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新港水仙宮

擁有全臺最美麗白色山牆的寺廟
新港水仙宮
*
地 址: 嘉義縣新港鄉南港村3鄰舊南港58號
經 緯 度: 120.30880,23.56185
景觀收費: 免費
開放日期:
全年
開放時間:
上午6點至下午9時
主辦單位: 水仙宮管理委員會
單位網址: 
E-mail: 
諮詢專線: (05)781-1751

景觀價值

新港水仙宮保存了涵蓋清乾隆、嘉慶、道光和二戰(公元1945年)後初期等4個年代原始建築材料,除了石雕氣派,木雕精美、木造結構巧妙完整,構工也包含不同年代的手法,是研究臺灣傳統廟宇的珍貴個案。水仙宮內更保存多幅民國37年(公元1948年)整修時,由泥塑名師江清露及彩繪名師陳玉峰聯手的泥塑彩繪作品,是全臺僅見的組合,當年陳玉峰施作的門神彩繪,更是全臺保存最完整的遺作。

歷史沿革

明末移民陸續從笨港登陸臺灣,清乾隆4年(公元1739年),由郊商(今貿易商)和船戶興建水仙宮奉祀水仙尊王,保佑船行海上平安,乾隆45年(公元1780年)由貢生林開周倡議募資擴建。嘉慶8年(公元1803年),笨港溪(即今北港溪)氾濫河床改道,笨港街被沖毀,街上的水仙宮和其北側的協天宮也遭沖毀。嘉慶19年(公元1814年),水仙宮在笨南港(今南港村現址)重建為兩進兩廂式廟宇。道光28年(公元1848年),笨港溪兩岸的笨南港、笨北港郊商發起募款增建水仙宮後殿,才將協天宮關帝君等移入奉祀。此後百年,水仙宮未再有大規模修建,保留原汁原味,民國37年(公元1948年)才募款依舊貌修建前、後殿和忠義亭、治水亭等,是嘉義縣的國定古蹟。

特色導覽

新港水仙宮平面圖標示出【百景名稱】各導覽項目,導覽項目有5項,詳細內容請見下方
1彩繪泥塑

水仙宮彩繪泥塑;彩繪泥塑 水仙宮內保存多幅民國37年(公元1948年)整修時的泥塑加彩繪作品,其中位於正殿後面的「富貴圖考」是描述唐代名將郭子儀(公元698年或697年-781年)老年富貴生活,而大殿旁還有「忠心孝恩」、「神槍暗傳」、「轅門斬子」及另一斑剝不可考的作品。這些泥塑加彩繪數十年來經「鹽化」而產生剝落,反而增生古色古香的味道。泥塑由名師江清露(公元1914年-1994年)完成,之後再由彩繪名師陳玉峰(公元1900年-1964年)上色,這種組合全臺僅見。而前過水廊左右還有四面美人圖,包括拾玉環、貂蟬嘆月、貴妃醉酒、送京娘,雖有剝落依然風姿卓絕。

2「南極壘輝月」與「瑤姬獻壽」彩繪

後殿兩側山牆上已歷160餘年的「南極壘輝月」、「瑤姬獻壽」泥塑圖,精細美觀,足見早期作工繪畫之精細。

3廟門門神彩繪

廟門門神彩繪 新港水仙宮門神彩繪施作於三川門明間和左右次間共6扇門上,是彩繪大師陳玉峰全臺遺作中保存最為完整的廟門,門神畫面飽滿有生氣、威武中不帶嚴肅,民國98年(公元2009年)還特聘德國壁畫修復大師以復原式古蹟修復法進行修復,是國內首度以國際博物館級方式修復傳統廟門。

4蟠龍石柱

蟠龍石柱蟠龍石柱

位於正殿前一對蟠龍石柱造型古樸、線條簡潔卻不失渾厚之感,上面落款時間為清乾隆45年(公元1780年),由笨港貢生林開周(生卒年不詳)所捐贈,成為水仙宮建廟落成的重要證物。

5山牆之美

水仙宮側面山牆從三川門、前過水廊、拜殿、正殿、後過水廊到後殿,燕尾脊脊尾飛揚、曲線優美、層層相連,形成一道美麗白色山牆。和下方的鳥踏(山牆外面凸出的水平線條),構成極佳視覺效果。

溫馨叮嚀

後殿兩旁牆面上民國37年(公元1948年)重修時繪製的「南極壘輝月」泥塑彩繪圖,因被供品擋住,欣賞時可請廟方人員協助,廟內泥塑彩繪受到鹽化影響,請勿用手碰觸。

環景連結

周邊資訊