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馬祖的天后宮共有馬港境、津沙境及金板境等3地各1座,近代馬祖南竿各天后宮幾乎都做全面整建,僅金板境天后宮只作部份修繕,因而保留閩東建築的特色。包括封火山牆(為中國南方聚落一種特殊的節約用地建築法,就是在天井院之間用比房子還高的山牆隔開,避免發生火災後延燒至其他房子)的形式,廟內木結構以福州杉為材,採穿斗式(中國古代建築木構架的一種方式,這種構架以柱直接承檁,沒有樑)構架,屋頂出簷、立面原為板牆,後來為保護木結構改為磚造,東西廂則以「廟中廟」的木構方式呈現,神龕內還裝置「落地罩」,十分罕見。
金板境天后宮主祀天上聖母(媽祖),此媽祖神像不僅是馬祖唯一的泥塑媽祖像,造型也與臺灣各媽祖廟的媽祖神像不同。臺灣媽祖神像多為年紀較長的「聖母」貴夫人樣貌,而金板境天后宮正殿媽祖則為手持圭板的少女形象,仍保留清秀的神韻。
燒塔的民俗文化源自閩東一帶,由大陸福州傳至馬祖,目前全臺僅馬祖鐵板村仍保有這項中秋民俗傳統,將廢棄物於燒塔時一起燒掉,以表示除舊佈新、愛物惜物。燒塔節所搭的塔,高度約1至3公尺不等,居民利用碎瓦片堆砌,大型塔則用磚塊堆疊至塔高四分之一後,再用瓦片疊砌,並在上面留一孔洞以放入木、竹、穀殼等燃料,有時並會以松香粉助燃或灑上鹽巴製作煙火視覺效果。
燒塔節的燒塔比賽規則很簡單,就是將塔燒得全座紅通通,火勢最旺者得勝,如果火不夠興旺或燃燒過程中瓦片倒塌就算失敗,得勝者可獲得錦旗、獎金或獎品。現在還有社區人員設計「除穢卡」,讓參加的民眾寫下想去除的壞習慣或恐懼,在燒塔節時燒化,以去除厄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