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
*
圖為大甲媽起駕,在舉行淨轎儀式、媽祖神像迎上神轎後,大甲居民恭送媽祖出大甲鎮瀾宮,萬分熱鬧。
資產類別: 民俗-重要民俗-儀式、祭典、節慶
所在地址: 臺中市大甲區
公告日期: 公元2010年06月18日
創建/起源年代: 無公告資訊
攝影者: 趙守彥
經 緯 度: 120.62368,24.34517
指定/登錄機關: 文化部
公告文號: 會授資籌三字第0992006193號函
資產保存者: 重要民俗-儀式、祭典、節慶

指定/登錄理由

1.歷史悠久,其傳承顯現媽祖信眾所尊崇之悲天憫人、撫慰人心等共同價值,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第2款第1目:「風俗習慣之歷史傳承與內容顯現人民生活文化典型特色者」之指定基準。
  
2.隨香傳統陣頭眾多,其組成多為民眾自發性參與,且具悠久傳統,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第2款第2目:「人民歲時重要風俗、信仰、節慶等儀式,顯示藝能特色者」之指定基準。
  
3.信徒徒步隨香過程中,男女老幼自我磨練,期能得到信仰與心靈層面之淨化與提升,共同促進社會祥和,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第2款第3目:「民俗藝能之發生與變遷,其構成上具有地方特色,且影響人民生活者」之指定基準。

發展源流

大甲鎮瀾宮媽祖遶境進香是臺灣中部重要的民間信仰慶典活動。臺灣媽祖信仰興盛,媽祖的信徒更是遍佈世界各地不可計數,大甲媽則因90年代率先至湄洲祖廟請分靈,抬升地位,加上其與地方政治深厚淵源,以及首創電視全程轉播媽祖進香之先例,香火日益鼎盛,成為解嚴後,全臺知名度最高的民間信仰慶典之一。

關於媽祖的身世背景,自南宋以來即有許多版本,各地文獻方志、碑文均有不同說法;直到清代以降,昭乘所著《天妃顯聖錄》出版後,媽祖身世才日趨一致。然而《天妃顯聖錄》屬神話小說,是否足以作為媽祖身世的依據,實有待商榷。臺灣民間一般認為媽祖姓林名默娘,生日為農曆3月23日,不過宋元兩朝文獻中均未提及媽祖姓名及誕辰,至明代之後才訂為3月23日。按李獻璋(1904-1999)〈元明地方志的媽祖傳說之演變〉考證,認為明代船舶多於3月返航,按慣例須祭拜媽祖以酬謝神恩,因此海神媽祖的生日訂為農曆3月。

大甲鎮瀾宮是「大甲五十三庄」的信仰中心。其建立時間,據《臺灣省通志》記載,建於清乾隆52年(公元1787年),然而據廟方說法,民國76年(公元1987年)廟地發掘到的「天后宮界」,表明其前身為清乾隆35年(公元1770年)所建天后宮。無論何者為真,大甲當地在乾隆晚期逐漸形成市街,加上清嘉慶21年(公元1816年)鹿港巡檢移至大甲,以及清道光7年(公元1827年)建大甲土堡,使之成為區域的行政與軍事中心,大甲才逐漸繁榮,奠定大甲53庄信仰圈的規模。民國63年(公元1974年)鎮瀾宮取消丁口錢制度,改採樂捐制度,鎮瀾宮的信仰圈開始擴張,南及清水、沙鹿等地,直到彰化,成為中部重要的媽祖廟宇。

大甲媽祖進香遶境的歷史久遠,據說當地原為乘船到湄洲祖廟進香,不知何時不再前往,改為到北港朝天宮進香,遂成為定例,並以北港進香為名。不過北港進香,一般視大甲媽祖為北港媽祖的分靈廟(即甲廟的神像神靈為乙廟分靈而來,甲廟可視為乙廟的子廟,必須定期回去進香,確保從母廟得到足夠的靈力),在鎮瀾宮的香旗上也寫著「謁祖進香」等字樣。不過,大甲當地也流傳北港與大甲媽「對調」(有弄錯神像和刻意掉包兩種說法)的說法,以強調大甲的祖媽實際上比北港的資深,前去北港進香,只是「回娘家」。

民國69年(公元1980年)鎮瀾宮廟方開始強調兩廟為平等地位,民國76(公元1987年)年在兩岸未開放時,從第三國前往福建湄洲祖廟進香,同時迎神像回來,實質抬升大甲媽為祖廟分靈廟的地位。民國77年(公元1988年),鎮瀾宮與北港朝天宮因為觀念上的分歧,遂中斷固有關係,為求維持進香的遶境慶典,鎮瀾宮改往新港奉天宮「遶境進香」,此後成為定例,延續至今。民國88年(公元1999年)臺中縣政府以「大甲媽祖文化節」,開始成為地方政府支持的觀光活動。民國100年(公元2011年)臺中市議會則將活動預算名目改為「臺中大甲媽祖國際觀光文化節」,遂成為大甲媽遶境的官方稱呼。

主要特色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原為7天6夜的進香活動,民國48年(公元1959年)後改為8天7夜的活動。早在北港進香時期,遶境進香便相當規模龐大著稱,可以達300多個陣頭,香客人數6萬人。原遶境進香的目的地為北港朝天宮,現則為新港奉天宮。每日停駐的廟宇為當地主要的媽祖廟,依序有彰化南瑤宮、西螺福興宮、新港奉天宮、北斗鎮奠安宮、彰化天后宮、清水朝興宮。這些反映了大甲鎮瀾宮與當地的關係。

遶境進香的準備每年農曆正月15日元宵節舉行筊筶典禮開始,決定該年大甲媽祖起駕日期。之後開始2個多月的準備期,包含登記隨隊陣頭、廟方人員南下探訪各停駐地點的狀況和拜訪當地人士等。到遶境前準備人員會在遶境路途上沿路貼香條,告知遶境相關訊息,並在遶境前一天舉辦起馬宴,招待參與的各陣頭和隨行的地方人士,象徵遶境的行程開始。

進香的過程分為7個重要儀式,依序為上轎、起駕、駐駕、祈福、祝壽、回駕與安座。第1天,在舉行淨轎儀式、媽祖神像迎上神轎後(是為上轎),大甲媽正式起駕,大甲居民沿路恭送出城直到大甲溪橋,見神轎經過時沿途跪拜,萬分熱鬧;第3天抵達終點新港奉天宮駐駕,鎮瀾宮會以傳遞的方式,讓大甲媽神像、千里眼與順風耳、五營旗、大印與金爐,同正殿的新港媽坐殿;入座後,隔天早上會先祈福、再行祝壽大典〈過去稱為拜祖〉,請誦經團以牲禮祭祀,為媽祖祝壽,此時奉天宮內外也擠滿了祝壽人潮。

回駕儀式中的交香〈過去稱為割火〉,是整個遶境最重要的活動。正殿內現場須清場,由誦經團的主持進行「請火」儀式,將香紙點燃放進「萬年香火」火爐中,接著誦經團開始誦經,唱讀數萬名香客的名字,鎮瀾宮董監事與貴賓持香跪拜,讀完後將名單和香紙投入爐內。到凌晨12時,法師用長杓,分2次從火爐內各掏出3杓香灰放進鎮瀾宮的小香爐,再將香爐放進木櫃中,由法師貼上封條。接著祭祀人員喊「婆仔,轉來去喔!」便開始將坐殿的神像與大印令旗等傳遞送出廟外,安置回神轎,此時香客會開始搶奪香爐餘落的香灰,以求保佑,安轎後神轎與隊伍即起駕回鎮瀾宮。

回鎮瀾宮的路途上,會在指定地點由廟方人員安排插香,由元宵搶到頭香、貳香與參香的香客優先插香參拜與請願;在神轎回到鎮瀾宮時,會在大甲市區舉行回鑾遶境,在香客與大甲信徒的熱烈歡迎下走遍市區然後進鎮瀾宮,將媽祖神像安回神龕;最後要舉行添火儀式,此儀式在全場淨空,僅有廟方工作人員下進行,此時誦經團祝禱,董監事上香膜拜,並由誦經團主持打開交香時的木櫃,用長杓掏出小香爐的香灰3杓置於鎮瀾宮香爐,完成安座儀式,也正式結束遶境進香活動。
大甲市區的回鑾遶境結束後,在香客與大甲信徒的熱烈歡迎下,將媽祖神像迎進宮內並安座回神龕。
大甲市區的回鑾遶境結束後,在香客與大甲信徒的熱烈歡迎下,將媽祖神像迎進宮內並安座回神龕。
交香〈過去稱為割火〉,這是整個遶境最重要的活動。正殿內現場須清場,由誦經團的主持進行「請火」儀式,接著誦經團開始誦經,持香跪拜。
交香〈過去稱為割火〉,這是整個遶境最重要的活動。正殿內現場須清場,由誦經團的主持進行「請火」儀式,接著誦經團開始誦經,持香跪拜。
抵達終點新港奉天宮時,讓大甲媽神像、千里眼與順風耳、五營旗、大印與金爐,同正殿的新港媽坐殿。
抵達終點新港奉天宮時,讓大甲媽神像、千里眼與順風耳、五營旗、大印與金爐,同正殿的新港媽坐殿。

文獻資料

環景連結

    周邊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