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新竹關帝廟

新竹關帝廟
*
新竹關帝廟為一開三開間三殿式建築格局廟宇,木雕的工藝技術展現於斗座、門雕、通樑等構造,處處有可觀之處。
資產類別: 古蹟-寺廟
所在地址: 新竹市東區關帝里南門街109-1號
公告日期: 公元1985年08月19日
創建/起源年代: 清乾隆41年(公元1776年)
攝影者: 趙守彥
經 緯 度: 120.96663,24.80274
指定/登錄機關: 内政部
公告文號: 74內民字第338095號
資產保存者: 新竹關帝廟

指定/登錄理由

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及具有保存價值評定之。

發展源流

清康熙50年(公元1711年),始有漢人來到竹塹(今新竹)地區開墾,清雍正11年(公元1733年)淡水海防廳從彰化縣城正式移來竹塹時,淡水同知(清知府的副職,正五品,因事而設)徐治民在四週遍植莿竹,整個區域呈圓形,有東、西、南、北4個門,為竹塹建城之始。清乾隆41年(公元1776年),由第32任淡水廳同知王右弼(山東齊東人,生卒年不詳)倡建關帝廟。當時官方鼓勵民眾信仰關聖帝君,藉此教化百姓忠勇報國以加強清廷統治的力量,便由官方興建武廟,於隔年2月完工,為三進式建築格局,位於當時竹塹城南門之內。

清同治10年(公元1871年),時淡水廳同知周武濂(生卒年不詳)有感關帝廟失修將近百年,廟宇損壞嚴重,樑柱受白蟻侵蝕,又因清廷國庫空虛,無法支應修繕費用,乃勸新竹地方仕紳自行募捐修繕,幸地方人士踴躍樂捐,於同年秋天完成整修,讓關帝廟得以留存不致傾圮。清光緒21年(公元1895年),臺灣割讓給日本,日本占領後將關帝廟視為官方資產,接收改作陸軍憲兵駐屯所,廟內因而終止一切祭祀活動,直至3年後歸還,開始恢復關帝廟祭典。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軍轟炸臺灣,關帝廟被砲彈擊中毀損,建廟初期雕塑的赤兔馬和牽馬校尉也遭損毀,現難以考據原始風貌。日治末期,軍方更因為了籌措軍費打仗,竟然將廟產賣給張、沈2家,致使廟地變私人所有,神像則移到竹蓮寺存放。此一時期是破壞關帝廟原始風貌最嚴重的時期。

臺灣光復後張、沈2家及其他人士慷慨捐獻廟地,於民國36年(公元1947年)開始募款,於民國38年(公元1949年)進行重修,延聘名匠陸續大肆整修,於民國41年(公元1952年)完工,迎回關聖帝君供奉,並於此時合祀文昌帝君,舉行典禮昭告信眾關帝廟整建完成。

關帝廟在民國65年(公元1976年)建廟200週年時,不僅修補建築的殘缺,續建部將祠及聖蹟館,更於正殿前迎入岳武穆神像(岳飛)加祀,用意為加深人民之愛國心,改名為「武聖廟」。在新竹市尚未改制前,又稱為新竹縣武聖廟。直至民國72年(公元1983年)恢復原名為關帝廟,民國76年(公元1987年)又建七曲山景、拜亭及宮牆等,才確立今日新竹關帝廟的樣貌。

主要特色

新竹關帝廟為三開間三殿式建築格局廟宇,有廣闊的廟埕,左右設有山門,分別為龍邊「禮門」,虎邊「義路」,因是武廟又具官廟象徵,無一般民間廟宇的雕樑畫棟,但木雕的工藝技術卻隱藏其中,正門兩側麒麟堵上雕有螭虎,門印上雕著福、祿、壽、喜等字,象徵祥瑞如意,正殿木樑結構上雕有獅子斗座、雀替、螭虎栱、垂花,以及通樑之間的獅子、獅球、南瓜、水果等木雕,雕工精緻可看出木匠的精湛工藝,獅子斗座的背面雕成螃蟹,是1種巧思的結合,象徵科甲及第意義。特別是吊筒(垂花)豎材上所刻的飛天雕像,更是少見的木雕設計,造就了武廟中特有木雕工藝,這些都值得細細觀賞。

整體建築風格上,新竹關帝廟三川殿的步口廊柱,並未使用一般廟宇所見的龍柱,兩側的龍虎堵也無過多裝飾,而使得廟宇顯得較為莊嚴肅穆,也不像一般廟宇的花俏,廟中的匾額多數為軍方敬獻,更彰顯出武廟的特性,廟門上並沒有畫上門神,而是用門釘替代,門釘共計108個,屬北方官祀廟宇常見風格,在清代只有宮殿、孔廟及武廟可以使用這樣形式的門,由此也可看出本廟的官廟性質。

關帝廟正殿左右兩牆上嵌有清乾隆42年(公元1777年)所立的〈萬世留芳〉碑以及〈鼎建關帝廟碑記〉,一旁有〈重修新竹關帝廟記〉石碑,從石碑中捐獻的地方仕紳可以看出,關帝廟建廟至今的發展歷史過程,瞭解到早期漢人開墾竹塹(今新竹)的歷史過程。

關帝廟一年之中會舉辦數次祭典,分別是關聖帝君的飛昇、聖誕及駒馬爺千秋之日,慶典時必備四果作為敬獻並於聖誕時更會添上壽麵以表對神明祝賀的心意,若是駒馬爺千秋則換上新鮮糧草和水敬奉。另一項重要祭祀為三獻禮,有「啟請」、「誦經」、「獻敬」、「謝壇」等科儀。除此之外,廟方亦會於關聖帝君及關平太子聖誕時舉辦「過限」消災儀式,此儀式源自兩人「過五關斬六將」典故,具消災祈福意涵。

雖然因經過數次的整建,日治時期的破壞與部分文物的流失,但在信眾的努力下,關帝廟位處新竹舊南門城內的歷史位置,仍是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與精神的寄託。
廟門上並沒有畫上門神,而是用門釘替代,門釘共計108個,在清代只有宮殿、孔廟及武廟可以使用這樣形式的門,由此也可看出本廟的官廟性質。
廟門上並沒有畫上門神,而是用門釘替代,門釘共計108個,在清代只有宮殿、孔廟及武廟可以使用這樣形式的門,由此也可看出本廟的官廟性質。
新竹關帝廟於民國41年(公元1952年)重修完工,日後陸續擴建部將祠、聖蹟館、七曲山景、拜亭及宮牆等,才成為今日的樣貌。
新竹關帝廟於民國41年(公元1952年)重修完工,日後陸續擴建部將祠、聖蹟館、七曲山景、拜亭及宮牆等,才成為今日的樣貌。
三川殿的步口廊柱,並未使用一般廟宇所見的龍柱,兩側的龍虎堵也無過多裝飾,而使得廟宇顯得較為莊嚴肅穆。
三川殿的步口廊柱,並未使用一般廟宇所見的龍柱,兩側的龍虎堵也無過多裝飾,而使得廟宇顯得較為莊嚴肅穆。

文獻資料

環景連結

    周邊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