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阿里山鄒族戰祭Mayasvi

臺灣原住民鄒族部落中最盛大的傳統祭典
阿里山鄒族戰祭Mayasvi
*
地 址: 嘉義縣阿里山鄉達邦村3鄰(達邦村中心)、達邦村特富野195號(男子聚會所kuba)
經 緯 度: 120.74955,23.45490
景觀收費: 免費
開放日期:
每年舉辦日期不固定,由長老會議決定,特富野社一般於1至3月間舉行,達邦社於8至10月間舉行。
開放時間:
上午為原始祭典只開放族人參與,遊客可於外圍觀禮,下午視情況開放民眾參與活動。
主辦單位: 達邦社區文化發展協會、阿里山鄉公所
單位網址: 
E-mail: Hosa520@hotmail.com
諮詢專線: (05)256-2547

景觀價值

鄒族戰祭(mayasvi),音「瑪雅斯比」,為鄒族部落中最重要的3大祭儀之一,祭典反應不同家族間的歷史聯繫,男子聚會所「庫巴」更是生活文化與情感傳承交流的核心,儀式除了維繫鄒族的團結意識,並賦予男人和女人各自的責任,鄒族的倫理、生活規範、歌舞與宗教觀,分享敬天地諸神的智慧,戰祭祭歌更運用多聲複音合唱,達到音樂、文學史歌的傳承。外來諸多因素讓鄒族逐漸漢化,語言、生活方式與傳統習俗等也跟著改變,在原住民文化逐漸消失之際,鄒族戰祭擔起重新喚起鄒族人重回傳統文化的重責大任。

歷史沿革

鄒族的古老傳說中,族人原居玉山,在洪水退後各氏族才從玉山往下遷徙,其中,梁氏在阿里山建立特富野社,後來,溫氏也在距離約2公里處建立達邦社。在鄒族人的生活裡,無處不和神息息相關,祭祀為鄒族人的盛事,其中「戰祭mayasvi」、「播種祭(miyapo)」、「小米收穫祭(homeyaya, 音「荷滅雅雅」)」為三大祭儀,由全族共同在庫巴(Kuba,為茅草搭蓋的建築,是鄒族男子聚會所,全臺僅達邦和特富野可見)舉行。早期戰祭是在每年粟收成舉辦小米收穫祭後,由頭目和長老決定舉行日期,後來,統一於每年2月15日或8月15日,由達邦社和特富野社兩社輪流辦理,民國97年(公元2008年)兩大社恢復自主性,又回到各自決定舉辦日期的慣例。

特色導覽

阿里山鄒族戰祭Mayasvi平面圖標示出【百景名稱】各導覽項目,導覽項目有4項,詳細內容請見下方
1鄒族人整修庫巴、整理聖物

整修庫巴 鄒族戰祭整個祭儀,包含了預備活動(smouyu'ho)、正典(mayasvi)、歌舞祭(pasu-mayasvi)、結束祭等4個流程,祭典開始前,準備工作相當繁瑣。男人要整理庫巴裡的聖物、整修屋頂,還要為通往獵區的道路除草,象徵狩獵順利凱旋。而婦女則要準備祭典所需祭品,釀酒、做糯米糕。

2正典活動

採摘聖花石斛蘭盛裝婦女引火祭 一、採摘聖花石斛蘭盛裝:主要為「盛裝」之意,因參與祭典的男子穿著勇士服、戴皮帽,並插上金花石斛蘭,主要是為做為戰神辨識的標記。
二、迎神祭:包括迎聖火進場、獻牲畜、砍神樹為戰神降臨會所之梯,砍除樹枝,象徵為戰神整理路徑,只留下3枝指向庫巴、汪家及吳家的祭屋,代表維繫部落生命的意義。最後獻祭品唱迎神曲,請戰神降臨。

3歌舞祭

正典結束後,族人不分男女老少,大家手牽手在長老引領之下,合著舞步歌頌戰神及祖先應勇事跡。

4結束祭

在歌舞祭要結束當晚要進行禮成祭,並須在午夜前結束,由頭目再度帶領勇士們唱迎神曲、送神曲和戰歌,然後將廣場中的火堆熄滅,祭典到此正式結束。

溫馨叮嚀

戰祭是莊嚴神聖的祭典,遊客可在來賓席參觀,切忌不能進入會場干擾祭典進行。無論是否舉行祭典,都禁止女性進入庫巴,前往當地參觀應避免牴觸鄒族傳統禁忌。

環景連結

    周邊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