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馬祖金板境天后宮.燒塔節

臺灣地區最具閩東式封火山牆特色的媽祖廟
馬祖金板境天后宮.燒塔節
*
地 址: 連江縣南竿鄉仁愛村59-2號
經 緯 度: 119.92454,26.14215
景觀收費: 免費
開放日期:
寺廟全年開放(燒塔節於中秋節前後)
開放時間:
全天
主辦單位: 馬祖金板境天后宮
單位網址: 
E-mail: 
諮詢專線: (083)622-336

景觀價值

金板境天后宮創建迄今已超過400年,為當地的信仰、人文及聚落發展中心。歷經時代演進,相較於馬祖地區其他天后宮的大幅重建,金板境天后宮以較少的整修,保留最多原始樣貌,包括獨特的封火山牆、特殊藝術價值的木架構法等,成為臺閩地區表現閩東文化與建築形式最為豐富的媽祖廟,也是媽祖地區最重要的文化資產。傳承自福州的中秋節燒塔習俗,具有除舊佈新意義的民間傳統,目前臺灣地區僅存在於馬祖鐵板村,故最具代表性。

歷史沿革

金板境天后宮曾出現於史料中。清光緒28年「福建沿海圖說」曾記載南竿有座「鐵板山」,臨海澳口稱「鐵板澳」,建有媽祖廟一座。天后宮確切的建築年代已不可考,不過廟裡還留有同治八年鑄造的威武陳將軍(已升格為陳元帥)香爐,足以證明天后宮至少經歷了一百四十年海風吹佛的歲月。 位於馬祖南竿唯一的閩東傳統文化建築金板境天后宮,相傳與津沙、馬港、東引四座天后宮均為清嘉慶年間大海盜蔡牽(西元1761年-1809年),為求神明庇佑所建,歷經時代變遷,僅金板境天后宮歷經民國38年(西元1949年)以來3次部分修繕,仍保存了特殊形式的閩東封火山牆、廟埕內部空間、精緻木結構、泛黑的凋樑,以及同治己巳年(西元1869年)的威武陳將軍香爐,民國98年(西元2009年)已登錄為連江縣歷史建築。「燒塔」在閩東一帶,是傳承百年的福州民俗,早期馬祖各村落均有燒塔活動,後來因兩岸關係緊張,馬祖實施軍管期間,禁止燒塔約50年,幾乎被島民遺忘,直到東引鄉公所在民國78年(西元1989年)舉辦樂華、中柳兩村燒塔比賽,習俗才重新獲得傳承。目前,燒塔的傳統在臺灣及外島地區僅存于馬祖鐵板村,中秋節晚間便點燃火炬及磚塔,在熊熊火光中舉行多項趣味競賽活動。

特色導覽

馬祖金板境天后宮.燒塔節平面圖標示出【百景名稱】各導覽項目,導覽項目有4項,詳細內容請見下方
1保留閩東封火山牆的建築特色

位於馬祖的天后宮共有馬港境、津沙境及金板境等3地各1座,近代馬祖南竿各天后宮幾乎都做全面整建,僅金板境天后宮只作部份修繕,因而保留閩東建築的特色。包括封火山牆(為中國南方聚落一種特殊的節約用地建築法,就是在天井院之間用比房子還高的山牆隔開,避免發生火災後延燒至其他房子)的形式,廟內木結構以福州杉為材,採穿斗式(中國古代建築木構架的一種方式,這種構架以柱直接承檁,沒有樑)構架,屋頂出簷、立面原為板牆,後來為保護木結構改為磚造,東西廂則以「廟中廟」的木構方式呈現,神龕內還裝置「落地罩」,十分罕見。

2少女媽祖神像

少女媽祖神像 金板境天后宮主祀天上聖母(媽祖),此媽祖神像不僅是馬祖唯一的泥塑媽祖像,造型也與臺灣各媽祖廟的媽祖神像不同。臺灣媽祖神像多為年紀較長的「聖母」貴夫人樣貌,而金板境天后宮正殿媽祖則為手持圭板的少女形象,仍保留清秀的神韻。

3燒塔節:塔的特色

燒塔的民俗活動 燒塔的民俗文化源自閩東一帶,由大陸福州傳至馬祖,目前全臺僅馬祖鐵板村仍保有這項中秋民俗傳統,將廢棄物於燒塔時一起燒掉,以表示除舊佈新、愛物惜物。燒塔節所搭的塔,高度約1至3公尺不等,居民利用碎瓦片堆砌,大型塔則用磚塊堆疊至塔高四分之一後,再用瓦片疊砌,並在上面留一孔洞以放入木、竹、穀殼等燃料,有時並會以松香粉助燃或灑上鹽巴製作煙火視覺效果。

4燒塔節:比賽規則

社區人員設計「除穢卡」 燒塔節的燒塔比賽規則很簡單,就是將塔燒得全座紅通通,火勢最旺者得勝,如果火不夠興旺或燃燒過程中瓦片倒塌就算失敗,得勝者可獲得錦旗、獎金或獎品。現在還有社區人員設計「除穢卡」,讓參加的民眾寫下想去除的壞習慣或恐懼,在燒塔節時燒化,以去除厄運。

溫馨叮嚀

燒塔節於每年農曆8月15日中秋節舉行,結合傳統技藝以及創意踩街藝術表演,從早上便開始一連串的吸睛活動。

環景連結

    周邊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