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縣東港鎮3年一次的平安祭典,參與信眾人數與規模為全臺最大,坊間有「北西港、南東港」之稱,近來多在農曆9月進行,由東隆宮擲筊決定日期,整個平安祭典,由13項程序步驟接續完成,包括:一、「角頭職務的輪任」(送王後3天抽籤決定)。二、「造王船」(迎王祭典前2年開始建造)。三、「中軍府安座」。四、「進表」。五、「設置代天府」。六、「請王」。七、「過火」。八、「出巡遶境」。九、「祀王」。十、「遷船」。十一、「和瘟押煞」。十二、「宴王」。十三、「送王」。
每次迎王祭典送王後3天,在犒勞的「福宴」中,由負責神轎和王船器物的肩扛任務的東港7個角頭、庄頭組織轎班會,在溫府千歲前抽籤遴選下一科各角頭的職司任務,包括負責大千歲的角頭選出大總理及內、外總理、參事,其餘6角頭選出副總理及參事各一名,擔任祭典主要儀式祭祀人員。
法船為東港迎王平安祭典最重要的法器,法船主要為搭載瘟疫、煞氣、魍魎、厲鬼離去,以保佑地方平靜,早年因民眾生活物資缺乏,建造王船多為竹架紙糊,從民國62年(公元1973年)才開始改為木造,通常王船尺寸長達十餘公尺(每科尺寸皆不同,由廟方擲筊決定),建造時間長達4個月。由於東港為臺灣重要漁港之一,造船師傅技術優異,王船的建造過程皆遵照古法完成,光建造王船的木材,就耗費數百萬元。每次建造王船,都需凝聚全區民眾心力和奉獻,可謂東港地區的「全民運動」。
當地人又稱「請水」,代表整個平安祭典開始,由於代天巡狩的千歲爺是乘船而來,也是乘船而去,因此都在東港海邊進行,先由負責大千歲轎班拿頭籤上請王臺,並由各角頭乩童報寫大千歲姓氏,通常當科要迎接的大千歲姓氏,只有廟裡的大總理等少數人知道(於祭典前兩天關廟門擲筊請示),因千歲共有36位,每年蒞臨者皆不同,因此如果請到了、姓氏正確,立即由東隆宮人員確認,瞬間整個海灘都歡聲雷動大鳴鞭炮、鑼鼓喧天,以示恭迎聖駕,並依序出發遶境。
為道教中清淨去穢儀式,請王遶境隊伍回到東隆宮前,廟方以5個方位堆起木材加以燃燒,藉以清淨王令王轎,東隆宮迎請的千歲爺有5位,又稱「五王火」,轎班依溫府千歲、大千歲、二千歲、三千歲、四千歲、五千歲、中軍府等順序過火,將千歲送進代天府安座。也會有信眾會抱著自家神明過火,雨露均霑。
為平安祭重頭戲之一,彰顯代天巡狩神威,具有驅邪、除穢的意義,4天期間民宅設香案敬神迎王駕,各廟宇陣頭隨神轎出巡,鞭炮聲四起,非常熱鬧。
王船從船廠移出,稱之為遷船。時間為送王前一天下午舉行,遶境隊伍盛大遶行東港鎮主要街道,雄偉巨大的船身成為香客、信眾、遊客矚目焦點。遷船目的在沿途收煞驅瘟之意,並有驅趕、帶走疫鬼和災禍的意涵,由於遷船時巨大的王船「陸上行舟」相當壯觀、十分罕見,沿途店家還會準備牲禮犒賞千歲及其兵馬神將的保護庇佑,有些人家還會準備道教儀式常用的紙人(俗稱的替身仔),代表替家人將厄運隨王船帶走,轉來好運。
迎王平安祭典最後的儀式,當王船與7角頭就定位後恭請王駕上船,吉辰一到,道長會帶領大總理拿鋤頭開水路直通外海,此時王船收錨鳴炮,在沈香粉與金紙助燃下,被大火逐步燒化,代表無形王船順風航向天庭,是整個祭典的最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