到了晚間約6點半時開始太祖祭典的正典儀式,居民們將要獻祭太祖的物品擺放在公廨前方,祭祀物品主要有「米買」(音念ㄇㄞ,由糯米混合芋頭或花生所製成的平埔族群傳統食物)、檳榔、金紙、香枝、酒、香煙、豬肉等物,等到居民們祭祀完太祖之後,部落耆老便會開始帶領眾人吟唱古調,以傳統牽曲古調與舞步圍繞公廨,參與民眾也與部落族人一起手牽手,一同慶祝番太祖聖誕。

整體而言,阿里關太祖祭祀文化仍保有舊日多數儀式規範,聚落中仍有耆老會吟唱古老的牽曲,祭品亦保持傳統,是高雄地區平埔族群極具地方特色的祭祀活動。近年來,阿里關居民結合當地觀光資源來推廣阿里關平埔族群的文化內涵,在當地居民的奔走籌劃下,阿里關太祖祭典成為當地的年度盛事。
圖為族人焚燒獻祭太祖的金紙,可看出平埔族群儀式中的漢化特色。
圖為族人焚燒獻祭太祖的金紙,可看出平埔族群儀式中的漢化特色。
部落耆老便帶領眾人吟唱古調,部落族人手牽手以傳統牽曲古調與舞步圍繞公廨,圖為歌舞間耆老以竹杯分送米酒的一景。
部落耆老便帶領眾人吟唱古調,部落族人手牽手以傳統牽曲古調與舞步圍繞公廨,圖為歌舞間耆老以竹杯分送米酒的一景。
獻祭太祖的物祭品主要有「米買」、檳榔、金紙、香枝、酒、香煙、豬肉等物。
獻祭太祖的物祭品主要有「米買」、檳榔、金紙、香枝、酒、香煙、豬肉等物。

文獻資料

  • 1.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不著年代)。文化資產個案導覽〈大武壠阿里關太祖祭典〉。2015年8月27日上網。
  • 2.劉還月(2011)〈高雄甲仙楠梓仙溪的大滿族「夜祭」〉。2015年8月27日上網。
  • 3.陳漢光(1963)。〈高雄縣阿里關及附近平埔族宗教信仰和習慣調查〉,《臺灣文獻》14(1):159-168。南投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 4.陳逸君、劉還月(2010)。《滾滾塵石下的族群離合:莫拉克颱風前後的楠梓仙溪與荖濃溪部落變遷史-四社平埔卷》。南投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條目參照

環景連結

    周邊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