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鹽水蜂炮

全球十大最佳慶典之一
鹽水蜂炮
*
地 址: 臺南市鹽水區武廟里7鄰武廟路87號
經 緯 度: 120.26579,23.32413
景觀收費: 免費
開放日期:
農曆元月15日(元宵節)
開放時間:
全天
主辦單位: 武廟管理委員會
單位網址: 連結
E-mail: a6521264@yahoo.com.tw
諮詢專線: (06)652-1264

景觀價值

鹽水蜂炮源自為解除瘟疫,迎請鹽水武廟關聖帝君神轎遶境所產生的民俗活動,迄今歷史傳承已達130年之久,從早期以傳統鞭炮炸轎酬神,隨著鞭炮製作多樣化,二戰後出現的「蜂炮」更開啟鹽水地區與眾不同的特殊節慶形式。不僅變化出「炮城」和多面向的發射模式,信眾還以炮城的巧思造型表達對神明敬意,和天燈共同成為臺灣元宵節南、北兩大盛會。

歷史沿革

鹽水蜂炮相傳起源有多種說法,包括迎接清嘉慶皇帝、戲鬥煙火等,最普遍的傳說為清光緒11年(公元1885年),鹽水地區瘟疫流行不退,居民祈求武廟關聖帝君保佑,後來決議迎請神轎於元月13日至15日3天出巡繞境,信徒隨神轎沿路燃放爆竹震嚇驅逐瘟神,經過硫磺煙硝洗禮果然去除瘟疫,此後每年元宵節關聖帝君遶境燃放爆竹迎駕助興成為習俗,並流傳迄今。鞭炮種類從早期的「連珠炮」到二戰結束(公元1945年)後開始出現「蜂炮」,民國69年(公元1980年)以後出現「炮城」,在傳統觀念燃放愈多愈發的鼓勵下,規模日漸龐大,且因深具聲光娛樂效果和觀光魅力,「北天燈、南蜂炮」名聲不脛而走,成為臺灣元宵節兩大盛會,並且和北港犁炮、臺東寒單炮並稱「臺灣三大炮」,近年來透過國際媒體報導後,更有了「世界三大民俗慶典之一」、「全球十大最危險祭典之一」、「全球十大最佳慶典」等頭銜。

特色導覽

鹽水蜂炮平面圖標示出【百景名稱】各導覽項目,導覽項目有4項,詳細內容請見下方
1炮城製作

炮城製作大型炮城 炮城製作方式從早期簡單的幾排木條釘製單向或雙向前後發射,逐漸演變成以角鐵做成基座的大型炮城,內部分成數層,上面鋪以鐵網讓蜂炮插在網上固定射向,並有多角度的發射設計,每支蜂炮以炮心相連,數量從數千到數萬,甚至達十幾萬支之譜,正中央放置火心,外觀再以紙糊上各種造型,安放屋內等待神轎遶境時推出燃放酬謝神恩。

2蜂炮種類

鹽水蜂炮早年迎神轎施放的爆竹,為一般安全的連珠炮和煙火,二戰結束(公元1945年)後開始出現「蜂炮」(沖天炮),為紙質彈頭。民國73年(公元1984年)炮城開始造型化,此時紙質蜂炮也進化成塑膠彈頭,不僅鳴叫聲音更響亮,當炮城內的蜂炮傾巢而出時,隨著蜂炮拖曳的火光劃過夜空,爆炸聲不絕於耳,聲光效果震懾人心。

3活動路線與過程

鹽水蜂炮繞境 鹽水蜂炮承襲歷史,施放對象為武廟關聖帝君遶境安民的神轎,活動原本只有元宵節當天,因耗時過長,後來改為分兩區輪流進行,從農曆正月14日上午一直到15日深夜,為期兩天。
繞境路線大致為:
正月14日白天:武廟出發→舊岸內→牛稠仔→中庄→後寮→舊營→刺桐寮→觀音坪→武廟。
晚上:武廟出發→土庫→竹圍仔尾→橋南老街→草店尾→武廟。
正月15日白天:武廟出發→蔦松腳→武廟北側社區→武廟。
晚上:武廟出發→武廟路→三福路→大眾廟→中山路→中正路→伽藍廟→朝琴路→福安宮→點心城→月津橋→福南宮→回到武廟結束。
每年蜂炮施放路線會依事前會議決定,在遶境活動當中,要燃放炮臺的各家都已先登記,神轎抵達門前後,就推出炮臺,由主人拉開紅布,撕下貼在炮臺上的「恭祝 關聖帝君聖誕千秋」紅紙,在神明面前與金紙共同焚燒祝禱後,引燃炮臺,讓神明點收,神轎則以3進3退方式接收,場面熱絡。

4參加活動事前準備

參加活動事前準備 自民國73年(公元1984年)蜂炮炮巢開始造形化,蜂炮也由紙彈頭的沖天炮換裝成塑膠彈頭蜂炮,不僅發出的蜂鳴聲更大,且爆炸危險性更高,參加活動民眾應準備完整的保護裝備以免受傷。包括頭戴全罩式安全帽、脖子圍圍巾或毛巾、棉質或牛仔外套、長褲、手套及平底鞋或運動鞋,切忌穿雨衣等可能融化或起火之衣物。

溫馨叮嚀

鹽水蜂炮神轎遶境、蜂炮施放時間,從農曆正月14日上午到15日深夜,為期兩天。重頭戲在15日的晚上,可跟隨全副武裝的神轎隊伍一起在市區前進,感受蜂炮亂竄、爆炸聲不斷,處處驚險刺激的聲光場面。

環景連結

    周邊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