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臺東三仙台

臺灣最優美的宗教自然景觀
臺東三仙台
*
地 址: 臺東縣成功鎮三仙里基翬路74號
經 緯 度: 121.40662,23.12316
景觀收費: 免費 假日:遊覽車150元,中小型車50元,機車20元。非假日:遊覽車120元,中小型車40元,機車15元
開放日期:
全年開放
開放時間:
AM:08:30 ~PM: 17:00
主辦單位: 三仙臺遊客服務中心
單位網址: 連結
E-mail: 
諮詢專線: (089)854-097

景觀價值

三仙台是臺灣地區具有代表性的宗教自然景觀之一,除了是研究海岸植物生態的重要據點外,同時也具有豐富的宗教敘事與想像。因特殊海蝕地形樣貌,而分別被原住民阿美族與漢人賦予宗教傳說故事的過程,既反映了神話常見的起源與表現方式,也具體呈現不同社群的信仰或信念,受其各自歷史文化脈絡影響而呈現的差異。三仙到此一遊的故事,則顯示華人傳統道教文化與八仙過海傳說,在臺灣地區的廣泛傳播與深植人心。

歷史沿革

三仙台位於臺東縣成功鎮東北方,面積約22公頃,最高點海拔約77公尺,屬於火山噴發產生的都巒山集塊岩,原是岬角,因海水侵蝕逐漸蝕斷岬角頸部,而成了離岸島。此處地形以三塊巨大岩石最為顯眼,地名原稱「釣魚台」,後來因相傳八仙之中的李鐵拐、呂洞賓、何仙姑曾於島上停憩,而命名為「三仙台」。在原住民阿美族則稱nuwalian,意為「最東邊的地方」,其傳說以住在海底洞穴的海龍,為此地的守護神。以往參訪三仙台只能利用退潮時涉水而過,民國76年(公元1987年)八拱跨海步橋完工,連接三仙台和臺灣島,成為東海岸著名的地標之一。後因木質步橋不耐侵蝕封閉施工整修,於民國104年(公元2015年)底再度開放。

特色導覽

臺東三仙台平面圖標示出【百景名稱】各導覽項目,導覽項目有5項,詳細內容請見下方
1漢人的李鐵拐、呂洞賓和何仙姑三仙傳說

八仙,在中國道教及神話中是流傳廣泛的神仙,相傳起源自唐宋時期(公元618年- 1279年)當時民間已有出現「八仙圖」,直到明朝(公元1368-1644年)作家吳元泰(約公元1666年前後在世)的作品《東遊記》,才讓八仙有了清楚的樣貌,小說中8位神仙李鐵拐、鐘離權、呂洞賓、張果老、何仙姑、曹國舅、韓湘子和藍采和分別代表社會男女老幼、貧賤富貴8種面向。相傳神話中八仙的李鐵拐、呂洞賓和何仙姑等三仙,曾在島上休憩,並將島上的天然海蝕洞穴想像成神仙留下的足印。另有一說是將島上的3顆巨石當成「三仙」,因其中兩顆巨石之間的合歡洞與海蝕岩景觀,演繹出李鐵拐介入呂洞賓與何仙姑幽會的神話傳說。

2阿美族的海龍守護神傳說

三仙台以往是臺灣原住民阿美族人的傳統漁獵場和食物採食地,名為「沙瓦里安」,此地一直流傳著藏了一隻守護神「及發烏安」海龍的故事。相傳阿美族人自古獵捕漁獲注重生態平衡,三仙台的守護神會對於貪得無厭者加以懲罰,因此阿美族人訂定隨意濫捕即判處罰一頭牛給部落的罰則。後來三仙台盛產商人最愛的海螺,並收購加工為紀念品,因此大家都搶著尋找名為「大杜谷斯」的大海螺,為此守護神「及發烏安」發出淒厲悲鳴示警震動海域,據說從此海龍因憤怒生氣而亡,再也不曾出現。

3合歡洞(海蝕洞)、仙劍峽(海蝕崖)

海蝕洞 位於「呂洞賓岩」及「何仙姑岩」之間的合歡洞與仙劍峽,相傳為八仙中的李鐵拐、呂洞賓與何仙姑抵達此地後,呂洞賓與何仙姑因感情深厚,在合歡洞中幽會,好事的李鐵拐前來偷窺,正好被天庭南天門外的金光巨神發現,於是擲劍劈下,雖未劈中,卻將山石斬成兩半,留下了仙劍峽的自然景致。其中合歡洞洞穴經過海水沖蝕,高度最高處可達10幾公尺,寬度、長度剛好可修築數十公尺長的遊憩木棧道。而仙劍峽為海蝕崖地形,海風自崢嶸嶙峋的岩塊中穿越呼嘯,美麗的地質景觀更增添豐富的神話傳說。

4八連拱跨海步橋

八連拱跨海步橋 為解決早期民眾前往三仙台必須等待退潮後涉水而過的困擾,民國76年(公元1987年)在臺灣島和三仙台間,興建了一座長度約400公尺的三仙台跨海步橋,橋身以8個拱橋連接,紅灰色的橋身橫臥在海上,連結陸地與岬角海灣,側面看起來像一條巨龍橫臥飛翔在海上,是三仙台風景區最具指標性景觀。 

5三仙台燈塔

三仙台燈塔 三仙台燈塔位於第二個岩峰 「 呂洞賓岩」上,日治時期大正4年(公元1915年),台灣總督府為維護東部海域船隻航行安全所建,燈塔建築高度7公尺,塔頂海拔高度為61.5公尺,外觀為白色。民國88年(公元1999年)改以太陽能充電蓄電池為燈光來源。造訪燈塔需先經過蜿蜒曲折的一百多個階梯,從數十公尺高的燈台俯瞰,海溝、壺穴、海蝕平台等海蝕地形一覽無遺,不僅有登高望遠的征服快感,更可飽覽太平洋碧海藍天的美景。

溫馨叮嚀

三仙台開放時間為每日08:30~17:00,造訪時,宜選擇晴朗的天氣,注意安全,並愛護自然生態。

環景連結

    周邊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