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恆春搶孤及爬孤棚

全臺參賽人數最多的搶孤活動
恆春搶孤及爬孤棚
*
地 址: 屏東縣恆春鎮屏東縣恆春東門城外
經 緯 度: 120.74995,22.00392
景觀收費: 免費
開放日期:
全年度開放,節慶時間為每年農曆7月15日
開放時間:
全年度開放
主辦單位: 屏東縣恆春鎮公所
單位網址: 連結
E-mail: d4g103@hengchuen.gov.tw
諮詢專線: (08)889-8112#259、(08)888-1311

景觀價值

恆春搶孤、爬孤棚儀式,自清朝傳承迄今已數百年之久,活動本質具備超渡孤魂、慎終追遠的宗教涵意,並蘊含了先民分食貧苦的人道精神,深具社會教育意義。恆春搶孤從最早粗暴無序的祭品分食,演變為公平競爭規則下的豎孤棚活動,再進一步演變為當代具有運動競賽規則的民俗體育活動,既展現本土宗教文化的多元性與生命力,也成為今日恆春半島最具代表性的宗教民俗,是建構地方認同感的重要元素。

歷史沿革

屏東縣恆春鎮一年一度的搶孤及爬孤棚,是臺灣農曆7月普渡活動的一種特殊儀式,源於清朝福建習俗,習俗已傳承數百年。早期恆春富人普渡後,會將祭品施捨給貧苦人家,由於每次爭搶祭品時,經常發生鬥毆或踩傷的情況,遂於清光緒5年(公元1879年)時,發展「豎孤棚」(爬孤棚)的競賽方式取得祭品,早期孤棚由4根高3丈6原木搭建,並於木柱塗滿滑膩牛油,以組為單位,各憑本事爬到頂端取下順風旗。由於爬孤棚過程困難常發生意外,相傳臺灣巡撫劉銘傳(公元1836年-1896年)曾經下令取消,日治時期也因戰爭禁止大型活動,後來斷斷續續舉辦,直至民國70年(公元1981年)才恢復至今,近年來恆春搶孤及爬孤棚民俗活動,搶孤儀式已改為撒放彩券兌換物品,爬孤棚變成良性的體育競賽,民國96年(公元2007年)並將由原本的4支孤柱擴展到36根孤柱,民國97年(公元2008年)公告「恆春搶孤及爬孤棚」為屏東縣民俗,民國100年孤柱的高度還增加到23公尺,增加爬孤棚困難度,並吸引外籍人士組隊報名參加,成為國際性競技活動。

特色導覽

恆春搶孤及爬孤棚平面圖標示出【百景名稱】各導覽項目,導覽項目有4項,詳細內容請見下方
1搶孤及爬孤棚流程

恆春搶孤及爬孤棚民俗活動現場 恆春搶孤及爬孤棚民俗活動,在農曆7月15日中元節普渡儀式後舉辦,當天內所有活動流程全部進行完畢。流程如下:
一、普渡儀式:於活動當天下午4點開始進行普渡儀式,由道士向普渡公請示搶孤和爬孤棚的時間。
二、搶孤:搶孤時間在晚上8時開始進行,現場只見男女老少萬頭攢動,在發下禮品的當下,全部民眾蜂擁而上爭搶,盛況空前。
三、爬孤棚(豎孤棚):於活動當天晚上10時展開,參賽隊伍於鑼鼓一響,各憑本事爬上36根23公尺木柱築成的孤棚,以爭奪冠軍旗為榮。

2搶孤

恆春搶孤於活動當天晚上8時率先開始,規則為參加搶孤者需在規定時間內,撿拾由主辦單位發放的祭品兌換券,再憑券兌換物品。早年祭品發放均採用實體物品,後來,因容易造成爭搶風波並讓祭品在過程中損壞,現已將祭品寫成兌換券,並粘貼於糖果上。每年搶孤民眾蜂擁而上爭搶祭品的洶湧畫面,為熱鬧的系列活動掀起第一波高潮。

3孤棚搭建方式

恆春搶孤孤棚的搭建方式,自民國100年(公元2011年)已改為36根長度23公尺高的原木為材料,上緣直徑30至40公分,下緣直徑50公分,成微圓錐狀,扣除部分較細長及埋入土中的部分,供選手攀爬的部分約十餘公尺。原木外表塗上厚厚的牛油,以增加攀爬的難度,下方用防墜網防護,最下方舖以細沙。原木上方搭建一座30公尺乘30公尺見方的孤棚一座,以防鏽處理的鐵材搭建,上面再設置5公尺高城牆一座,用來代表古恆春城四座城門,並擺放供品,將順風旗插在最上面,等待冠軍者到來。

4爬孤棚競賽方式

孤棚爬孤棚競賽爬孤棚競賽方式,為36根原木保留東西南北4根空柱,留給「好兄弟」(孤魂野鬼)攀爬,總共使用32根原木,因此參賽隊伍可達32隊。參賽者須為男性,且年滿18歲,每隊人數在12人左右,以疊羅漢的方式互助合作,一步步緩慢往上移動,先運用繩索去除柱子上的牛油,並攀爬至最高點。到頂端時再爬上城牆,先取下順風旗者即獲得勝利,過程驚險刺激,畫面深具吸引力。

溫馨叮嚀

搶孤及爬孤棚每年在農曆7月15日中元節普渡儀式後舉辦,爬孤棚須組隊參加,而搶孤不需要事先報名。因搶孤及爬孤棚都有危險性,須注意防跌落、防撞,注意安全。

環景連結

    周邊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